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话武汉无轨电车(第九期)

2021-06-19 19:19 作者:大雁在此  | 我要投稿

这是我2015年在一个QQ群里面意外得到的一份资料,是我在整理我电脑时意外发现的。发现互联网上面没有相关资料,同时也发现资料过时严重。现公布出来,希望大家积极补充,让无轨电车所代表的城市工业记忆得到保护。 

第101回:情人节,电一专线大爆炸

1998年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但这天上午10时8分,对于乘坐电一专线的乘客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当时一辆从汉口向武昌方向的电一专线车行驶至长江一桥汉阳桥头附近,车上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6人死亡,30人受伤。事后,公安部称:这是 1998第一大案,也是湖北、武汉建国以来第一大案。据调查:2.14.爆炸案是一起由犯罪分子预谋制造的恶性爆炸案。武汉警方侦破后,对外界公布:邹昌力和曹军为作案人,且两人已在爆炸中当场身亡,曹军的身份至今尚未确认。

第102回:咕得拜,铰接电车下了台

1998年6月28日下午6时,武汉市电车公司二分公司最后一台铰接式电车改造完工,至此在武汉三镇运行几十年的铰接式电车全部被短小轻便型电车取代。上世纪 90年代以前,为缓解乘车难现象,武汉市内多采用载客量大的铰接式车辆(俗称“列车”),但该车存在着车身长,转弯、倒车不灵活,爱“掉辫子”等弊病,随着道路条件的变化和机动车辆的增加,难以适应客运市场的需要。1995年以来,我市已全部淘汰笨重的老式铰接车,代之以更灵活的单车。市电车公司也相继将“列车”改为单车。新型电车与铰接式电车相比,具有车身短、面积小、性能好、进出站点灵活等特点,同时车厢内装饰新颖,乘座舒适,车辆技术等级明显提高。

第103回:改造后,电2重走老汉口

1999年6月26日,受中山大道改造工程影响的 2路电车恢复原线路运营。在中山大道改造过程中,市电车公司筹集百万余元,全部更换了南京路至六渡桥的78根电杆,以及5400米长的电车触线的乳白色、八角型钢合金结构电杆,在阳光和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原来裸露在外的过街电缆线及照明线也全部从电杆中间穿行,再由地下管道过街,整修后的中山大道上已再无过街架空线。恢复通车后的2路电车配车仍为42台,车距3分钟,无人售票一票制,月票有效。开收班时间:首站 5时30分—21时30分,末站6时—22时10分。

第104回:头等舱,欧式电车上线跑坐电车也能享受“头等舱”。

1999年12月18日,两台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设有豪华软座的新型电车,投入2路电车线路运营。这两台新型电车车长 11米,宽 2.5米,设38座,略大于现在运行的电车;车厢内设有4个豪华软座,专供“老弱病残孕”乘客使用;采用低地板、低踏步、矮扶手;车厢内照明为新型节能长寿日光灯,还备有与自动报站器同步的滚动电子站牌以及温度时间电子显示等。这种欧式电车由市电车公司和武汉公用客车厂联合开发制造。

第105回:双源车,不接电线也能跑

2000年2月5日,首台双源电车投入电2路运营;所谓双源电车就是除空中电线供电这一动力源外,在电车内再安装电池组,电车正常行驶时可自动给电池组充电,形成新的动力源。这样一来,当电车脱离电网后,电池组能继续给电车供电,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106回:作示范,电3着工装

2000年5月1日,曾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称号的3路电车全线司乘人

员着装上班。此次着工装,男士着浅蓝色上装,配黑色领带;女士浅蓝色上衣系黑白相间蝴蝶结,看上去显得精神十足。,同时,该线38台车全部更换了语音报站器,增加了服务用语。

