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育学考研上海师范大学333(专业硕士)报考指南
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21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上海高水平优势学科;1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4个上海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上海市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现有各类研究生9000余人。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广泛。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是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多所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等6个国家的7所高校合作举办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日本福山大学和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建有两所孔子学院。是现代地方大学国际联盟和沪港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院校。
二、上海师范大学(专业硕士)招生信息
(一)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专业课一(333教育综合)
④专业课二(各学科专业课)
(二)考试大纲
参照333教育综合最新考试大纲
(三)指定参考书
1.333教育综合指定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①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②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国教育史:①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3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②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外国教育史:①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②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教育心理学:①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②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四)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专业硕士)招生专业及人数

(五)上海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各专业近3年复试分数线

三、上海师范大学(专业硕士)近3年真题分析
1.专硕333真题各科目分值分布(2020-2022年)

2.专硕333真题题型及分值分布(2020-2022年)

3.专硕333真题命题特点(结合近3年真题进行分析)
从2022年的333真题来看,教育学原理这部分占比是最大的,其余三本书这两年的情况比较稳定,19年的时候教原达到75分,教心是40分,中教史外教史占比较少,最近两年分数趋于稳定,题型都是比较考察记忆能力的核心考点。其中,名词解释中教原和教心占比高一点,简答题中教原占比大,论述题的各重点占比均匀。
因此,教育学原理一定是333复习的重点,考试的频率很高,每个题型基本都会涉及到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而中国教育史是比较好理解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从春秋战国到现代的时间线为主要背诵内容。外教史要注意把握外国教育家的理论和重要教育家的核心思想,结合时代背景记忆和理解国家的法案。教育心理学重在理解,可以结合实例。
上海师范大学的专硕仍有机会拿到高分,所以考生们需要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多多背书,提醒大家不要被网传的压分吓住了哈,好好备考才是王道。
四、报考难度分析及建议
难度等级:根据招生人数、分数线、报录比以及真题等,可以把难度划分为五等,分别用1-5颗星★表示,星越多,意味着难度越大。
上海师范大学专硕整体报考难度:★★★★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在第四次学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得分为B+,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相同,教学实力不俗,同时身处“魔都”上海,近些年报考热度持续上升。因此,如果报考上海师范大学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上海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初试备考建议
因为备考整体时长和个人学习风格的差异,每位同学的时间规划和复习进度会略有不同。但整体来讲,都大致会经历以下这些阶段:
(一)1-3月:基础阶段
本阶段大家需要了解教材内容、确定全过程的权威一些的资料或笔记(如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作自己的笔记)、梳理框架(不是抄书)、打好基础后期事半功倍。备考建议:
①复习时先通读资料,不懂得地方再去看课;如果你只依赖看课,不自己思考,印象特别差,很容易忘记。
②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比如两天一个章节,题目标清楚,框架罗列的自己知道啥意思。学习的目的是把这个章节理解充分,而不是谁看书看得更快。
③每天学完规定的内容,可以进行速读和理解记忆,背不会没关系,刚开始没人能背会,此阶段重在理解教材,为下一轮背诵打基础。
(二)4-6月:提高阶段
本阶段可以背诵了,有的同学说内容还没看完,书还没看完,不影响的。温所知新,一边梳理课本,一边背书完全可以。也可以选择先把课本理解充分再开始一轮背诵,以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主。
备考建议:
①关键词记忆法+框架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
注意背诵的时候可以根据常考题型有侧重点的背,权威点的资料都会标注常考题型,比如说学在官府,它不会考你论述的,考名解多一些,所以333名词解释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做到熟读成诵,一字不落。框架是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而言,在基础阶段时我们已经把重点题目框架标画出来了,除了会背框架以外,小字部分要理解,可以背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叙述。比如,有的小字部分前两句比较重要,可以画出来背,所以先把标题大条背会,这样知道这个题从哪几个角度答题,然后去1234下面的内容里提取关键语句背诵,想不起来但是知道意思用自己话有条理的组织都是给分的!一道题一道题的来,一章一章的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最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②自我检测,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应试题库,或者自己整理题目,背完以后按照那个题目目录打上对勾,会很有成就感而且规划清晰!
③这个阶段希望可以有条不紊背完1-2轮内容。
(三)7-9月:强化阶段
如果说前期两个阶段因为任何原因耽误了进度,确实有点问题,但问题不大。暑假期间,请大家务必弯道超车,应届生最好留校,加倍努力!曲线救国。
备考建议:
①每天的背诵时间已经可以固定规划一下了,最低目标是在暑假里背完第一轮背诵,不要求背的一模一样,而是用关键词背诵,每晚复盘时再连成完整的句子,因为到考试时老师也是按点给分。资料上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背诵,不能存在知识盲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追求背诵的质量而不是速度。背诵的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看真题了,两天看一份,理解并接受一下真题的难度
③心态一定要调整好,暑假最需要自控力,保持每天学习任务的效率,自律一些,也就这一阵子,熬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自律性差的建议来找一个学姐,监督你学习。
④这个阶段好好利用实现第2或者3轮背诵。
(四)10-12月:冲刺阶段
本阶段要拼尽全力背诵和模考。记住背多分!最后啦,坚持住就完了。
备考建议:
①在之前背诵的基础上,再次重新背诵,边边角角都要理解到位,框架要烂熟于心,看到题目这个有几条内容12.3.4要能写出来。记不住没关系,再次回到资料去背书,一直用的哪个资料就不要换,用的课本就按课本背。
②名词解释一遍一遍又一遍,基本这会儿已经能机械复述了。简答论述每一条大框内容记清楚。此外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教育热点帮助答题。
③答题卡答题规划学起来,A5软答题纸上下左右留白1-1.5cm,标清楚题号一(一)、1、(1)、①,一个名词解释4-6行,一页纸可以写3-4个,简答题0.7-1页,(字不要太小,写齐,真的就是一页,字也不多。),论述题1.5页。
④一定要模考!!!太重要了‼️可以用真题、模拟题、押题都可以。一定要按时间8:30-11:30给自己来三场模考。不写不知道自己有多菜。但是越练越熟,到考场自然能发挥最佳水平。模考的过程中也要重视4本书也要反复背诵,背到6-8轮没问题!
⑥最后阶段一定要调整好作息,保证睡眠和精力充足,多补充营养,注意身体健康,保持题感,保证以最佳状态走向考场,走向更好的未来。
最后一点小唠叨:
很多考生不知道该怎么定计划,任务多了做不完,任务少了时间利用不够,其实,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都需要有阶段测试,一边执行计划一边进行修改,让计划更贴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大目标。总的来说:大方向上不乱,小方向上微调。
1.日计划
早起知道要做什么,谁前知道做了什么
2.周计划
一周的学习进度,各科目学习经验与心得,未来一周的计划
3.月计划
知道完成到哪个程度
4.制定可行的计划(SMART)
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达到的
Relavant相关性
Time-bound时间紧迫性
5.给计划留一些弹性,确保大进度上跟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