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加莎克里斯蒂《首相绑架案》 不睡懒觉的推理阅读日记④

2023-03-03 15:03 作者:不睡懒觉的蝗虫  | 我要投稿

这本是短篇集。包括了11个短篇故事,封面就是标题里的那个《首相绑架案》。


2018年春天,在无聊的课上用手机翻着看了几篇,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太糟糕了。2021年买了实体书,彻底看完了。当时要开车去很多地方送货跑手续,总有闲着等人的时候。我的结论是,果然还是太糟糕了。


新星出版社,2018年,王占一老师译。我看的时候这版还没出,这种不太受重视的小众作品都是最后出的。新星出版这本之前,人民文学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的波洛系列也有这本。这两个出版社的波洛系列没有新星的全,但是特别经典,而且也有好几十本,就是当时最全的系列了。


Poirot Investigates,我忘了港译还是台译来着,有个“白罗出击”的版本。比这种挑个短篇故事的名字为短篇集命名的方式要舒服。


《“西方之星”历险记》4/10

中庸,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也没什么硬伤。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特别无聊。是不是所有跟偷宝石有关的案子都会这么无聊?


《马斯顿庄园惨案》1/10 最差的一则

阿加莎在逗我??这什么玩意??顺带提一句,这本书用了一种联想关键词接龙的心理测验来推敲嫌疑人的心理,这种技巧其实也挺有年头了,特别经典。就在这个短篇被打包进这本书出版的那两年,江户川乱步正好也发表了一篇一这种心理测验为主题的故事,名字就叫《心理测验》。阿加莎这篇连跟乱步掰掰手腕的资格都没有。


《低价租房奇遇记》6/10

少数能看的,但是这个诡计完全可以写得更好。过于冗长的节奏拖累了这个本来算是比较奇妙的构思。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红发会》,这则故事对我影响太大了,都是一个很不经意的小事情,没什么大碍,但是仔细想想又绝对特别离奇——然后实际上是牵扯到一个大案。当然了这篇写得远不如《红发会》。


《狩猎者小屋的秘密》1/10

这凶手为了搞定自己的计划也太费事了吧喂。就只存在于特别理想的环境里,操作难度极高,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不搞这个计划没准还能多逃个几天。而且实际上它用的诡计又很俗套,让我觉得“哇不是吧,真的就这么随意吗?”


《百万美元债券劫案》5/10

少数能看的+1。但是文笔也依旧不太行,这本书里所有短篇都看得我特别昏昏欲睡。也是长篇里头用不上的边角料,不如顺手写进《褐衣男子》,反正都是坐船的。


《埃及古墓历险记》 3/10

阿加莎应该就是单纯地出去玩了一圈以后觉得不写写非洲题材就浪费了……也是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故事,特别凑数。


《大都会珠宝劫案》 2/10

感觉自己的智商被羞辱了,这么简单就把读者打发了?有时候真相就是这么简单,但这真的也太鸡毛蒜皮了。这么无聊的事还值得大侦探出手?


《首相绑架案》 6/10 最好的一则

少数能看的+2。单独拿出去顶多算是阿加莎长篇小说里用来当烟雾弹的小把戏,放在这本书里头竟然就显得是最能打的一个。如果它不是用了一个已经让人看了无数遍的小伎俩,可以给7分的。


《达文海姆先生失踪案》 3/10

同样的只存在于最理想环境下的诡计,这种伎俩能成功不由得让我感觉这书里的人都是瞎子、聋子。而且编排也很潦草,就是在诡计的外边套了个壳,没有什么文笔可言。


《意大利贵族历险记》 3/10

看到结尾时候真是让我绷不住了,这篇的犯案过程有点草……但是也弥补不了它的烂和无趣,同样的,这种屁大点的小事也值得让波洛亲自出马吗……


《遗嘱失踪案》 1/10

如果不是《马斯顿庄园惨案》更烂得出奇,这篇绝对是稳坐第一烂,这种幼稚的藏宝事件放到现在的剧本杀里都没人玩。这两篇之外的拿到一百年前可能显得“还可以”,是现代人的口味被惯得太刁了,但是这两篇,在一百年前我也觉得很烂。


不管是诡计方面的构思,还是情节上的编排,都太差了。我怀疑就是阿加莎刚出道时候随手写着玩或者凑稿费用的短篇,后来我又看了几本阿加莎的短篇集,我不得不承认阿加莎可能确实是不太擅长搞短故事,大多数短篇集,都是有那么两三个故事能支棱起来、剩下的都是凑数用的。但是这本书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我想记录一下。


