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床异梦:徐氏宋朝如何变成天完国
其实最早看到“徐寿辉”这个名字,还是在《明朝那些事儿》上看到的,当年明月写道“我每次看到这个国号(天完)总觉得是过几天就完蛋的意思”。其实说实话,他的这个猜想可能还真的是对的。
正如咱们上文所说,徐寿辉在历史上并不曾用过“天完”这一国号,人家的正式国号自始至终都是“大宋”。可为什么“大宋”政权在史书中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天完”了呢?用脚后跟都能想出来,这一奇妙的“形近字游戏”多半和朱元璋是有关系的。

其实即使和朱元璋有关系,“天完”二字无论是对于徐宋王朝,还是对于徐寿辉本人都是十分恰当的评价。“天完”“天完”注定要完。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徐寿辉政权在整个元末起义之中的贡献,只是说徐寿辉这个人在他成为“大宋”皇帝之后,已经注定要有一个悲剧的下场,大宋政权注定要“天完”。

徐寿辉,又称徐贞一,蕲州(在今天湖北黄冈)罗田县人,说得粗一点,他就是个布贩子,是个小生意人,从现存有关他的记载来看,这个人的特点,首先就是长得特别帅“姿状庞厚”而且“性宽纵”,但是“无他长”所以“权在群下”,无御下之能。

《草木子》记载徐寿辉称帝过程“初,徐贞一本湖南人,姿状庞厚,无他长,生平以贩布为业,往来蕲、黄间。是时,浏阳有彭和尚,能为偈颂,劝人念弥勒佛,遇夜,燃火炬、名香,念偈拜礼,愚民信之,其徒遂众。将为乱,思得其主。一日,贞一于盐塘水中浴,众见其身有光,皆惊异,遂立为帝,反于蕲春,东南遂大乱”其实这一段,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彭莹玉似乎是被彭莹玉老和尚直接给拉过来当了君主,在被捧上宝座之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生意人。

当然了,咱们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徐寿辉不可能冒个光“众见其身有光,皆惊异,遂立为帝”就这莫名其妙的成了皇帝,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唯一的可能是就是徐寿辉、邹普胜、彭莹玉都是参加过“烧香聚众”这一起义过程的,徐寿辉自身的本钱比较小,在起义之后没有扩大战果的能力,等到一群有实力的“大股东”们加入了政权之后,徐氏大宋(天完)政权才有了继续哪吒闹海的力量。但是在君主自身力量薄弱,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力量的情况之下,其他的“大股东”像倪文俊、陈友谅这样的人,很有可能就会直接弑君夺位,改朝换代。下面那就介绍两个人。

第一个人叫倪文俊,号蛮子,和大宋皇帝徐寿辉一样,他也是个湖北人,如果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他的老家在湖北武汉市的黄陂区,当然了,元末是没有湖北一说的,无论湖南湖北都属于湖广行省,倪文俊是个渔民,他造反的时间应当是相当早,其军活跃于水上。徐寿辉、彭莹玉等人刚刚起义之时,他应该不在天完军队的阵营之中。投靠徐寿辉之后,倪文俊“用多浆船,疾如风,昼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故多克捷,所至杀害,掳威顺王诸子,妻其妃子”、岳、潭、鄂、黄、蕲、澧、六、常德、宝庆、江、处、洪、吉等地都被倪文俊攻陷。

按照《新元史》的记载,至正十一年九月,徐寿辉义军攻陷蕲水县,又陷黄州。至正十二年整月,徐寿辉军陷汉阳、兴国。曾法兴等人陷安陆,活捉元朝知府丑驴,赵普胜攻陷武昌,二月,赵普胜攻陷南康,不仅如此,岳、忠、万、夔诸州都被徐氏大宋军攻克,欧普祥入萍乡,攻陷袁州,彭莹玉攻陷瑞州,项普略攻陷饶州、信州。但也就在这个月,元军开始反扑“朝廷以亦怜真为江西行省右丞,将兵击之。湖广行省参政铁杰以兵复岳州。四川行省平章咬住克忠、万、夔、云阳诸州”“是月,咬住克归州,进攻峡州,斩寿辉将李太素。寿辉别将陷池州,围安庆,势张甚。平章卜颜帖木儿等败之于丁家洲,遂复池州。复败贼于白湄,斩其大将周驴”。

到至正十三年的十一月,徐寿辉军几乎彻底溃败,元军“尽复武昌诸路及均房等州”。然而仅仅数月之后,徐寿辉就“收合余众,饥民多附之,势复振”,倪文俊的名字就出现在了接下来的记载之中。然后,到了至正十五年,天完政权就又夺取了湖广行省的大多城市。到至正十六年的正月,倪文俊挟持徐寿辉迁都汉阳,从此“徐氏大宋政权”就变成了“倪氏大宋政权”,倪文俊就这样成为了大宋政权的实际手执权者。

前文说徐寿辉之所以“权在群下”是因为自身的无能,也或许是因为本钱太少,但是如果依照《新元史》来看,徐寿辉自己的力量可能是在至正十三年之前的溃败之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彭莹玉老和尚也战死在瑞州,以至于新加入的“大股东”倪文俊轻而易举地挟持了这位大宋皇帝,而徐氏大宋政权之所以起死回生,恐怕也和倪文俊脱不开关系。

第二个人,对明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肯定是十分熟悉的,他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本来此人应该姓谢,但是因为祖辈入赘于陈氏,所以姓了陈,曾经为县吏,徐寿辉起义之时,陈友谅参加了徐寿辉的起义军,后来转入倪文俊的部下,倪文俊于湖广攻城略地,陈友谅有战功,于是得到了倪文俊的重视,当然了,倪文俊绝对不会想到,正是这个他所十分信任的人,最终要了他的命。

倪文俊把徐寿辉劫持到汉阳,在汉阳建起了相当有规模的宫殿。当然了,你徐寿辉不可能在这里常住,一个傀儡皇帝,他的宝座终究是坐不稳的。至正十七年,倪文俊在汉阳谋杀徐寿辉失败,被迫退出汉阳,撤往陈友谅的地盘:黄州。

结果心狠手辣的陈友谅直接干掉了这位老上级。不仅如此,陈友谅还夺取了对于皇帝徐寿辉的控制权,掌握了大宋政权的实际权力,赵普胜不久也因为被认为对陈友谅有谋反之心而被杀害。徐寿辉想要迁都龙兴,结果在路过江州之时遭到陈友谅军的袭击,徐寿辉为数不多的部下被全部消灭,他本人也被迫留在江州,以江州为都城。直到1360年,攻克太平之后,在采石矶的五通庙,陈友谅杀死了徐寿辉,徐氏大宋政权到此灭亡,前后存国十年,其势力基本上被陈汉政权所继承。

可以说,徐氏政权的最终灭亡和至正十三年徐宋军在湖广遭受的巨大失败有关,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败仗,徐寿辉是绝不会没有制衡陈友谅和倪文俊这两个同床异梦者的军事力量的,虽然以他的能力而言,可能依旧未必能善终,但也绝对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坐以待毙,自己的大宋也绝对不会变成迅速灭亡的“天完国”。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