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博览会”——旧中国坦克一览(下)
话不多说,书接上文。


⑦英国造维克斯MK.E.B轻型坦克



这两种车型可能是最有名的国军坦克,是1933年,民国政府经香港怡和洋行采购而来,第一批有十六辆,1936年又订购了四辆后部装有马可尼电台的指挥型(很多资料将其称之为MK.F,但其实是误传,这个边好,的确有,但并未到达过中国)这些坦克都编入了坦克第一连(代号“虎”连)
曾先后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英勇作战,1938年5月23日武汉保卫战中,该车是最后一次出场,从此再无消息。
不过顺便说一句,该车所搭载的47毫米炮,可以发射高爆弹,这在当时的英国坦克里很少见。

一家香港模型公司——睿智/战甲,曾经出过这两种1/35的坦克模型,现在已经近乎绝版,在我的印象里难度比较大,本身车辆又小,而且还是半拼接履带,炮塔还是分两半开模,加上这种迷彩确实比较细碎,就又增加了制作的难度。


最后再说一句,虽然在国军内部常被称呼为“维克斯六吨半”但实际上满油满弹的重量已经达到了7.2吨。
⑧英国造卡登洛伊德水陆两栖坦克A4E12(有观点认为是A4E11,甚至《兵器》杂志上也是这样写的,但更多的来看还是A4E12)

和上一种车一样,也是于1935年,经怡和洋行购入,被编入战车第二连(代号“龙”连),1936年和第二批维克斯坦克一样,又有四辆带有电台的坦克来到中国(此事暂且存疑,因为迄今为止没有照片),在当时的国军内部,被称为“浮游战车”,据说该车的浮箱内部填充是木头,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做成空心的话,子弹一打穿就沉底了。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是1933年广东军阀陈济棠购买而来,个人更倾向于前者。
作为一款仅有一挺7.7毫米机枪的坦克来说,没能在战场上取得太大的效果。
⑨苏联造T-26轻型坦克


这种坦克是在1938年3月~6月间,由苏联无偿援助的,先后共83辆,据杜聿明回忆,当时在200师装备的70辆,可以称得上是旧中国数量比较多的坦克,不过这种坦克可以称得上是前面介绍的维克斯的远方亲戚,但炮塔外形变化较大。
这种坦克用的时间相当久,先后参加过兰丰会展,昆仑关大捷,后进入缅甸,直到内战爆发时仍有留存。







当时国军对这种坦克印象很好,200师149团团长胡献群“俄制九吨半战车(即T-26坦克),火力旺盛,射击之操纵灵便,利乎战斗” 。
⑩美国造M3A3/M5A1轻型坦克
M3A3坦克从1943年开始就在远征军中服役,随后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缴获许多(有一次一次性缴获18辆,开走6辆)






之所以把这两种坦克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武器,装甲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就是发动机不太相同,导致后者的发动机舱要明显高,同时炮塔外形也有改变。

以下是;两种定义较为模糊(可以称为坦克也可以称为装甲车)的履带车辆。


这两种车辆有许多相同之处,都于36、37年购入,数量都在20——40辆之间,都只有一挺轻机枪。其中前者在南京保卫战中消耗殆尽。
最后再补充一下。谢尔曼坦克从未在大陆的国军装备!!!有很多考证不严的文章或电影,都有这个错误。



这两张的确是谢尔曼,也的确是中国人在使用,但并不是在大陆,而是被远征军所装备,至于军博里那辆被锯掉炮管的,则是在青岛直接从美国丢下的

物资里得到的。
这个系列到此结束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望大家斧正。不过这三天下来,各位也能看出来,这些坦克无一不是较为落后,或不作为主要装备的,也许这就是一个弱国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