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躺平,但是实力不允许,我用亲身经历说明躺平的心里路程
我也不想躺平,但是实力不允许,我用亲身经历说明躺平的心里路程
要说我们70末、80初这个年代的人,确实过的比较艰辛。
小时候,赶上了计划生育,家中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
上学期间需要钱的时候,赶上父母那辈的下岗热潮。
上学毕业后,赶上了大学毕业不包分配。
好容易参加工作后,在提拔用人方面,赶上了论资排辈。
等你各方面都成熟了后,在提拔用人方面,你又赶上了干部年轻化。
刚开始参加工作没有多少钱的时候,赶上了房价飞涨。
熬到中年,等差不多生活都稳定后,赶上了要赡养夫妻双方的四个老人,另外还有二胎、三胎等。
还没活到老年,估计到了老年以后也是赶上了养老院涨价、墓地阴宅卖的比阳宅贵的现象。
所以,我们这代人过的比较辛苦。
可今天我只说说我们这个年代其中的一个方面:
工作中的乱象:
参加工作时,满怀着奋斗的激情,干任何工作的时候都充满激情活力,但青年人的毛病一样都没有落下,好冲动,好愤青。
总以为所有的工作好坏,都是看你付出了多少,而不是整天溜须拍马之辈。可到了年底,你加班加点的工作,真比不上你去领导家拜一次年。
我也反思过,因为你再愤青你也要吃饭吧。所以我在每日认真工作的前提下,我也去领导家日常帮忙干活,日常过年过节上门拜见。
可到了真要提拔的时候,才发现,我输给了论资排辈,输给了送礼金额。
我还是不服输,不就是熬资历、给领导送礼吗,也不是不能做到。先是打磨自己的业务能力,额外又进行了读书写作,提高自己的素质,对领导更加的尊重。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干部年轻化的风向刮遍了大地,年轻人更有活力,更有激情,更会讨领导喜欢。
我的结局,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后来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工作做的好与不好,对与不对,是多还是少,是难还是易,是继续还是停止,是评优还是评差,是提拔还是重要还是不用,都是领导一句话的事。
等我想离开这个我曾经奋斗过多年的地方时,发现走到哪里,招工信息上永远写着35岁以下。
那我躺平吧,至少我懂得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万事万物都不是理想的存在的,也不是非黑即白,有的东西,你改变不了,那你就要去适应,去学着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在后来感觉,单位里干实事没有了,只剩下不做事搞空对空的领导和无尽的形式主义。
不停的出台各项的制度,可这些制度,也只是针对员工。
领导相互推诿责任,只想一心往上爬,权利集中一言堂,没人真正操心企业的发展,员工的需求,把员工当机器管理。可每到年底,还假模假样的拿出意见表让你填写。
所以我只好躲起来歇着,什么都不想多参与了。与其装样子,不如读书,吃吃玩玩,照顾家庭,修养身心,总还有点意义。
我的理想,我的奋斗,我的青春,那就深深的埋藏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