第107回:七单位,建议电车要扩编,

2001年1月10日,武汉市科协等七家单位联合向市政府建议,应大力发展电车等“绿色交通”,在 2005年前扩建、新建7条电车线路,以减轻环境污染。这条建议是在7家单位联合完成的《新时期武汉市绿色交通发展可行性研究(成果报告)》中提出来的。该《报告》指出,武汉市的空气污染已由工业污染转为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每日排放的污染物超过1000吨。而电车无污染,因此大力发展电车刻不容缓。《报告》建议,2005年底以前,应扩建、新建7条线路,新增电车200多辆。这些线路是:1路、2路电车线路各延长2公里;新建武昌傅家坡至关山大澎村电车线路13公里;新建汉阳新五里至南岸嘴电车线路;新建桥口经宝丰路至舵落口电车线路16公里;新建汉口火车站经长江二桥至水果湖电车线路;新建环东湖的电车线路。新增电车分普通车、全天候空调车、季节性空调车三种,票价分别为:1.5元、2.5元、1.5与 2.5元组合。

第 108回:讲生态,绿色公交我先行

2001年5月25日,3个电车车组被武汉市“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命名为“母亲河号”车组。3个车组分别为:电车4路36号、40号和电车 1路 111号。在当天的“母亲河号”揭牌仪式上,有关人员介绍,电车是环保型车辆,利用其自身优势宣传可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第109回:不掉“辫”,武汉电车全国爱

集电杆上下人工控制、辅助电源、新型钢质电杆等新技术的运用,使武汉电车改掉爱掉“辫子”、线网零乱等老毛病,走上稳步发展之路。2001年11月11日在汉召开的全国电车发展研讨会上,全国公交协会秘书长张奎福称赞,武汉电车是全国电车的榜样。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车因爱掉“辫子”、线网及电杆有碍观瞻等缺点,在不少城市开始萎缩,天津等地甚至将电车设施全部拆光。但武汉电车在不景气的情况下,不断利用新技术,克服了这些缺点,同时使电车具有低地板、可装空调、一定时间内可断电行驶等优点,并出现 1路电车这样的“品牌线路”。

第110回:斩波器,电车提速平稳行

2001年11月16日,电车公司采用晶闸管对电车斩波器进行技术改造。采用IGBT大功率自关断元件组装的电车斩波调速装置,具有无级调速、闭环电制动功能,体积小,安装简便,制动效果好,可显著减少刹车系统的磨损,延长制动系统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和保养周期。同时,其控制电路采用单片计算机,计算精确,可靠性高,使车辆起动、加速平稳,消除了换流噪音,提高了车辆的运行质量。该成果由武汉市电车公司立项,湖南岳阳华强电力电子有限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等合作研制开发。经过一年的努力,厂家已开发出样车,并在32台新车上使用了此项技术。2002年,在国家建设部科技委专家在全国同行业召开的评估会上,对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和优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通过了国家部级鉴定。

第111回:换花样,“无障碍”电车上路,

2001年12月,新型“无障碍”超低地板豪华空调电车在 3路电车线路投入试运营。由市电车公司、市公用客车厂联合开发研制的这种电车,除踏板离地仅 34厘米外,还专门配有供残疾人轮椅上下车的设施;车内配置冷暖空调,座椅全部采用航空式软座。

第112回:无污染,电 3授牌“绿色线”

在200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武汉市交委、市环保局为电车3路“绿色公交线中”授牌。这是继电车1路以后,江城又一条“绿色公交线路”。2001年的“6•5”,武汉市电车公司电车1路首次启动了“绿色公交路线”,其整洁、美观、舒适、低噪声、废气零排放的优势,深受江城市民的喜爱。无轨电车以往因旧式电车机动性差,时常造成交通堵塞,导致电车在我市发展缓慢。电车 3路开辟的这条“绿色公交线路”,引进了新式O—405型车款,其特点是低踏板、软靠背;在服务上也有自身的特点:安装了遮阳窗帘,车辆定期清毒,车厢内利用电子滚动显示器宣传环保知识。为乘客准备了印有绿色环保标识的公交 IC卡,1路、3路电车的站牌已全部更新为印有绿色环保标识的站牌。

