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学免疫学期末重点

2023-07-02 16:14 作者:恰好心勤-  | 我要投稿

第一章

immunity

:

免疫

,即机体对“非己”和“自己”识别、应答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immune response

:

免疫应答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又称为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和启动因素。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Edward Jenner

(标志免疫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微环境主要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因子(

胸腺肽

)组成。

皮质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靠近被膜下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

非胸腺依赖区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

胸腺依赖区

淋巴结的功能

: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场所 3.过滤作用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演变成

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脾的功能

: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亦称黏膜免疫系统(MIS),主要指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带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1.使每个阶段的淋巴细胞的组织分布更加合理,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免疫功能 2.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及抗原提呈细胞接触的机会,更好地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3.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广泛传递免疫信息,有效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发挥效应。

淋巴细胞再循环

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应答并发挥免疫功能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antigen

抗原

,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参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common epitope

共同抗原表位

,某些抗原分子中含多个抗原表位,而不同抗原间可能含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

,由共同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以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反应。

heterophilic antigen

异嗜性抗原

,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superantigen

:

超抗原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非特异性激活人体总T细胞库中的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

adjuvant

:

佐剂

,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第四章

antiboby

:

抗体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B细胞识别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可与相应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的

基本结构

: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形的单体。

抗体的功能

: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2.激活补体 3.结合靶细胞(Fc) 4.调节免疫应答

IgG

:血液中含量最高,唯一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I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是IgG。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儿科学8-10岁)达成人水平。再次注射疫苗刺激产生---IgG。

IgM

:分子量最大的Ig,最早出现的Ig。

IgA

: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婴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取sIgA。含有分泌片。

IgE

:在血清中含量最少,为亲细胞抗体,可引发I型超敏反应。可促进IgE生成的细胞因子是IL-4。

IgD

:膜结合型IgD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第五章

complement

:

补体

,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补体激活途径:

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替代途径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

激活物质

IgM

IgG1

IgG2

IgG3

IgA

IgE

IgG4

、细菌

脂多糖LPS

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CMASP C3转化酶

C4b2a

C3bBb

C4b2a

C5转化酶 C4b2a3b C3bBb3b C4b2a3b

记忆

经典美宝莲

C3转化酶中无C3

没钱了用C3

即替代途径

。 第六章

cytokine

:

细胞因子

,是由多细胞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第八章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是一组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第九章&第十章

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异同

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①感应阶段: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递呈的抗原。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特异性识别抗原。

②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效应分子和记忆细胞。

③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相同点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它们都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 效应阶段三个部分。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在对抗病原物质侵入机体的过程中,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不同点

:

① 感应阶段:

抗原呈递的区别

T细胞的双识别与MHC 限制性

② 反应阶段:

T细胞及B细胞活化的三个不同信号

B细胞活化常需要Th辅助

③ 效应阶段:

效应产物不同:效应T细胞、抗体

免疫方式不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第十一章

APC

:

抗原提呈细胞

,是能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TAP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

,是由两个六次跨膜转运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在ER膜上形成孔道,其功能是将抗原肽从胞质转运至ER腔内与新组装的MHC1类分子结合。

第十二章

T细胞的活化信号:第一信号(TCR-MHC) 第二信号(B₇-CD₂₈)

CD4⁺T细胞的分化:IL-12和IFN-等可诱导Th0向Th1分化。IL-4等可以诱导Th0向Th2分化。TGF-β和IL-6诱导小鼠Th0向Th17分化,而IL-1β、IL-23和IL-6在其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T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1.抗感染 2.抗肿瘤 3.免疫病理作用 4.免疫调节作用

第十六章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免疫无反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

第十八章

hypersensitivity

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

allergy

),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四种类型的超敏反应比较

(1)Ⅰ型:过敏反应,IgE介导;常见疾病有过敏性休克、支喘、枯草热、食物过敏症、湿疹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抑制作用)、B细胞、Th2细胞参与。常引起生理紊乱,不引起炎症组织损伤。

(2)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IgG、IgM介导;常见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药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Graves病等。抗体、补体、NK、吞噬细胞参与。引起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

(3)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IgG介导;常见疾病有Arthus反应、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类风湿关节炎。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参与。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4)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Th1、CTL介导;常见疾病有接触性皮炎、结核性损伤。其发生与抗体、补体无关。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组织损伤。

第二十章

IDD

免疫缺陷病

,是因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AID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是因感染、肿瘤、理化等因素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免疫功能受损。

第二十二章

肿瘤免疫治疗的意义:

带瘤共存

第二十三章

超急性排斥反应--细胞免疫介导

急性排斥反应--抗体介导

慢性排斥反应--细胞免疫介导

第二十四章

agglutination reactions

凝集反应

,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对应的抗体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的现象。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沉淀反应

,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医学免疫学期末重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