在《高尔夫球场命案》里头我们谈到了阿加莎的叛逆,她就像大多数推理小说的作家、读者一样喜欢着福尔摩斯,甚至在她开始写作时候,她都有意无意地去采纳类似的设计,给笔下的波洛配了一个类似于华生的人物,那就是波洛的好朋友黑斯廷斯。华生和黑斯廷斯的设计很像,都是大侦探最为忠诚的朋友,对大侦探表示绝对的信任,而且非常勇敢,一生都随着大侦探出生入死。此外,他们文笔还不错,能把大侦探的故事写得绘声绘色,供人阅读。而且他们的脑筋不太灵光,其实他们也不是真的缺心眼,他们也总能提出有趣的见解,但在大侦探的衬托下就显得特别迟钝了。这种助手,朋友,武力,忠诚,迟钝,叙述者的设计最早就是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众所周知《莫格街凶杀案》是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系列并非首创。但福尔摩斯系列绝对是集大成者。因为爱伦·坡并没有把杜宾的故事写成一个大系列,只有那么寥寥几篇,形象也不丰满,杜宾的这位“华生”一直都是以“我”自居,福尔摩斯系列才是第一个把“华生”式角色写活的那个。


阿加莎创作出黑斯廷斯这位“华生”,也只是追随着这个经典的潮流。但在她正式上手以后,她决心写出自己的特色,在她用《高尔夫球场命案》和福尔摩斯决裂之后,她也与黑斯廷斯这位“华生”决裂了。


福尔摩斯系列的华生,永远信任着福尔摩斯,虽然有时候会犯错,会犯迷糊,但是他永远对福尔摩斯心悦诚服。在危险、来不及解释的时候,他会无条件地相信福尔摩斯的判断,即便是让他去做一些他一时半会难以理解的事情。而且,华生和福尔摩斯的感情是相互的。福尔摩斯在外人面前永远是高傲的神情,但是在华生跟前会流露出自己人性的一面,会放下身段说“我的朋友”,虽然他的言谈话语还是非常钢铁直男,但是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在华生低落的时候给予安慰。而《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里,黑斯廷斯和波洛大概也就是这种关系。但是到了《高尔夫球场命案》和这本《首相绑架案》短篇集里,我们能看到他们两个的关系并不是如福尔摩斯和华生那样融洽,尤其以这本短篇集为甚。


波洛的性格和福尔摩斯正好相反。波洛在人前永远是笑眯眯、彬彬有礼的形象,哪怕是碰到他厌恶的事情、遇到他厌恶的人,他也有着特别好的礼貌。但他在面对黑斯廷斯时候,不止一次让我觉得他其实很不耐烦,或者很骄傲自满,在黑斯廷斯出场的案子里有一大半的“动动你的灰色脑细胞”都是对黑斯廷斯说的。即便是黑斯廷斯的发现比较有趣,能对破案帮得上忙,波洛也总是不忘补一句自吹自擂的话。而黑斯廷斯对波洛的信任也十分有限,在《高尔夫球场命案》里头波洛离开去伦敦办事时候特意嘱咐了黑斯廷斯一些事,结果他前脚刚走,黑斯廷斯就把他们调查的秘密全盘托给了灰姑娘。这种不听指挥、自己瞎搅合的情况在《首相绑架案》里还有很多,让我觉得黑斯廷斯变成了一个特别讨厌的角色,他好像就是为了给波洛添乱而来的。更有甚者,黑斯廷斯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在波洛自吹自擂时候,他不止一次地有过不爽的心理活动。甚至在《“西方之星”历险记》里头,黑斯廷斯还明确地抱怨,“他把我当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傻子”,看到这里时候我心都凉了半截,原来阿加莎这么讨厌写别人写过的套路吗?


我觉得,确实,阿加莎确实是真的特别讨厌按着福尔摩斯的套路写下去了。她可能只是脑袋一热,照着福尔摩斯的形象设计了自己的人物,但越写越难过,越写越觉得无聊,现在的她对黑斯廷斯只感到十分厌倦。证据很明显——波洛出场的37本书里,只有前期的8本和最后的2本有黑斯廷斯出场。等时机成熟了,他就被阿加莎打发到南美洲结婚去了。不仅要让他去结婚,她还要把他“流放”到南美洲去,平时不许回来,不许你再闯进波洛的故事里添乱。


说实话,没有“华生”的波洛,很多书都让我觉得唉,要是黑斯廷斯能跟着他看到如此奇妙的诡计就好了。但是阿加莎去意已决,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她真是个很有个性的作家。


下一本看《褐衣男子》。

阿加莎克里斯蒂《首相绑架案》 不睡懒觉的推理阅读日记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