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越多的人知道越少——论部分虚无主义
知道越多的人知道越少——论部分虚无主义 首先不得不对我自己进行声明:我是普通的市井小民,不算是消息灵通或者油滑处事的那一类。研究一些书籍但并不涉猎广泛,或者说研究并不深入,因为深度浸润对我个人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好比一张已经有了颜色的布匹被再次染色:研究深奥的学问、哲学,需要时间来消化,需要时间精力来把那些新东西融入自己已有的认识和观念与行为中。这自然会带来不稳定,同时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这么做也明显是不理智的。当你处在一个需要你坚定不移做选择与判断的环境中,犹豫与混乱会让人摇摆。因此学习与吸收这类“硬度高”的知识,要么只能慢慢来,要么就要暂时搁浅。 现在,我们就可以谈谈标题里的那句话了:“知道的越多就知道的越少。” 解释这句话其实并不困难,就像以第一段为前提,知道的信息太多/足够多,反而自己原本的态度和想法消失了、磨灭了、被改变了。因而在很多的消息与信息面前,无法坚定选择自己原先的想法,而采用某种放任的、不参与的、袖手旁观的态度。也可以说,因为知道得多了,所以疑惑、质疑、退后、怀疑、无法行动,或者干脆不再相信。 用一些人的话来说,知道得越多、最初的态度却不曾改变、寻求最初目的的人——他们是“先射箭再画靶的人”,也就是“为了自己目的而找借口的人”。从某种意义上,“先射箭再画靶”可以解释一些人发表言论另有目的,说话是为了服务于目的、为了达到目的而说话,但这并不足以另一些人或者另一种人的行为,也就是我的行为。 有人曾批评我“先射箭再画靶”,但我认为并非这样,我“先看到了靶再射了箭”,有些箭射中了,有些箭射空了——很遗憾在这里的中靶与脱靶无法直接被观测到,因此对于他人而言,有时中靶即脱靶,有时脱靶却中靶。但我的目的没有改变,我始终坚持着一个目的:让箭射上靶子,但不移动靶子的位置,如果现实现实这样射不上靶子,我们就要想法设法改进自己射箭的方式以求中靶。 这里的叙述或许变得有些晦涩难懂,但简单来说:我们要的是贴近现实,让事情行动的通,讲求现实的同时,不盲目于现实的表象,也不因为问题的复杂性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因此,一如标题,有些人知道的信息很多,以至于他们想法变幻、无法下决心,或者他们根本没有更远的追求,而只是单纯的观测者,甚至成为观看中找乐子的人。有些事情是表象,但让他们迷惘;有些事情内容复杂,在观测的过程中,使得他们失去了立场,忘记了善恶好坏,也忘记了他们应该追求什么;还有些事情,光凭借观测是无法论断其背后的逻辑与运作逻辑的,这就需要结合一些现实情况,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与推测;另外就是因为一些专业但还不够专业的人的想法,而放弃了自己合理想法的人,根据合理性,我们需要保留或是放弃自己的一些推测,因为一切都是为了贴近现实认识现实,让判断与改进贴近它······· 把箭射中靶子,本质是要让事情行得通,且正确无误,不会引发计划之外的问题,但现实总是伴生许多问题,却依然要根据具体的现实制定策略,这种策略或是疏导,或是堵截,或是切割清除,但制定策略目的是一贯的,并不是为了个人或者某个集团而服务的,我们需要的是合作博弈、有效竞争,而不是非合作博弈、无效冲突。 说了这许多,本质上是需要一些人产生认识,在心底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以免“乱花渐欲迷人眼”;或是让一些人醒悟过来,转头看看,应该往哪里走,而不是仿徨于花丛中;还需要一些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让自己的行为有失偏颇,我们可以在详尽的分析后嘲笑那些圆不上的谎言,但不可因为自己的喜恶而模糊现实的界限、亦或是传播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