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贝里茨(Döberitz)的汽油抗爆震剂
本来不想投专栏但是字数多了300个字发不了动态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二十世纪初对高性能燃料的需求也在提升,特别是飞机燃料,1921年美国人小托马斯•米基利(Thomas•Midgley, Jr)发现了四乙基铅的抗爆震效果,从此就诞生了人们熟知的含铅汽油,在这之前全世界大部分都使用乙醇混合汽油来制作高性能燃料,相对乙醇或者说是酒精,四乙基铅仅需很少几滴就能提升汽油的抗爆震性能,因此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有无可比拟的毒性,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们这次的主角仍然是德国,1933年开始重整军备之后,帝国要求IG法本集团(IG Farben)进行大量四乙基铅(英文缩写TEL)的采购,当时的TEL专利手握在通用汽车公司(GM)和标准石油公司(Esso)共同成立的乙基汽油公司里,成立该子公司时为防止公众对四乙基铅是铅化合物而产生毒性恐慌,特意只用乙基作为公司名。
当然IG法本一直都是美国公司最坚定的盟友,因此过了不久乙基汽油公司就授予了IG法本建造TEL工厂的许可。
德贝里茨-加佩尔(Döberitz-Gapel)工厂是1917年成立的一家军工厂,后来被IG法本收购,1935年当年就是这家工厂成为了德国最初的TEL生产中心,年产目标达到了1200吨。
1936年3月11日,两个高压反应釜系统被投入使用,1938年4月又建了两个新的,对于该厂IG法本集团仅占50%的利润分成,剩下25%分别被本家的通用汽车和标准石油公司占有。
这25%的利润份额很有可能就是战争期间盟军轰炸机群放过德贝里茨-加佩尔工厂的重要原因,同时位于阿舍斯莱本附近弗罗瑟(Frose bei Aschersleben)的德国第二家TEL工厂也免遭任何攻击又让前面理由的可信度又提高了几分。
实际上如果这两家工厂被完全摧毁,那么本就孱弱的德国空军可能更早就会彻底崩溃,所有战斗机依赖的B4和C3两种主要型号的燃料都离不开TEL。1944年4月18日,盟军轰炸机因为恶劣天气导致迷航时轰炸了德贝里茨的TEL工厂,但是造成的伤害也只有区区几枚炸弹的误炸,他们本来的目标是勃兰登堡和拉特诺(Brandenburg und Rathenow)的飞机制造厂。
虽然盟军手下留情一样没有摧毁工厂,但是苏联红军在1945年5月占领了这里,并且红军接管后很快就恢复了TEL的生产,到了8月又开始拆除这家工厂的设备运回了捷尔任斯基的苏联化工中心进行研究。
后来就是德国分裂和经互会的成立,经互会为了帮助东德恢复,又在德贝里茨的原厂区上建了一个TEL工厂,于1959年2月投入使用,后来经过了风风雨雨,这家工厂终于在2002年停止了含铅汽油添加剂的生产。
这里我们还要继续探讨一下二战期间的问题,当时整个德国只有两家TEL工厂,一家是德贝里茨-加佩尔工厂,还要一家是弗罗瑟工厂,同时含铅汽油在反应时会让铅沉积在火花塞上,导致火花塞绝缘体和电极产生别的通路由此造成短路,因此需要添加二溴乙烷遏制这种反应,那么全德国有几家二溴乙烷工厂?答案是只有1家,位于汉堡附近,不出意外的是这家工厂同样也同样没有被针对性攻击过,实际上如果要完全消灭德国空军,破坏这三家工厂乃至只破坏其中一家都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不是对着10几家德国的燃油工厂或者对罗马尼亚狂轰滥炸。
不过鉴于盟军战时对德国燃油生产可能存在过于高估的情况,与这种消灭德国空军的绝佳机会失之交臂只能说是非常可惜,他们可能认为破坏这三家工厂无法消灭德国人的石油工业,或者他们认为德国人极有远见地疏散了这三家重要工厂的产能,当然事实上德国人并没有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