疯狂畅想与启示录大战:战锤EPIC

在战锤进入国内的20年里,大多数玩家都是通过《战争黎明》和《战锤全面战争》两款电子游戏接触《战锤40K》和《中古战锤》的,而相对冷门的战锤RPG就相对无人问津一点。或许许多人知道,《战锤40K》1987年的的一版“行商浪人”,并不是战争桌游而是TRPG,这和GW公司早期给《龙与地下城》代工有点关系。
到了1988年时,GW推出了现在战锤40K游戏前身《泰坦修会(Adeptus Titanicus)》,同时也是后来产出战锤黑历史最多,设定最杂最疯狂的战锤桌游——《EPIC》0.5版本。

最初版的《泰坦修会》和2018年复刻版本《泰坦修会:荷鲁斯之乱(Adeptus Titanicus: The Horus Legacy)》一样,以荷鲁斯之乱为背景,2名玩家分别扮演叛乱派和忠诚派的泰坦指挥官,领导神之机械打败对手。游戏本体和大多数桌游一样直接以套装的方式发售,盒子内包括了6台使用圆底板的6厘米微型泰坦模型,武器可以根据玩家喜好自由替换;8栋多层建筑地形;泰坦卡;60页规则书和配套色子、尺子。战斗规则采用“全速全火力(all move, all fire)”系统,所有单位的行动按照由最快到最慢顺序进行动作结算,接着以最慢单位先开火的顺序进行射击结算。

根据《Games International》杂志的测评,游戏的展开和布局很简便,但战斗规则比较欠打磨,玩家游玩时因为模型大小问题视线很容易被遮挡,同时近距离肉搏比远程射击更为高效,暴击系统的随机性又过大。泰坦棋子本身的非常脆弱,由于规则允许玩家在部件损坏后当场更换和移除组件,所以棋子无法使用胶水沾死,但高效的近距离肉搏又不得不让玩家把棋子摆的很近,极易相互碰撞,所以《泰坦修会》的本体评价低于平均水平。

不过GW并未放弃《泰坦修会》留下的优秀玩法,发售第1年后趁热打铁制作了同比例桌游《星际战士》。按照定位来说,《星际战士》是《泰坦修会》的大型补充包,内容却堪称比本体还要丰富。套装中,GW在里面放了多达16辆兰德、32辆犀牛和320名星际战士之多的棋子,64条分别代表4支忠诚军团和4支叛乱军团的旗帜,以及14栋折叠纸建筑,不过普通士兵的个头只有可怜的6毫米。两款桌游可以混合也可以单独游玩,《星际战士》的加入也让《泰坦修会》从一个单纯泰坦对射的游戏,变成了从极重型载具到步兵的立体式战争游戏,这点对后来的正式版战锤40K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同时,GW也对游戏总体进行了规范化,通过《白矮人》杂志的补充,游戏引入了更多规则和可用军队。而正式出版的《泰坦Codex》,在修正两款桌游不兼容部分的同时,还为游戏引入了2个新势力灵族和绿皮。之后,两款游戏的走向开始逐渐不同,《泰坦修会》在更新了帝国的骑士泰坦、蛮野灵族骑士以及混沌的变异泰坦后,就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中。

而《星际战士》这边,则根据单位定位更新了支援武器、炮兵以及多层次指挥结构,种族还加入了太空矮人、星界军、混沌、泰伦4个全新新势力。值得一提的是,GW代表性的“一盒多做”销售法也在这个时候初现端倪,金属件的车辆棋子都可以根据喜好做成不同型号,例如毒刃可以做成影刃。
同时,这时候的棋子风格也相当狂放。我们想做一个大导弹怎么办?首先把导弹设计成航天飞机的造型,然后在上面画一张很酷的脸,再随便找个车体运不就大功告成了?于是星界军的死亡直击导弹发射车(Deathstrike Missile Launcher)应运而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超重型载具怎么设计?让城堡动起来就行了,于是有了陆地利维坦(Leviathan)和帝国大厦(Capitol Imperialis);骑士泰坦都叫骑士了,那造型是半人马是不是也很合理?



