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PA中游,申6中6,100%录取高质量美研之路!

2023-09-12 14:49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成绩:年级排名前50%

toefl:111(s23)

gre:330


最终收获:

Columbia MPA

UChicago MPP

UPenn MSSP (8000 scholarship)

UCLA MPA

CMU MSPPM

USC MPA (75%tuition scholarship)


选择MPP/MPA的原因


个人原因:我本科在北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哲学交叉专业(PPE),当时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希望打破学科边界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研究,加之后来接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类课程后意识到自己既喜欢又擅长,就决定研究生申请MPP/MPA。

 

普遍原因:MPP/MPA为就业导向,出路比较广,毕业生可在NGO、政府、金融单位工作。对于本科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相对比较友好,近年来成为研究生曲线转商科的一条可行之路。


课程与绩点


绩点作为三维当中的一维,对于任何专业而言,肯定都是越高越有竞争力。申请MPP/MPA通常3.5+比较稳妥,3.7+就很出色了,但这两个线绝非官方数据,只是根据历年录取的学生情况大致归纳出来的。既然前面已经提到过MPP/MPA是就业导向,绩点显然并不是决定性影响因素,仅仅只是三维当中的一个维度,如果绩点存在明显短板,建议通过提升语言和实习,尤其是实习经历来弥补。 世毕盟历史上也有光华学院学姐在绩点明显短板的情况下申请到哥大的先例,她的实习和研究经历相当丰富且很有说服力。另外,即便绩点整体不够有竞争力,也最好保持上升趋势,不少研究生院校会在网申系统中允许学生提供补充说明,保持上升趋势有利于解释最初几个学期的绩点劣势。总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尤其对于大二的同学来说,还有足够的时间提升。 课程方面,我将分三类来讲。第一类是与MPP/MPA或所感兴趣的细分方向相关的课程。选这类课程一则为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且喜欢,二则可为拿推荐信做准备,三则有利于在写Personal Statement时更清晰地阐释学业方面的动机和经历。第二类是量化类课程,简单来说就是数学相关课程,大致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近几年MPP/MPA有较强的量化导向,无论是从研究生课程设置,还是从网申系统里要求学生填写本科修读的量化类课程都足以看出。第三类是计算机类课程,大致包括SPSS、Stata和基础python,全都指向数据的软件处理。这类课程并不强制,但在大数据时代掌握相应能力无论是在做研究还是实习上都更受青睐,非常推荐大家选修。


语言考试


申请MPA/MPP,基础分数是T 105,G 325+3;理想的语言分数是T 110+,G 330关于先G后T还是先T后G,我想还是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就我个人而言,因为大二暑假要去耶鲁暑校,我先考了一次T,大三花了累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精力备考G,之后再转回T刷小分。


关于GRE的备考,Verbal和Quantitative部分我给出两个关键词:词汇和真题。Q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基本没有难度,只需要通过做真题熟悉一下专有名词,刷一刷难题即可,准备时间大概1-2周。V相对而言是难点,我的备考方法是先花大概半个月过一遍单词,每天150-200个新词加复习前一天词汇,做到见单词能较快速反应出中文即可,考虑到记忆遗忘曲线和每日巨大背诵量,一轮过完能记到60%就很好了;再花7-10天过二轮,每天300词快速过,重点关注熟词僻义。两轮过完之后核心3000词能记到80%-90%就很好了,不要求100%,后续做题会反复巩固。背单词的APP我比较推荐考满分GRE3000词。背完单词可以开始刷真题了,一定要计时,理想的时间分配大致是一组填空15分钟+一组阅读20分钟这样,可以集中单刷填空/阅读,只要按照时间规定即可。对于错题要吃透,没有查完已做题里不会的词+修改完错题就不要做新题,贵精不贵多。

 

