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异维A酸一段时间后“爆痘”,是不良反应还是药物起效?
饮食、压力、环境污染等使得皮肤问题越来越常见,有粉刺、痘痘、青春痘等别称的痤疮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以往痤疮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人群,随青春期结束自行消散,但近年来青春期后痤疮越来越常见,其中有脓疱、结节的中重度痤疮可对外貌带来明显破坏,导致焦虑、自卑、社交障碍等发生。
异维A酸软胶囊是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国内外中重度痤疮治疗的常规口服药物之一,但不少受痤疮困扰的人在治疗前还是对其有一定担忧,例如吃异维A酸软胶囊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的“爆痘”问题。
可作用于多个痤疮发生环节的异维A酸软胶囊
虽然痤疮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皮脂腺异常分泌大量油脂被认为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皮脂腺分泌增多,大量油脂堆积不仅引起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掉落的角化细胞和油脂的混合物还会导致毛囊堵塞、缺氧。这时候皮肤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正常分布于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得到机会开始大量繁殖,并引起毛囊周围的炎症及免疫反应。这也是痤疮从粉刺、丘疹不断发展为结节、囊肿的过程。
异维A酸软胶囊属于维甲酸类药物,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制剂,早在1982年就被美国批准用于痤疮治疗,临床使用多年,已经成为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异维A酸软胶囊可作用于上述痤疮发生发展的4个环节,起到缩小皮脂腺组织、减少皮脂分泌、减轻皮脂腺导管角化和皮脂腺导管口的角质栓塞,通过改善缺氧环境起到间接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对痤疮相关的炎症及免疫反应也有调控作用。
正因异维A酸软胶囊可作用于痤疮多个环节的作用机制,使得其不仅一线用药于结节囊肿型痤疮,还可用于以下痤疮的治疗:
l 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
l 频繁复发其他方法无效的痤疮
l 伴有严重油脂分泌的痤疮
l 爆发性、聚合性等变异性痤疮
l 有快速治疗需求的轻中度痤疮
l 有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
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后“爆痘”属正常情况
有的人因为担心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会出现“爆痘”而不选择,但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反而让痤疮有不断加重的机会。“爆痘”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异维A酸软胶囊改变痤疮自然病程的作用有关。痤疮的发展过程是油脂堵塞毛囊开始,逐渐由粉刺、丘疹发展为结节、囊肿,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后,原有症状较轻的痤疮、或已存在尚未出现症状的痤疮自然病程被改变,表现为短时间内痤疮加重,即“爆痘”。
实际上,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后“爆痘”是部分患者治疗中出现的治疗现象,可能和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后,皮脂腺细胞短时间内脂质含量增加,并调节脂质生成和炎性脂质相关介质及酶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服用异维A酸软胶囊的人都会发生,相关数据统计表明约15%患者可能出现“爆痘”或痤疮加重。
如果“爆痘”情况轻微,无需调整异维A酸软胶囊的剂量,继续按原来治疗方案进行即可,痤疮会随着治疗逐渐消退;如果“爆痘”情况比较严重,可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异维A酸软胶囊的剂量或治疗方案。
如何降低“爆痘”风险?
根据《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指南》,治疗初期使用低剂量异维A酸可能降低痤疮加重的风险。异维A酸软胶囊通常以0.25~0.5 mg/kg/天作为起始剂量,之后根据痤疮的控制情况和副作用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皮损比较严重的结节囊肿型重度患者,剂量可逐渐增加至0.5~1.0mg/kg/天。
异维A酸软胶囊一般服用3~4周起效,疗程需要根据痤疮皮损的消退情况和服用剂量而定,通常不低于16周,而在痤疮得到控制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异维A酸软胶囊的剂量并继续巩固治疗2~3个月或遵医嘱服用更长时间。
总的来说,异维A酸软胶囊是治疗痤疮的常规口服药物,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使用有助于及时控制皮损、减轻痤疮对外貌的影响。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问题应尽快咨询医生,了解是治疗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还是药物不良反应,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要因为不了解而过度担忧,甚至自行中断治疗,导致前功尽弃。
参考资料:
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