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水 | 汾河谷地的“酿酒明珠”

2023-02-16 10:38 作者:长江酒道  | 我要投稿


这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穿行于层峦叠嶂的吕梁山与太行山之间,从“几”字弯左侧下缘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


这条河流,常年累月地冲刷出了肥沃的盆地河谷,也流淌出了一片清香型白酒的桃花源,汾酒、红星、汾阳王等一众知名清香型白酒沿岸分布。 


在这片桃花源中,有一个小城,被酒香浸染千年,成为了汾河谷地一颗耀眼的“酿酒明珠”。它就是文水县,县域内近百家酒企如泉眼般星罗棋布,美酒涓涓不断地产出,流向全国。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酒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脚下冰洞之侧,地下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长年累月被流水溶蚀,形成了独特的峰林、溶洞等著名的“北方喀斯特”地貌。


同时,喀斯特地貌也在悄然改变水质,将汾河流域的水过滤成了适合酿酒的中等硬度以下、碳酸钙含量高的甜水。


一滴好酒的成功酿造,除了用“水”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粮”。



如果将中国高粱主产区示意图与中国雨季类型图放在一起,你会惊讶地发现:高粱主产区与夏季降雨区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重合,都位于秦淮线以北,东北、华北一带。


可以看出,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来自低纬度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以东南风的形式将丰富的水汽输送到华北、东北平原,完美覆盖汾河流域,充分保证了酿酒原粮的高产。


文水,则高度浓缩了汾河谷地的水土优势。


文水境内,地面上不仅有汾河,还有文峪河、磁窑河,地下则有著名的郭庄泉水系,让文水有了充足的“美酒之血”——水。



也同样因为三条河流汇聚于此,文水的土地平坦且肥沃,非常有利于农耕,是有名的农业大县,保证文水拥有足够的高品质酿酒原料。


文水境内,除了三条河流所形成的天然湿地外,还有广袤的原始森林,为文水酿酒提供了绝佳的微生物环境。


优质的水源、丰饶的土地、平衡的生态、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让文水的酿酒“基因”优越。



从历史中走来的酿酒文化


文水酿酒的历史或许和汾河的起源一般,源远流长。


1981年,文水县上贤村,一件汉代青铜蒜头扁壶出土,壶内居然保存着两千年前酿造的酒。与当时的“浊酒”明显不同,壶内的酒体清澈。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年前,文水可能就具备了完善的酿酒产业及相当水准的酿酒工艺,且已遥遥领先。



此后千年,文水县酿酒之风一直都非常兴盛,境内酒坊林立、酒旌飘飘。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武则天随高宗回祖籍文水省亲。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武则天对文水怀有极深的感情,于是她在文水“赐酺三日”,宴请乡亲和故旧。在宴席上,有人向武则天进献了文水当地的白酒。武则天饮用以后,对该酒称赞有加,当场将其钦定为宫廷御酒,文水白酒也开始扬名天下。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晋商足迹遍布天下,文水“广顺源”“涌泉长”等酒坊声名远播,酒香万里。


后来,即便各朝各代局势动荡,但文水酿酒不绝,技艺不断也在传承革新。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水星罗棋布的大小酒坊达300余家,最高年产白酒达10吨,盛极一时。



成长中的“北方白酒重镇”


如今,走进文水,依然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这与当地遍布的酒厂关系密切。


文水目前有白酒生产企业百余户,年产优质清香型白酒13万吨,年总产值达20亿元,成为吕梁“打造十里酒城,建设酒都吕梁”重要力量。


凭借品质绝佳的基酒,文水赢得了全国名酒的青睐。2019年,牛栏山山西吕梁生产基地在文水正式挂牌,年产原酒2万吨、灌装900万箱。文水的基酒生产能力与品质再一次获得认可。



在向全国提供优质基酒的基础上,文水也开始下功夫培育自己的品牌。目前,文水有白玉酒厂、吕农酒业、中孚酒业、宗酒酒业、牛栏山白酒基地、汾池春酒业、兰花青酒业等规上企业6户,其中宗酒、中孚清酒已走出国门,杏花乡、汾河王等10余家知名酒企享誉山西省内外,“女皇”系列白酒,“兰花青酒”等品牌也在快速发展中壮大。如今,文水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品牌梯队,共同向市场输出文水白酒品牌之声。


关于白酒,文水的答案不止于此。


文水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粱等酿酒原粮的种植面积增加,有效保证了酿酒原料供应;依托酒糟发展起来的养殖业也持续提升,文水成为了山西耀眼的农业大县,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30亿元。


文水拥有武则天纪念馆、苍儿会、世泰湖、关帝庙、万亩梨园等文旅资源,酒旅融合优势突出,为文水的白酒产业平添了不少想象空间。


自然条件孕育了文水的酿酒天赋,历史底蕴为文水酝酿出精熟的技艺,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态势给予了文水足够的发展潜力,一座“北方白酒重镇”或可预见。




文水 | 汾河谷地的“酿酒明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