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坦克博览会”——旧中国坦克一览(下)

2022-02-17 19:09 作者:215号坦克  | 我要投稿

  话不多说,书接上文。

  英国造维克斯MK.E.B轻型坦克

  


 这两种车型可能是最有名的国军坦克,是1933年,民国政府经香港怡和洋行采购而来,第一批有十六辆,1936年又订购了四辆后部装有马可尼电台的指挥型(很多资料将其称之为MK.F,但其实是误传,这个边好,的确有,但并未到达过中国)这些坦克都编入了坦克第一连(代号“虎”连)

曾先后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英勇作战,1938年5月23日武汉保卫战中,该车是最后一次出场,从此再无消息。

  不过顺便说一句,该车所搭载的47毫米炮,可以发射高爆弹,这在当时的英国坦克里很少见。

  

孤独的坦克。不过这张照片是后来日军的摆拍,曾在日本战时的一份杂志上做过封皮。



一家香港模型公司——睿智/战甲,曾经出过这两种1/35的坦克模型,现在已经近乎绝版,在我的印象里难度比较大,本身车辆又小,而且还是半拼接履带,炮塔还是分两半开模,加上这种迷彩确实比较细碎,就又增加了制作的难度。

最后再说一句,虽然在国军内部常被称呼为“维克斯六吨半”但实际上满油满弹的重量已经达到了7.2吨。

英国造卡登洛伊德水陆两栖坦克A4E12(有观点认为是A4E11,甚至《兵器》杂志上也是这样写的,但更多的来看还是A4E12)

一样的碎花迷彩——应该是英国人就涂好的——注意看“龙”字的外框不一样


  和上一种车一样,也是于1935年,经怡和洋行购入,被编入战车第二连(代号“龙”连),1936年和第二批维克斯坦克一样,又有四辆带有电台的坦克来到中国(此事暂且存疑,因为迄今为止没有照片),在当时的国军内部,被称为“浮游战车”,据说该车的浮箱内部填充是木头,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做成空心的话,子弹一打穿就沉底了。

尾部的大螺旋桨


注意看“龙”字的外框不一样
貌似是被废弃了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是1933年广东军阀陈济棠购买而来,个人更倾向于前者。

   作为一款仅有一挺7.7毫米机枪的坦克来说,没能在战场上取得太大的效果。


苏联造T-26轻型坦克


中间为蒋介石,左边的应该是何应钦



  这种坦克是在1938年3月~6月间,由苏联无偿援助的,先后共83辆,据杜聿明回忆,当时在200师装备的70辆,可以称得上是旧中国数量比较多的坦克,不过这种坦克可以称得上是前面介绍的维克斯的远方亲戚,但炮塔外形变化较大。

  这种坦克用的时间相当久,先后参加过兰丰会展,昆仑关大捷,后进入缅甸,直到内战爆发时仍有留存。


以上四张均为转进台湾,以前于上海拍摄。
1946年8月于定陶战役中俘获
坦克帽和护目镜好像是日本货

  当时国军对这种坦克印象很好,200师149团团长胡献群“俄制九吨半战车(即T-26坦克),火力旺盛,射击之操纵灵便,利乎战斗” 。

美国造M3A3/M5A1轻型坦克

  M3A3坦克从1943年开始就在远征军中服役,随后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缴获许多(有一次一次性缴获18辆,开走6辆)

以上两个照片应该是在同一个地方,右边的是真正的M5A1,左边的是一辆道具车,曾在大决战中出场,可以看出轮子走形很严重(但90年代中国早已没有平衡负重的坦克)
这辆M3A3曾在济南战役中,率领部队攻入济南城,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在解放上海以后拍摄的
这辆坦克颇有故事,曾在金门战役中一炮打烂了解放军的运输船,被伪军称为“金门之熊”,但这样好像是M5A1车体+M3A3炮塔

  之所以把这两种坦克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武器,装甲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就是发动机不太相同,导致后者的发动机舱要明显高,同时炮塔外形也有改变。

  以下是;两种定义较为模糊(可以称为坦克也可以称为装甲车)的履带车辆。

 

英国造卡登洛伊德MK.VI

 

法国造UE牵引车

    这两种车辆有许多相同之处,都于36、37年购入,数量都在20——40辆之间,都只有一挺轻机枪。其中前者在南京保卫战中消耗殆尽。

    最后再补充一下。谢尔曼坦克从未在大陆的国军装备!!!有很多考证不严的文章或电影,都有这个错误。

威龙曾经出过该辆车的模型,现在当然是绝版了,编号应该是6034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军服不太像。

  这两张的确是谢尔曼,也的确是中国人在使用,但并不是在大陆,而是被远征军所装备,至于军博里那辆被锯掉炮管的,则是在青岛直接从美国丢下的

物资里得到的。

     这个系列到此结束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望大家斧正。不过这三天下来,各位也能看出来,这些坦克无一不是较为落后,或不作为主要装备的,也许这就是一个弱国的悲哀。

 

  

“坦克博览会”——旧中国坦克一览(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