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之路,与我选择的路
影片前十分钟就基本奠定了全剧的基调:理想主义者在这个物化时代的唐吉诃德式冒险。(英文名也很明显地说明了它是对西游记的戏拟)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观众能猜到剧情大致走向的情况下依旧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
如果让我评分的话,我可能会打个8分吧,远超及格线,但离我心目中的神作还有些距离。(鉴于太喜欢唐老师了,b站的评分还是给了10)将唐志军这样浮在大地之上的“神”塑造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套路可循的,“执念—求索—降神—救赎”的情节发展几乎成为塑造此类角色的不二法门。追问人生的意义,以及片尾的双螺旋说实话没有那么震撼到我,可能是这方面已经看了很多、想了很多了,比起一个存在主义式的答案或者语言游戏,我更希望的是影片将意义的符码以一个能惊艳我的方式呈现出来。
个人有个脑洞,就是加强唐志军和晓晓之间的互动,写一个丧女和丧父的两个可怜人彼此救赎的故事。晓晓望着唐志军上山的身影,突然回忆起父亲离开时那一天的背影;她下定决心,这一次不想再说告别,于是追上了唐老师的脚步。而在最后孙一通即将离开,异兆已经浮现,唐志军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将看到他梦寐以求的一瞬间。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晓晓被麻雀群冲击失去了平衡,从山洞的平台跌落,生死未卜。那一刻,唐志军的脑子里像是走马灯一样闪过无数的回忆,那里有无数他看到或者想象出的外星人的形象,但记忆最终定格为了女儿那忧郁的微笑。他在那一瞬间做出了决断,放弃了观看千古奇景、实现人生夙愿的机会,而是转身攀下平台(此处对应“下山”)去救援晓晓。当他赶到晓晓身边时,他发现晓晓没事, 只是擦破了点皮,待两人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孙一通已随奇景消失,只剩满地尘埃。晓晓向唐志军道歉并深深地感到遗憾,但唐的心中已没有任何不满,因为当他做出决断的那一刻,遥远的外星人作为他乡美好符号的意义已经由身边真实的“父女”感情所填满。
我希望唐老师不是被动接受孙一通“你就只能到这儿了”,而是微笑地道出:“我自愿在这儿终止,因为通过这一路,我已知晓在星辰大海之外,生命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