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书评

2023-08-02 11:45 作者:把我给你  | 我要投稿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作为道德经的开篇名言,似乎现代科学已经逐渐的破解道的密码,但越是了解,就越是敬畏。老子周游列国,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在没有数据统计的情况下悟出了许多玄之又玄的道,包含宇宙观,人性观,道德观,五千字道尽百态。

       老子将道分为许多种,不同的事物与关系有着不同的道,其中最大的道有天人两道,他认为,天道和人道是对立的,有天道的地方就没有人道,天道平均,人道争执。因为人有着七情六欲杂乱不已,天道无情,公平公正。

       求道即像大自然学习,并应用掌握万事万物的规律;我所理解,道可以是上帝手中的真理,也可以是神父手中的圣经,还能是佛祖手中的佛经。老子的道核心是无为,与自然也就是道融为一体,大自然亦是如此,不会去干涉,被动的接受一切。超脱于外,那么怎么做到无为呢,简单来说是学习道,理解道,成为道。达到合道的至高境界。宗教信仰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信仰超自然力量,对自然敬畏的同时缺少了探索精神。

       如今生活中偶尔会因为某件事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十分应景,这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经过几千年洗礼的道理在现在都能适用,那是因为他理解了道的一部分,这就是精华,所以我们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孟子、论语、中庸、大学、道德经等经书也有不少对立性的观点,这些经书纯在的意义是让后人在面临选择时能做到顺应他们所认为的规则。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没有绝对的绝境,真正的出路就在那遁去的一之上,哪怕已成定局,大道也会留下一线生机,这所谓一线生机,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悟。老子之道,莫过于此,这就是规律,这就是大道。然而天地之数五十,人遁其一,又有多少人为了一去逆天而行争渡呢?

       这里我们也要批判,一种思想,文化,会长期的影响一个民族人民的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每种思想都有他的优势与劣势,这些思想的创造者受时代的限制,所研究出来的学问,符合当代却不一定符合每个时代,如孙武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从宏观进入微观世界后,许多的道就没有了参考意义,所以在应用这些知识时应从实际出发,不可生搬硬套。


道德经书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