直到今天,GW依旧会时不时的将这些旧棋子“高清化”,考虑到风格不同以往,绝大多数的新造型都会经过大改,只有绿皮的会横跨30年,以原造型原封不动的方式来到战锤40K。

在经过一版的开荒阶段后,《泰坦修会》和《星际战士》的合并得到了规范化,于是GW在1991年适时推出了《星际战士》二版套装——《41千年破碎宇宙的史实战争(Epic Conflict in the War Torn Universe of the 41st Millennium)》。
二版套装的内容远超一版,游戏从1V1单挑变成了三方大战,546个棋子分别是星际战士、灵族和绿皮势力,其中星际战士有12辆兰德、24辆犀牛和240名星际战士,兽人方为18辆绿皮战斗大卡(Ork Battlewagons)和180名绿皮小子,灵族是12辆反重力坦克和120名守护者,另外游戏还额外附送了一台军阀级泰坦和配套武器部件。

同年,GW还出版了星际战士和星界军共用的《帝国军队(Armies of the Imperium)》规则书。这本书可以说有着开天辟地的意义,如今帝国四大独立规则书战团极限战士、圣血天使、太空野狼和暗黑天使,就是在这本书中得到区分和个性化,像是太空野狼的狼卫、血爪、长牙和灰猎手的设定,暗黑天使的死翼和鸦翼,都在书中得到补充。
而星界军的内容主推多元化,野兽人、欧格林、莱特林等亚人是正式的辅助部队,后来的机械教赛博尼提卡军团(Legio Cybernetica),这时候还是以星界军机器人部队的形式出现。载具部分也很有意思,当时星界军的侦查不止依靠哨兵,还有一种骑二轮摩托的骑手侦察兵,后来他们被归类的蛮骑兵中。鼹鼠(Mole)、白蚁掘进机(Termite)、地狱钻(Hellbore)这类遁地载具也能在游戏中使用。武器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叫鼹鼠迫击炮(Mole mortar),表面上看是迫击炮,实际上这种武器是朝地下发射潜地导弹和隧道鱼类的,然后从地下攻击敌方车底,由太空矮人工匠协会发明。


1992年,灵族和混沌的规则书《叛徒:灵族和混沌大军(Renegades:Eldar and Chaos Armies)》作为扩展发售,不过因为年代久远且留存较少,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不可考。

在这个时间点,GW通过规则书和《白矮人》补充,第一次发售了后来被称为基因原体的4个人物,混沌方的安格隆、马格努斯、莫塔里安和福根。此时这4个恶魔原体都是以恶魔的身份出场,马格努斯是蓝皮独眼巨人法师,福根是4手长翅膀的娜迦,莫塔里安是持巨镰的红袍骷髅死神,只有安格隆就是个红皮恶魔但细节还不如普通的嗜血狂魔。




混沌的另一大特色恶魔引擎,也在这个时期百花齐放。奸奇系的恶魔引擎以空军为主,例如末日翼(Doom Wing)、火翼(Fire Lord)和银塔,可惜现在只剩下银塔了;纳垢系都是攻城武器,材质必须显出木质,有疫病之塔(Plague Tower)和感染者(Contagion);色孽最惨,只有一台泰坦级的色孽压制者(Slaanesh Subjugator);恐虐恶魔引擎和如今一样最多最有特色,而且设定上都很大,例如颅骨之主的原型战争领主(Lord of Battles)、颅骨之塔(Tower of Skulls)等等。
可惜的是,其中的大多数恶魔引擎都已经绝版了,要么就此查无此人,要么只能活在背景里,像是战争领主这种能得到重制的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灵族部分就“正常”很多,当时的大多数灵族棋子如今都一脉相承来到了40K中,除了一些特别离谱的,像是名为巍然驱逐者(Towering Destroyer)四臂灵族泰坦。比较可惜的是,灵族的超重型反重力载具,或者说瓦尔引擎很多都没重制。虽然FW在《帝国装甲》将部分超重型载具更新了,但GW对灵族的重点还是在空军和普通反重力载具上,对灵族旧版的超重型载具并不上心。


《叛徒》出版的同一年,《兽人与太空矮人军阀(Ork and Squat Warlords)》也一同出版。这本规则书大幅扩展了绿皮和矮人的超重型载具,像是脑扣杀坦克(Braincrusha,crusha是英国的一家奶昔品牌),歌利亚巨炮(Goliath Mega Cannon),巨像战争引擎(Colossus
)等等。两个派系的风格也很明显,绿皮载具就是大型垃圾山,甚至还会用上木头材料,而矮人主推一个锻造工艺精良,光滑的载具表面没有一点瑕疵。



1993年,GW将《白矮人》上零散的《星际战士》规则进行整合,发售了合订本《星际战士:战役(Space Marine Battles)》。这本书除了介绍帝国军队、兽人、星界军和矮人的推荐战术外,最大的特色就是让如今许多举足轻重的角色初步登场

