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帝国军队的规模估算』第一节-章节前言

拜占庭军队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即使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已经相当完备,但是这个问题仍有许多答案。至少可以说,帝国军队的规模在284年至1081年间的800年内肯定发生了变化。无论在什么时候,是否将海军算入军队的一部分,军官是否算作征募兵员,非战斗的辅助人员与战斗人员,民兵与正规军,前面所讨论到的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对军队规模的估算。更不用多说拜占庭政府所掌握的数据无法计算到每天所死去、退伍、逃兵以及新招募的新兵人数。不过这个数字可以四舍五入进行估算,很多时候这个数字并不重要。有时有些数字会出现错抄的情况,但这些错误会比较明显,这些错误有时也会被后人所纠正。
除此之外的问题就会比较复杂,军队规模的详细数字在古典时期以及中世纪的史料里会以至少三种方式进行编纂。第一,政府以及军队内部的指挥官会对军队进行普查,比如说征募时进行清点或者向征募官索取花名册。对于整支军队而言,这样的信息当其需要被调用时,实质上已经过时了,通常这种问题不要紧,因为长期的记录保存完好。第二种是始终比较容易得到数据的方式,就是知晓给定单位的总和,然后乘以其应该有的人数,比如说一支罗马军团通常应该有5,500人上下。然而这种结果容易出现错误估计,在军团编制未满员时会高估,而超编的时候又出现了低估,但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个数字还是相对比较精确的。
第三种方法就是猜测了。对于帝国的政府而言,他们不会这么去做,拥有军队内部普查结果以及知晓单位数目和人数的相关人员不需要猜测。许多撰写史料的罗马人就是内部资深的高官或者军方高层,他们应该是有内部的统计数字的。举个例子来讲,作为记录查士丁尼一世战争史的史学家普罗柯比(Procopius)[1],就是贝利萨留的秘书。富有文化的罗马人组成了小而紧密的团体,那些并不为帝国政府工作的史学家们也会有相应在内部的友人或者亲戚来给他们提供材料。但即使是内部的官员,当他来撰写许久之前的历史,他们也有可能出现没有相关材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便需要做猜测了。这种猜测通常是四舍五入的估算数字,有可能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
还有一个情况要远比前三种方式更为复杂,比如拜占庭学者发现有些官方数字是并没有相对应史料来证明的。大多数现存的拜占庭史料都有着极为简单的标题,有时仅会有必要的名字和日期,甚至有的时候连这些都没有。还有就是当后人抄写正确数字的时候出错,比如说在记录日期为312年的“君士坦丁大帝军队”文献内部的数据,可能实际代表的是皇帝在此时拥有的全部军队的数据。然而这个数据却会被后人理解成君士坦丁一世实际用于同年对马克森提乌斯作战之时所投入的军队规模。现代学者发现被投入战场的军队规模实在是太大,可能就直接作为臆测而无视,而事实上这个数字只是用错了地方,它本身还是真实的数据。
帝国军队的总人数总是会高于每一次战役参与的人数,因为有很多士兵留守在境内保卫边境、维持秩序。海军的水兵们通常不会在陆地上作战,可用的船只数目也限制了能用于海战的军队的规模。地形同样也会限制骑兵参与作战的规模,而时间紧迫也会迫使将领们将大量的步兵滞留在后方。优秀的将领们知道带领大批的二线军人要逊于统领一小批特选的精锐。不仅如此,带领特别大规模的军队会导致严重的补给问题,比如说尤利安远征波斯时所发生的那样。但我们应该知道许多古代历史学家们都是久居办公室内且欠缺军旅经验的,他们在知道总共有多少士兵但不知道有多少人出征的情况下,容易认定所有的士兵都被征召前往战场。

[1]又译为普罗科匹阿斯,约500年—565年在世。拜占庭帝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属于古代晚期世俗史学家,其著作为后世研究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