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正的“晚长”是什么?如何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晚长”呢?

2022-08-19 09:40 作者:医患有道  | 我要投稿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高子高了孩子不仅能在青春期提高自信心,还能在职业选择等方面增添竞争优势。


但至今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23窜一窜,25鼓一鼓;认为父母高,孩子不会矮;到青春期时个子能“窜”上来。


还有一些家长只是单纯误认为孩子矮是属于“晚长”,结果错过了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再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时候,就真的已经晚了。


 

 

那真正的“晚长”是什么?如何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晚长”呢?

所谓的“晚长”,在医学上称为“体质性生长和青春发育延迟”,通常指女性13岁以后仍未出现乳房发育,男性14岁以后仍无睾丸体积明显增大迹象(睾丸容积<4 ml)和/或无第二性征发育的征兆,即可界定为“晚长”。

 

 

 

那么,哪些因素与孩子“晚长”有关呢?

 

一是遗传因素

遗传对青春期启动年龄的影响至关重要,50% ~ 80%的青春期启动变异受遗传控制。体质性生长和青春发育延迟通常有家族遗传史。父母一方或双方发生过青春期发育延迟,其孩子出现青春期延迟的几率相对较高,一般以男孩较女孩多见。



二是环境因素

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也与环境因素相关,如营养、运动、睡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潜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因此,建议孩子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饮食营养均衡搭配,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早睡早起,每天保证睡眠时间9~10个小时。如果孩子身高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同龄儿,需要鉴别是否是不良环境因素所致的“晚长”。

三看生长速率

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孩子出生时身长、体重及幼儿期生长一般均在正常范围,自学龄期至13岁期间,直线生长速度减慢,年生长速率正常范围的低值。因此,建议定期进行身高监测,仔细观察孩子身高的增长速率。

在2岁以前孩子每年身高增长速率应在7厘米以上,4岁后每年身高增长速率至少5厘米,青春期至少6厘米。若明显低于这些值,考虑是生长发育迟缓所致,不可盲目认为“晚长”。

 

四看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能反映出儿童真实的生长发育水平。晚长的孩子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大多数仅延迟2~3年,且排除了影响身高的器质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

如果孩子身高偏矮,骨龄落后两年甚至更多,父母有晚长遗传史,孩子的性发育与同龄儿童相比有落后的迹象,那么这类孩子可以考虑晚长,家长可暂时选择观察,但仍需密切监测身高、骨龄及性发育的变化。


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男孩女孩的发育时间普遍提前,“晚长”的孩子比例极小。

孩子是否属于“晚长”不能仅凭家长的猜测及有家族史而简单的判断,而是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相关检查来评估和分析。即便是已经诊断为“晚长”也需要定期复诊,根据孩子的生长情况及发育变化来调整治疗策略,以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注明:文章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真正的“晚长”是什么?如何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晚长”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