在这本书中,太空野狼的添加了3位新人物,拉格纳·黑鬃(Ragnar Blackmane)、尼加尔.呼风者(Njal Stormcaller)和乌尔里克·屠戮者(Ulrik the Slayer),3人以“5人一车”的套件形式登场,虽然数量一样,但根据涂装和配件不同每队人马都有着很大差异。星界军和绿皮则增加了一对绵延30年的老对手,亚瑞克政委(Yarrick)和碎骨者撒拉卡(Ghazghkull),不过当时似乎没有给两个人物制作独有造型,撒拉卡的最初造型还是GW内部员工自己改的。



在初步更新完《星际战士》二版后,GW终于开始回过头更新《泰坦修会》了。1994年,《泰坦修会》以《EPIC:泰坦修会》的形式更新出了二版,这也代表着GW的6毫米生产线被统一以《EPIC》的形式得到整合。

新版《泰坦修会》在原来泰坦对射的基础上,正式引入了“宏”级单位,这个级别的单位只能在大型游戏中使用,其他种族没有同级别的单位。套装内为帝国和兽人两个势力,帝国方拥有整个GW历史上第一台正式发售的帝皇级泰坦,以及10台骑士泰坦;兽人方则是后来从未出现过的宏古巨圾(Mega Gargant),以及12辆兽人撵骨坦克(Bonebreaka)。


但是“宏”级单位只是昙花一现,在《泰坦修会》二版停产后该级别单位就此绝版,在后来的版本更新中也在规则上逐渐被淘汰。如今“宏”级单位只能用作收藏,GW唯一一个再版是在1997年,将帝皇泰坦和宏古巨圾作为订阅全年份《白矮人》杂志的赠品。

1995年,《EPIC》二版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新势力泰伦和它的《虫巢战争(Hive War)》,扩展包内含82个普通虫群和24个有知觉虫群,规则上则增加了后来的刽子手、赫马根、灵化脑虫等泰伦核心单位。

除了《虫巢战争》外,处于鼎盛期的二版《EPIC》如同井喷一般更新了多大10个大型种族扩展包,每个包中都有150个以上的棋子。
《Epic灵族战争领主(Epic Eldar War Host)》更新了狂嚎女妖、丑角、术士等辅助灵族单位;

《灵族军团(Eldar Legion)》扩编灵族守护者和反重力坦克;

《军阀:战斗泰坦(Warlord Battle Titans)》内含6台军阀级泰坦;

《EPIC星际战士(Epic Space Marines)》更新了兰德速攻艇、摩托中队和终结者小队;

《EPIC帝国防卫军(Epic Imperial Guard)》更新了野兽人、莱特林、欧格林、蛮骑兵单位;

《EPIC矮人勇士(Epic Squat Warriors)》扩展矮人的普通单位,如重型四管发射器、外甲战士(Exo-armour),鼹鼠迫击炮小队等;

《EPIC践踏者(Epic Stompers)》扩展机甲单位,有小型古巨圾、无畏机甲、混沌安卓等

《兽人部落(Ork Horde)》扩展兽人基础单位,主要为绿皮小子和战车;

《EPIC兽人入侵(Epic Ork Invasion)》将绿皮的步兵单位多元化,增加了风暴小子、蛮荒小子(Wildboy)、野猪小子(Boarboy)、战斗皮卡(Warbuggy)等小型单位。

《混沌部落(ChaosHorde)》扩充了混沌星际战士及其辅助单位,像是混沌冠军、钢牛、恶鬼(Troll)和牛头人。

二版的落幕,《EPIC》系列的短暂辉煌也随着结束。随着1993年《战锤40000》二版的发售,更改规则后的40k系列凭借28毫米的“大”,很快就将《EPIC》的份额分走。《EPIC》的衰落始于1997年的第三版《EPIC 40000》的发售,同时这也是奠定40k主基调的《战锤40000》三版发售前一年。
《EPIC 40000》对规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军队不再以固定的军表、连队或分队为基础,更大的军队现在有更广泛的单位选择选择,但同时许多独特单位泯然众人,复杂的武器特性被单一的火力和射程统计取代等等。《EPIC》的玩法被大幅提速,这本来是希望让战斗更有趣的同时简化流程,迎来的却是玩家铺天盖地的恶评。

