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科举八大黑科技,至今高考仍沿用,知道三个算你厉害!

2021-05-19 16:17 作者:墨点课堂  | 我要投稿


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要开始了,全国数以万计的高中毕业生在这一天进入高考。考上一个理想大学是广大学子的心愿,也是无数家庭的头等大事。


其实,在古代也有高考,就是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今天就带大家看看科举的“八大黑科技”,高考至今都在沿用,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呢。


1
防作弊是永恒主题

科举对考试作了严格的规定,包括防止作弊这些情况,制定了很厚的考务手册。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需要进行搜身检查,连鞋子也要脱下来,还出现过赤诚相对的状况。



到了公元1201年的时候,还出现了考前“裸检”制度,即考生要在进考场之前需要沐浴更衣,换上官方准备的统一服装。


和现代把出题老师隔离一样,古代的考官也会和外界断绝接触。他们会被要求到贡院居住,评卷结束以后才能出去。


人形电子眼:古代没有电子眼,但明清的时候,会有官员在考场旁的二层楼上监考,考官可以把所有考生的状况尽收眼底。


50厘米长宽的麻布坎肩小抄,抄录62篇八股文


为了防止考生向阅卷者转递暗号,会有官员用红笔将卷纸抄录一遍再送给阅卷者评卷。一张考卷需要多名考官来共同批阅。


现代高考就非常科技化和智能化了,直接采用二代身份证现场报名确认、现场采集照片和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及时进行信息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八大防作弊科技神器同时启用:金属探测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系统、身份识别仪、无人机监测电磁环境、无线隐形耳机探测仪、手机屏蔽器、无线电信号检测车。考场内有多名老师监考,考卷采用电脑阅卷形式。如此严格,作弊是不可能的啦。



2
糊名法与密封制

糊名法创立于唐朝武则天即位初年,科举考试中,为防止阅卷官舞弊,会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称为糊名法。


实行糊名考试法之后,改卷的老师还可以通过辨认笔迹得知试卷出自何人之手。为了堵塞这一漏洞,到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北宋政府创立了誊录制度。试卷糊名、誊录之后,先送初考官评定。之后,将初考官所定的名额和名次糊名,再送覆考官重新审核,最后送详定官审核。


“糊名法”也就是我们今天高考的密封制,而且现在考试都会有要求: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也进一步延伸了密封制。


3
书法造诣与高考卷面分

在古代科举中,要想蟾宫折桂,除了具备深厚的经史功底、卓越的属文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当的书法造诣,否则是不可能高中的。因此,书法可以说是科举考试“加分项”。


纵观历代“状元书法”中,不乏精品。如唐之柳公权(唐宪宗元和三年戊子科状元),宋之宋庠(仁宗天圣二年甲子科状元)、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科状元),明之杨慎(明正德六年辛未科状元)、吴宽(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科状元),清之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等的书法作品都令人赞叹不已。


柳公权


《超等第一名刘已千考卷》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孙毓桂


光绪三十年:刘春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因为能写一手漂亮字加上名字讨喜,被慈禧钦点为头名状元,亦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原本定的状元朱汝珍却因为书法、姓名原因而与状元失之交臂、屈居榜眼。


写字差的幸好没出生在古代,而在现代高考字写得好看也能提高卷面分。可不要小看这几分,可能就会超越上万人。


4
制科与自主招生

制科是科举考试的一种,是由皇帝下诏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类特殊人才。制科起源于汉文帝时诏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参加对策,并根据等第授予官职的察举制度。唐宋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朝。


介绍一位在制科考试中的佼佼者——苏东坡,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取得第三等的好成绩,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现代高考于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试点:清华、北大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随着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达近100所。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组织测试”、““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5
清科举浮票与准考证

浮票相当于今天的准考证,卷面用浮票填写考生的姓名和坐位号,卷后用弥封。缴卷时考生揭去浮票,用于之后的试卷信息比对。浮票面上部写有"浮票自行揭去,案发比对"字样。相比现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的准考证,年代感十足哦。



6
武举与体检

武则天很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特别重视对武将的选拔。长安二年(702年),创设“武举”,选拔将帅之才。每年在兵部主持下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名为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合格者授予武职。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画面


参加武举考试的人,体格、身材都得达标,这让你想到什么了?高考体检有木有!高考体检是指凡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参加的体检。通过体检,一方面,考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体检结果将作为考生档案的一部分,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高考体检考生要经过眼科、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检验等科室系统的体格检查。


7
古代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加分

在元代统治时期,实行民族区分政策。汉人、南人要比蒙古人及色目人多考一场,试卷也不一样,前两者的试卷要难得多,且策问的答题字数翻倍。不过因为题目全部出自《四书》,从表面上看来,这个“特殊照顾”勉强有一点道理。



现代高考也有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主要是提高国家的凝聚力,体现对少数民族人民的一种关怀。另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由于教育资源匮乏,考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要少,在高考中给予适当的加分对待,也是一种特殊情况对待方式。


8
考试工具

科举的考试工具首先用的字典以及考试书籍,文房四宝必不可少。笔挑选习惯好用的毛笔,墨是便携式的墨盒,还是很受欢迎的。砚以轻薄便携为佳,笔有笔袋,纸用来打草稿,也常录出场文,出场后求师友评点。另有油布缝制的卷袋,考生领到考卷后,平放其中,高高搁起,防止折叠和油墨茶水污坏卷面。


便携式墨盒



因为科举封闭院内持续九天,强度很大,所以应试人员入场会携带考篮。考篮里面盛什么?除了人们熟知的文房四宝,还有其他许多各式杂物,名单之长,种类之杂,足以让今日的考生大跌眼镜。


9

高考必备工具


现代高考工具清单,绝对不能忘记哦!

  • 证件类:准考证、身份证;

  • 文具类:黑色字迹签字笔,可以多准备几支以防万一哦;铅笔 (多准备几支,不要削太尖,也可购买考试专用的涂卡铅笔)、橡皮;

  • 绘图仪器,如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 透明笔袋(装文具和证件)

  • 工具类:手表(部分地区考场会准备挂钟)、收音机、耳机&电池(部分地区考生需要);

  • 备用类:水(无标签的透明水杯)、纸巾&湿巾、长袖衣服一件,怕冷的学生可以备一件。


    不能携带的物品

    X 任何书刊、报纸、稿纸、图片、资料等。

    X 具有通讯功能的工具(如手机、PAD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

    X 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

    X 修改液、修正带等物品。


    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不急于答题,先听从监考老师的交待,检查试卷是否有污染、破损、有无漏印或字迹不清等。检查无误后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缺考标记一定不要填写!


    2、通览全卷,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计划,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


    3、认真审题,考试时不仅要弄明白题目的条件、内容、范围以及重点,还应注意答题形式,规范答题。“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


    4、掌握答题原则和正确方法,按需分配时间。如“先易后难”的原则,暂时跳过难以解答的问题,对无把握的选择进行猜测等方法。有时候适当的放弃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5、简单题,细心答,谨防“大意失荆州”。


    6、分分必争。力求会则对,对则全,防止欲速则不达。


    7、做完选择题,马上涂答题卡(注意答题卡样式:横还是竖!)选考题切记要填涂。


    8、对应题号,在答题区内作答。宁坚持最后一分钟,也不做交卷第一人。


    更多书法干货知识

    关注墨点粉丝小站公众号

    干货满满!福利多多!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古代科举八大黑科技,至今高考仍沿用,知道三个算你厉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