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璃月里的中国风元素(3)考据系列又来啦~

【从读书到远行】璃月里的中国风元素3
Hello大家好~我是鸽子精沐沐~咕咕咕咕……
得闲了终于来开坑说一说璃月了。(什么?蒙德还没更完,啊后续会更新的啦……咕咕咕)
在【从驻足到远行】系列节目中,原神制作组带我们游览了华夏大美河山,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沐沐一起【从读书到远行】感受璃月地区的中国元素吧~
由于本篇所写的事物较为零散,故采用“中国风元素”这个小标题归类,下篇会写璃月里的文化意象。敬请期待吧~(没错,中国风元素终于暂时画上了句号)
※前方大量图片预警,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太长不看”者慎入。
※【从读书到远行】为【从驻足到远行】联动系列考据,由于篇幅过长,涵盖内容广,沐沐将分为多个部分去写(开的坑很多,但是至今没有填完,而且璃月也没有完结还有很多值得沐沐深挖的地方)
※其中涉及一些与三次世界的对比思考,不含褒贬仅做参考。
14. 棋戏文化
在北斗的个人PV“天星不照之处”出现了棋戏。

中国古代棋戏围棋、象棋、六博、塞戏、格五、弹棋、双陆、樗蒲、五木等多种。
PV中北斗与凝光玩的棋戏大概是围棋。(游戏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游戏规则,因此只能猜测可能是围棋。)
棋戏中又包含博戏, 博戏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游戏中的“岩上茶室”就有博戏业务。(由于吃虎岩公告板是一次性的,沐沐当时没有截图啊哭TAT)吃虎岩公告板上写了岩上茶室里一位狐狸眼女人(不知道会不会是之后要出的角色呢?)出老千的事。(在之前我还粗鄙的称之为“赌(姆)博”,实在是我见识浅薄……)
到了晚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水手观海在此打牌。打牌可能是纸牌或者是麻将。而这两种博戏都是中国古代博戏。
纸牌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博戏形式,纸牌是指用硬纸制成的博戏之具,印有各种点子、图案或文字,形式多样,用法各异。这种古老的博戏,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古代的“叶子戏”发展而成,在中唐至北宋盛行。到北宋末,又衍生出麻将;后来又衍生出“牌九”、“廿一门”、“游吃斗”、**、字牌等几种。扑克牌经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之手带到西方,很快普及,并流传于世界各地。
麻将是一种中国古发明的博弈游戏,牌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有的地区74张)南方麻将多八个花牌,分别是春夏秋冬,梅竹兰菊,共计144张。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15. 茶文化

游戏中的茶文化也有所体现,随处可见的茶摊,听评书的茶馆,在NPC那里买下一碗解渴的大碗茶回复血量,都透露着璃月特有的江湖味道。

(石门的茶摊)
茶文化起源地是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人们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

大碗茶是中国特色茶文化之一,风靡于北京,茶有两种,一种是煎茶,即把茶叶投入开水直接煎熬;还有一种是特有成茶,是由大碗盛有煮好的茶加盖上玻璃等待过路口渴的行人。走得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碰上卖大碗茶的,那就得猛灌一气。这种喝法儿是救急的,所以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于使什么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而这种不拘小节的态度又颇有侠客风范,江湖意气。

(大碗茶)
在北斗PV“天星不照之处”中,凝光喝的是盖碗茶。盖碗茶是一种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盖碗茶盛行于清代北京,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茶宜于保温,后来各地都流行起来。

(盖碗茶)
16. 戏曲文化
在裕和茶馆我们可以见到范二爷,范二爷和轻策庄的老奶奶若心曾是璃月名伶。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文化。
17. 中医药文化
在不卜庐门前,有拒绝喝苦药的红豆。不卜庐里有负责问诊的白术先生,负责采药的七七和负责抓药的阿桂。不卜庐体现的恰好是我国古老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姆)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不卜庐中的铁药碾)
铁药碾学名惠夷槽。是船型铁制品,配有扁圆型研具,是我国传统碾药用具之一。用以将药材研碾为细面,以便进一步制作丸、散、膏、丹等成药。古代是用碾子、石磨、杵等把药材压成粉末。铁药碾因其形制大小及质地的不同,加工药物的对象及用途也有所不同。药碾在汉唐医药文献中不多见。但多处唐墓中却有瓷碾发现。因其容量较大,适于碾磨粉碎的药物种类较多,又省时省力,宋以后在方药著作中出现次数渐渐多了,明代文献中列为药室必备器具,清代使用更为普遍。

(铁药碾)
18. 文房四宝
在不卜庐除了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中药,还可以看到问诊桌上的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纸,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宣纸”作为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享有“纸寿千年”的声誉。
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据传毛笔为蒙恬所创,所以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县侯店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自元代以来,浙江湖州生产的具有“尖、圆、健”特点的“湖笔”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毛笔品种。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全家赐国姓“李氏”。从“李墨”名满天下。宋时李墨的产地歙县改名徽州,“李墨”改名为“徽墨”。
砚,俗称砚台,是中国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汉代时砚已流行,宋代则已普遍使用,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19. 机关术
在辞行久远之躯情节中,我们需要修好归终机帮助七七狩猎椰羊。这归终机就是机关术的产物。

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
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即所谓的“墨守”),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游戏中的归终机就是为了抵御外敌设置的机关。
(由于绝大部分机关术产物已经失传,所以没有什么实例可以举出。唯有“木牛流马”、“诸葛连弩”、“连弩车”、“转射机”那些故事被后人代代传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高兴在璃月地区可以体验到那么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游戏中我看到了传承,也看到了传播。我感到很自豪,愿我国传统文化文化薪火相传,绵绵不绝,代代不灭。
也希望更多的外国友人可以通过原神,通过璃月,在提瓦特跌跌撞撞的成长中,偶然间停下来,静静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上就是本期【从读书到远行】璃月里的中国风元素的下篇内容,感谢大家愿意看到这里~【从读书到远行】璃月里的中国风元素完结啦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璃月的其他内容呀~
如果各位朋友有想讨论的问题或者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沐沐一起讨论呀~沐沐会仔细阅读大家的每一条留言并认真回复的~
如果觉得本文写的不错看的痛快的话~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对原作者表示支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