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市场盐和潜在危险的应对》
(此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 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当日,韩国民众大量抢购食用盐,新闻一经曝出,引起我国民众纷纷效仿。一时之间,国内沿海地区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热”,对此作者发表以下个人观点: 一:“要不要囤盐?”,如今市场上能买到的盐,保质期皆在三年左右,国家储备盐会根据生产日期,将即将临期的盐进行更替与出售,保障储备盐在可食用的情况下,足够分配,调用。但在少部分人恶意囤盐和争相抢购下,还是出现货架被“洗劫一空”的情景,这导致了真正有需要的人可能买不到盐。 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会买不到盐,因为海盐产量只占我国盐产量的10%,就算取消全部的海盐占比,空出的10%也可以用湖盐、井盐等陆盐代替,如今疯狂囤抢盐的人,造成食用盐短缺的假象,不仅是浪费的行为,也是在破坏市场健康的秩序。所以作者也在此呼吁大家——请理性消费、理性购买。 二:“核污染水什么时候到达我国?”,据专家学者们推测,日本核废水将于240多天后到达我国沿海海域(我并不反驳专家学者们的推测)但我对专家的推测持怀疑态度因为数据计算难免存在偏差)。水又是一种具有优秀溶解能力、极高比热容和适宜粘度的液体,一滴水中就有大约10万亿亿个水分子,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在大海中滴入一滴标记过的特殊水滴,你将可以在全世界的海洋中检测到它的分子”。如此强且快的溶解能力加上洋流 季风 蒸发等气候因素,又有水循环的“推波助澜”,预计的200多天到达很有可能会大打折扣。但不管核污水什么时候到来,人们还是应当时刻保持警惕性和自我安全意识,学习求生知识和自救方法,我们要相信强大祖国的应对能力与解决方案,作出及时响应国家政策的行动,坚信祖国与人民同在,我们定能共克难关! 三:“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 (1):[在正规渠道购买海产品] 我国对于进出口商品及海鲜有着完整全面的检测流程体系,其中就有包含对海鲜放射性检测的环节。所以在正规渠道能买到的海产品是相对安全的,但也应当在购买时擦亮双眼,选择有保障且正规的合格产品。同时减少海产品及鱼类内脏的食用,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潜在危险及伤害。 (2):[留意热点时事和政策] 留意热点时事和政策,了解事态发展的过程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可以方便及时作出应对办法和措施。做到快人一步,可以大大提高生命安全系数。 (3):[坚持锻炼身体,加强心理健康] 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又加上一系列的“噩耗”,一夜之间 人人谈“核”色变,心事重重,难免会为自己和身边之人担忧,甚至陷入到悲观绝望的情绪中去。当这时候我们则更应该注重身心健康,保持警惕的同时也不妨乐观积极的处理潜在危险,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国家,相信党! 结尾:日本政府不顾全世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执意将核污水排入海洋的可恶行为,罪孽深重。全世界人民因此将蒙受极大的危险和损失。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对危险的视若无睹,必将自食恶果,自取灭亡,必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必将永久钉于人类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