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民主与法治 单元考点总结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 正确认识民主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 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①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3.我们在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历史进程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4.新型民主新在什么地方?/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些特征?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5. 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些形式?
① 选举民主
② 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7.什么是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3)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
8. 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方式)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9.民主选举的形式及原则
(1)形式: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0.民主决策的意义及制度保证
(1)意义:①汇集民意,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保障人民利益;②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制度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1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12.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②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3.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增强民主意识,要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知识拓展
1.公民在行使民主权利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监督权;
②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必要时要出示相关证据;
③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等等。
2.我国人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①信访举报制度,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其方式有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③舆论监督制度,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如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方式和渠道。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 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重要性
(1)个人生活角度P45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② 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国家角度P47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P44
2. 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 法治新蓝图是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政府的作用/职能?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7.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8.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9.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0.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1.怎样厉行法治?
总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2.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