除了规则上的简化外,《EPIC 40000》的规则还无法沿用二版的扩展种族,像是混沌这种还未开始投产的势力,完全无法参与三版游戏,玩家们只能从现有的星界军、星际战士和兽人三个种族中挑选游玩。恶评很快影响了销量,虽然具体的损失未知,但《EPIC 40000》只得到GW短短6个月的支持便被直接淘汰,许多原定计划的新棋子还为出场便胎死腹中,连带着传说中的《泰坦修会II》一同流产。事后,《EPIC》失去了GW三大门面的地位,游戏从货架和《白矮人》中消失,被后来居上的《魔戒》系列取代。而游戏的设计师则坚持认为,《EPIC 40000》是《EPIC》系列中规则最好的一版,因为这一版战术比运气和特殊能力更能决定胜局。
如果说《EPIC 40000》有什么留下的东西,或许只有游戏中被称为帝皇塔罗(Emperor's Tarot)命运卡,和与游戏同年发售的电子游戏《最终解放:战锤EPIC 40000(Final Liberation: Warhammer Epic 40,000)》。虽然游戏并不火而且还是款回合策略游戏,但里面的建模意外的精致,很好还原了《EPIC》棋子的原造型。

滑铁卢后的第6年,GW终于想起来这个尘封已久的“失败之作”,只不过2003年的情况早已今非昔比,40K成为了GW首屈一指的生产线,将《EPIC》曾经的辉煌完全掩盖过去。所以相对的,以《EPIC:阿米吉多顿(Epic Armageddon)》名义发布的四版,甚至都不是GW本家制作的,而是找了制作《血碗橄榄球》、《哥特舰队》、《涅克洛蒙达》等二线桌游的Specialist Games来负责。
和其他GW游戏不同,《EPIC:阿米吉多顿》采用的是“开放式规则”,即官方先发布“试用”规则然后向玩家社区征集反馈,通过与社区的合作对军表进行扩展和衍生。游戏以阿米吉多顿上的各方势力为基准,在核心规则中允许试用圣典团星际战士、白色伤疤战团、星界军阿米吉多顿钢铁军团、兽人、狂飙兽人(Speed Freek Orks)、黑色军团混沌星际战士、迷失与被诅咒者。

2005年,官方发布了新的扩展规则《Epic剑风(Epic Swordwind)》,以巴兰战争(Baran War)为背景,将蛮荒兽人(Feral Ork)、星界军巴兰攻城大师(Baran Siegemasters Regiment)、贝耶·坦方舟灵族加入到官方规则军队中。有意思的是,《帝国装甲3》的塔罗斯战役中,还略微提到塔罗斯钛星人可以作为《EPIC》势力登场。

《EPIC剑风》之后,《EPIC》正式开始了慢性死亡的旅途。GW完全关闭了6毫米生产线,除了FW会偶尔出产一些树脂件外,其他都是经由网络直销的存活。到了2013年,GW宣布随着6毫米存活的库存清空,《EPIC》、《帝国海航》等微型棋子游戏会一同停止支持,FW也会不再生产新的微型棋子。
消息一出,《EPIC》的老玩家们纷纷炸锅,但比起后来中古的大爆发,这批玩家的数量实在太少也不为人所知。往后,《EPIC》的老玩家组成NetEA委员会,沿着四版和二版的规则继续对《EPIC》进行支持,根据规则测试后委员会给四版增加了一倍的可用势力,例如兽基米德的金刚大暴民(Orkimedes' Gargant Big Mob)、钛第三扩张军团、太空死灵,机械教泰坦军团等等。时至今日,委员会依旧在为那些忠实但稀少的EPIC玩家提供支持。

讽刺的是,以风光无限的《星际战士》为衍生的《EPIC》成为了历史,不温不火的《泰坦修会》却死灰复燃。和新版《帝国海航》一样,2018年的《泰坦修会:荷鲁斯之乱》选用新的8毫米规格棋子,更新也比原来勤快很多。
如今已经发布了《泰坦之死(Titandeath)》、《摩洛克的末日(The Doom of Molech)》、《暗影与钢铁(Shadow and Iron)》、《保卫瑞扎(The Defence of Ryza)》、《报应的熔炉( Crucible of Retribution)》、《忠诚军团(Loyalist Legios)》、《叛徒军团(Traitor Legios)》7个扩展。如果对泰坦对射感兴趣,但又对实体泰坦价格望而却步的玩家,可以试试新《泰坦修会》。

其实《EPIC》的内容远比上面说的要丰富,只是年代久远且缺乏记录,许多内容早就不可考,网络上也很少有人会对此进行分享。但是你永远可以相信GW炒冷饭的能力,就算是最新出版的沃坦联盟,GW还是把旧版《EPIC》的外甲战士翻新上架,只是风格从原来的奇幻矮人造型,变成了科幻风。万一哪天GW脑袋开窍,或许大家就能再度玩到“宏”级单位对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