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天的突然冷淡,怎么操作?

2020-06-07 23:33 作者:四眼鲍牙妹  | 我要投稿

激流勇进中的突然回撤,是耐人寻味的。

 

好比小朋友的抓人游戏。你追我赶,有追,才有逃。两者是相依相偎的。

 

如果你追的紧了,他自然跑的更欢快。

 

而如果你跑不动了停下了,两手撑在大腿膝盖上,上气不接下气,也没有讲话的力气。

 

他反倒也停下来了,回头跑向你。因为习惯了被关注后,一旦失去关注,也会觉得空荡荡。

 

为什么总是你找他而不是他找你?

 

因为他,并不像你需要他一样,需要你。

 

正好无聊就正好聊几句。没有心情,或者你认为的千娇百媚的话题,在他眼里了无生趣。

 

这就是没摸清用户痛点的徒劳宣传。

 

但这种境地也还能有回转的余地。即,你能反推出,此时他的需求是,求求你不要找他。

 

因为此时的你,并不是他的念念不忘。

 

而一旦你及时收手,真的不再找他。看起来是自己“抽刀断水水更流”,而在无形中,却给他营造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克制。

 

是的,他能感到你喜欢他。但你不会像其他喜欢他的人一样,非要把美酒斟满,双手奉上。

 

这样他没有付出,没有参与,便不会放在心上。

 

不斟满,才有空间让他感受挂壁的美人泪,想象丰盈缭绕的汁水。

而如果你总是渴望一口气唱到底,

 

哪怕是你自认为的琴瑟和鸣,也许只是他恰好的一时兴起。

 

你不了解他的辗转反侧,就不会知道他在哪里引吭高歌。

 

“了解”,即,

 

去观察,而非评价。

 

不管是故作新奇的驳斥还是拍手叫好的附和,都属于评价的范畴。

 

他说的东西,不需要评价。

 

你说好,他本来就知道好。不用反复强调,否则显得了无生趣。

 

你说不好,他觉得你们不是一路人,进而觉得,你不懂他。

 

去观察,即,

 

去采访,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

 

座谈节目就是这样。

 

往往主持人还没来得及问完,嘉宾就已经心照不宣的推导出问题的中心,且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

 

因为,这些问题,正中他们下怀了。

 

绞尽脑汁想话题的焦急,不如东拉西扯的聊天。东拉西扯的聊天,不如沁人心脾的采访。

 

只要你把话筒递给他,你就能一边看着他滔滔不绝兴奋不已,一边悄悄抠抠自己的指甲。

 

前提是,你的问题,问到了他心里。

 

你好像没说什么,而他好像什么都愿意说,且只对你说。

 

 


聊天的突然冷淡,怎么操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