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弟子规是文化精华吗?

2019-07-28 07:34 作者:梁兴扬  | 我要投稿

《弟子规》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文化精华

明朝中国有一本书叫《骗经》,这本书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里面很多骗术,今天全世界的骗子还在用。

这的确是糟粕,但如果你是骗子,你看这本书会不会觉得他是精华?不用很麻烦很累,就能学到超级多的骗术。

同样如果你是一个“大师”,学生都指望你教点东西。作为“大师”肯定想的是学生要有规矩,这样才好洗脑,哦不才好教育不是吗?

同样如果你是一个“大师”,气功热的时候带功报告让群众气感强烈,国学有人关注的时候要教国学,但这和气功不一样啊!

过去人们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见得有文名。如今大师赶鸭子上架教国学,能教什么了?

正经的蒙学著作如《三字经》里面说“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没看过《尚书》的人可能说这是在说书本的奥秘多啊!实际上典谟、训诰、誓命都是《尚书》中的文体。而这仅仅是《三字经》中信息量的一小部分。

教《千字文》?“女慕贞洁 , 男效才良 ”这种还好。问题是里面还有“两疏见机,解组谁逼。”“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在不知道典故的情况下,第一组文字对人来说就是天书,第二组则需要有文言文基础。

但如果知道典故了,就知道这是西汉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第二句是在说做事要小心,隔墙有耳啊!

这时大师看到《三字经》了,里面开头说“弟子规,圣人训。”哎呀!来头真大,圣人了。真不知道一秀才哪里来的脸说自己的话是圣人训。后面的话都浅显易懂,根本没有隐藏的信息,就是白话文。

《弟子规》全文的信息量比不过一句“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或“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

如此我们会发现如果想做“大师”,要去教《千字文》《三字经》这种蒙学著作,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教《弟子规》可以章口就来。

如果你是“大师”,你还会觉得《弟子规》是糟粕吗?这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化精华啊!圣人之道速成教学,比别的古籍好到哪里去了!

事实上《弟子规》真不是给读书人看的,信息量如此之小,本就意在教育奴仆。同治年间,河北吴桥县父母官劳乃宣就让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学习《弟子规》。

但如果你是一个真的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弟子规》不是糟粕,是毒药

对比一下《弟子规》和《三字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孩子没教好老爹有责任,学习不学好,老师有责任。

亲人爱我孝顺不难,亲人恨不得整死我,这样还孝才是真孝子。

正经的传统经典都在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弟子规》本来就是给家仆看的,所以旨在摧毁人的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

这就要求人不要思考,不要有问题!比如说亲人讨厌,不去想为什么讨厌,甚至不去想办法逃避亲人的损害,不要问!问就是一个孝。
如果一个人信了《弟子规》,他的世界问题会变少,逐渐的形成一套闭合的思想,一切都能解决。

所以说《弟子规》这样一本好书,对“大师”来说当然是精华啊!那个大师希望学生如颜回一样问题多,还不是希望他们个个盲从,给钱就对了!至于他们以后会不会以为这种闭合的思想出现问题,这就不是大师关心的事情了。

至于《易经·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教育者不应该求孩子学习,而是要让孩子求老师教他,这种真正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千字文》、《声律启蒙》、《三字经》里都能见到。都是通过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来让孩子学习,是孩子主动想学。这是在建立一个开放的世界观,学得越多问题越多,眼界越宽阔,这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弟子规是文化精华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