第113回:换电杆,大桥电杆大换血

2002年7月,市电车公司供电所配合长江大桥封桥施工。大桥上使用的电杆都是 50年代修建的,不仅笨重而且强度也不高,电路老化现象严重。即将换上的不锈钢电杆不仅轻便、美观,经久耐用,而且保持了大桥原有的建筑风貌。大桥桥面更换的电杆 72根。完工后,电车公司被武汉市政府授予“武汉市长江大桥桥面维修工程先进单位”。

第114回:低地板电车获奖

2002年7月,电车公司与市公客厂共同研究开发的国产 WG6120EH超低地板公交客车,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金奖,同时,在中国城市客车论坛会上获得论坛奖。

第115回:建新场,古田新增停保场

2002年8月,电车公司古田停保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停保场占地3.77万平方米,总投资5480万元;可停车200标台,保养300标台。同年10月,电车公司与新世界康居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了常青花园维护中心。这个中心集停车、保养于一体,能有效改善了车队的运营、维修、生活条件,实现了车辆跨场地维修的保养新模式。11月,电车公司二分公司把场区向山水园林式标准实施建设,场区有名贵树木、根雕灌木、繁花绿草、奇山异石。场区绿化率达40%以上。2002年度被武汉市绿化委员会评为“市绿化先进单位”。

第116回:加坐垫,天寒服务暖人心

天冷坐公汽不太好受,冰冷坚硬的座椅加上一路颠簸,尤其令老人吃不消。2003年元月,1路电车率先在“老弱病残孕”位置上添加暖座。该路电车自费购回44个厚厚的绒坐垫,装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既柔软又暖和。

第117回:为避暑,设立“乘客休息区”,

因当初建设时缺乏规划8路电车起点附近一直没有遮阳的正规候车亭,夏天一到,乘客就得汗流浃背地在烈日下候车。2003年7月,8路电车负责人经过征求职工意见,决定在东湖梨园拿出供职工使用的不到10平方米的调度站亭作为“乘客休息区”,扩建装修安设了大功率空调,并免费为乘客提供一些冷饮。

第 118回:大合并,电车划归大公交

200年公交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重组,成立于1958年的武汉电车公司被划归到武汉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成立新的电车营运公司。新成立的武汉市公交集团电车公司位于沙湖车家岭,有员工1371人,营运线路7条,营运车辆216台,营运线网总长69.6公里,站点88个,年行驶里程1476万公里。

第 119回:文明线,电1推出便民招

作为武汉市的一条文明示范线,2004年3月,一路电车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一是在全体司机中开展首末站站立式服务,即在水果湖和三民路两个站点,司机必须站立微笑候客,乘客可随时监督,一次做不到,处罚50元;二次做不到,处罚100元,三次做不到者下岗。乘客投诉查证落实的,将给予30——50元的奖励。二是增添服务设施,在车上设立灭烟盒、粘胶式方便钩、呕吐袋等,并重新配齐垃圾篓,保证随时更换。三是增加服务项目,除了用显示屏和车载报站器滚动播出禁烟用语外,车队还规定:司机见到车上吸烟者必须马上劝止,如果对车上吸烟现象视而不见,将对司机进行处罚。,同时,车队还突出对上班族、下岗职工乘客的关心,每天在晚上车辆收班后,原来是空车回场,现在却要无条件为那些很晚回家的乘客提供方便,在有站的地方给他们“带一脚”。

第120回:排故障,供电运行上台阶

红灯闪烁、报警音响鸣叫,大型显示屏上准确显示出故障的方位……2004年 3月初,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电车供电运行仿真系统正式启动。,武汉市公交电车供电所承担着调整电压、及时排除故障、查找线网隐患以及停电、断线抢修的任务。过去,该公司判断线网故障往往是凭值班员对各区段的熟悉程度,具体在哪一点发生故障,只能大概估计,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延误抢修,使受阻电车形成“排长龙”的现象。为此,电车公司与武汉理工大联合研制出这套电车供电仿真系统,在调度室的大屏幕上,用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无论在哪个区段发生故障,都能在两秒钟之内反映出来,让值班员一目了然。


大话武汉无轨电车(第九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