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裴开元|水墨之境-2023年度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鉴赏

2023-08-24 12:01 作者:北京墨真书画院  | 我要投稿





【艺术家简介】

        裴开江苏省泗阳县人,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访问学者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中央国家机关美协常务理事,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为中央美院访问继续教育学院、东北师大艺术学院、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郑州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研班导师。《白山黑水》、《高原情》、《抗英团》《长空枭雄》、《试飞英雄李中华》、《从黑土地起飞》等先后入选全国美展或获奖。出版有《裴开元画集》,《中国美术家~裴开元》,《中国画名家裴开元》等多部个人专辑。

*2023太行山写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之我见


        唐人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至今仍然是中国画创作的核心艺术理论。在山水画领域,则始终被奉为圭臬。

       “师造化”,首先要对自然有虔恭、摩拜心理,还有宁神静气间的思忖和反复揣摩。而对景写生,即是广义的创作。它既不是中国画实践过程的专利也不是成就优秀作品的唯一途径。这是因为所有神话传说、鬼魅故事都是无法通过写生来进行创作的,想来只能是借助某种瞬间的灵感激发甚至是潜意识中的奇思妙想或在梦境里的漫游也或者让联想、冥想、空想信马由缰去迸发出的那点火花来实现。例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逍遥游”、“洛神赋”、“地狱变”,或者“封神演义”、“聊斋”等则非天才般的想象而莫属。这足以证明写生并不是成就造型艺术的唯一途径。

2023太行山写生之一


        写生的核心是“生”,是画者对生命、对生活通过观照自然的再认识和再体悟过程,古人说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当是写生者思维所秉持的至高境界了。中国画创作中的高度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与中国文化中许多事物表述的模棱两可也即在真实与虚无之间游走非常类似,如中医的“望闻问切”靠得就是医者极度自信的主观经验。所谓“经络”,“气血”,“偏方”等都不能用科学去解读,包括道家的“无为而治”,魏晋“玄学”等也同样无解。而中国的艺术创作自来便是由易经八卦导出的“气”~“气韵”至“意向造型”、“神品妙品”、“似与不似”等不确定的主观意念的外延。

2023太行山写生之二


       西方艺术发展似乎有所不同。古希腊神话故事是神的人性化或者拟人化,艺术创作是以真实的人为模特实现创作者将神赋予人性化的意愿。这在基督教文化里以《圣经》故事为主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如此:通过强化上帝的万能~无所不能或者神化虚构的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达成宗教信仰和理念的传播并使信众笃信、皈依而矢志不移。西方绘画的写生是追求科学的“真”(包括光与色)。这与中国人崇尚自然并将其赋予精神内涵的“意”有很大不同。

2023太行山写生之三


       清初石涛在山水画的实践和理论上建树非凡。那就是:创作时要“搜尽奇峰打草稿”;强调个性就是“我自我法”;讲求现实性便是“笔墨当随时代”。可见,在这样的创作语境下,写生不可或缺。否则,没有师法造化何以得到“心源”?!从有成熟的山水画论的南朝始,直到隋朝才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比较完备的山水画形式问世,历经了数百年。可见,这“温水煮青蛙”过程之漫长。

2023太行山写生之四


        我钟爱山水与我的心性和对传统艺术、书画理论研习,还包括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道家精髓的理解,甚至有点遁世的心理有关。每每面对自然之美总是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尽管这仅仅也是大众审美的一部分。第三次赴太行山写生仍然有许多难以言说的期待和惊喜。不可否认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依然如故。我知道,眼前的太行山从表面看必定早已经不是荆浩关仝李成范宽郭熙们笔下的那些北派山水了。但太行山固有的神韵:博大、雄浑与那些擎天石壁不会因为挂壁公路、网红打卡地的如织游人而有丝毫改变。值得我认真思考的是我的性格、气质是否真得适合表现太行山,这往往导致了有时会把山水画作为客串的一个理由。否则,东施效颦式的去穷极一生却找不见自己的面目,着实悲哀。以行万里路来滋养性灵、拓展见识的心地直面自然,而不屑于技术上的“专利”、或以“独门绝技”自诩,便不会有夜郎自大式的狭隘心理作祟。

2023太行山写生之五


        自然之美对每个人的视觉冲击和体验和心底感动都是近似或雷同的,但震撼艺术家心灵的那部分造化之美却需要潜心取舍、提炼并转换为精神层面的自我认知,直至升华为艺术的美。为写生而写生在艺术活动的维度上显然有先天不足,我觉得这应该把对自然的认识和表现当做个体的修心、修身的过程去逐步加以改善。历久而弥新,当超越了写生本身的那一刻或许就是打开中国画创作众妙之门的那一天呢!

2023太行山写生之六


       写生,是达成作品内美的重要基础,也是践行生命哲学的组成部分。珍惜艺术生命的不易,珍惜笔墨间蕴含的情愫和心血,才对得起所有的付出。

       师造化易,得心源难。 

2023.8.20裴开元于威海

2023太行山写生之七


以下作品请横向观看

2023太行山写生之八


2023太行山写生之九


2023太行山写生之十



裴开元|水墨之境-2023年度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鉴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