有了G的单词基础,基本上T的阅读是小菜一碟了。听力可以用1.2-1.5倍每天练耳朵,app我依然推荐考满分系列的考满分托福,每天听1-2个section听力会很稳。写作部分虽然不是字数多一定高分,但确实有更大几率拿高分,因为我自己比较懒,备考只看范文学习立论结构和好词好句,一点都没有动笔写,所以每次考试做不到大神们动辄500-600词,据我亲测经历,integrate部分有300-350,independen有450-500,在几乎无语法错误少、语言流畅的前提下,花较少精力拿27+也是毫无压力的。口语是我的一个短板,平时正常对话没问题,但真到计时考试总会发挥不好。一些研究生学校除了对总分有要求,还会对小分有要求,比如Havard要求口语最低25,UChicago要求口语最低26,没有到的话录取后需要上语言夏令营。关于解决口语问题,我是在培训师姐姐的推荐下上了Softlink的口语课,每天老师会认真批改提交的口语练习,纠正语音语调并提供内容优化。相对于自备考,对于目前口语分数较低的同学,我还是比较推荐有人帮忙修正,无论是Softlink还是其他机构,可以跟一个月的课通过高强度训练和精细改进快速提高。



实习


申请MPA/MPP常见可实习的领域包括智库、NGO、金融公司(证券、咨询等),可根据自己未来要做的细分方向选择。对于未来有志于做经济金融政策相关的同学,金融公司的实习尤其重要,big name硬核实习>普通公司硬核实习>big name水实习>普通公司水实习,有技能实质提升的实习才是真正值得花时间去做的实习,混经历即便在简历里能蒙混过关,到了写Personal Statement也会暴露出来,有没有真心得真成长,经验丰富的招生官们一下就能看出来。


关于如何找实习,很多学校和院系应该都有自己官方或非官方的实习群,可以关注发布的招募信息。比实习群里广撒网发布信息更容易被录用的是学长学姐内推,一般他们会在票圈里招继任,内推的好处除了更容易被录取,还有就是可以提前通过询问学长学姐的直观体验了解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如果有关系足够好的大牛学长学姐,甚至还有可能被私戳问要不要当继任,那就是非常好的机会啦。

 

无论如何,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在课程中提高的量化能力、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专业水平,以及一份出色的简历都是拿下实习的关键。在加入世毕盟后,培训师姐姐会不断督促我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去补充相应课程、提高所需能力,也会给出漂亮的简历模板并提供修改和指导,这些都对我获得big name实习有很大帮助。



选校与申请准备材料


加入世毕盟的话,培训师小姐姐会在大三暑期刚开始就写好一份申请需知,从文书素材准备到各种材料要求都详细说明(也可以复习查看【世毕盟申请课程】的对应内容),行动力不够强的学生还会时常被提问进度,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但申请还是越早打磨文书和简历越有优势。

 

我个人选校综合的是学校综排、专排、校友网络、地理位置和课程设置这几方面因素。考虑毕业后进入金融领域,因此学校排名、校友网络是未来求职的敲门砖,也是我首要考虑的因素,而课程设置则极大影响两年内你的个人能力提升,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课程非常重要,同时地理位置也影响找实习的方便程度,纽约显然是首选(虽然生活成本也高)。另外,一个人在国外,安全也是考虑因素,尤其对于女孩子而言,还是要多听多问在读学长学姐的真实反馈。

 

申请材料一般包括PS/SOP、Resume(实习+课程各一份)、各学校要求的不同essay,部分学校会要求writing sample。此外,有一些学校会要求成绩单wes认证,我当时因为动手早,培训师姐姐几乎是指导了申请的全部环节。我们在申请过程中,都会得到好几份说明,比如如何认证wes、如何寄送GT成绩、推荐信细节需知等等,这些信息也不是不能在网上检索到,但世毕盟或者说留学机构的优势在于全面且省时间,可以帮助你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文书材料上。我自己光PS就写了五版,改了十遍以上,和培训师姐姐还有mentor反复推敲,的确是很费时间的。

 

再次,也想和大家谈一点我申请季的真实体验。从大二签约开始,我一直是按照培训师姐姐的提示在一步一步积累申请所需的经验和能力。直到大四开始前,我已经有了不错的语言成绩、实习经历和GPA,那时候觉得申请没有什么难度,按部就班走就好了。可申请季真的到来时,还是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措手不及,在无尽的文书材料修改和各种网申琐事里也都觉得身心俱疲,12月-1月几乎完全过上了美国时间,只不过白天还要上课和复习期末。不断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松和倾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走过这个申请季,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强大。

 

最后,真诚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老师两年的鼓励和指导,也许像是广告,但走过申请季才会明白有这样一个人一直在身边既push又encourage是多么幸福的事。祝每个同学在明年都能收获心仪的offer,也愿疫情早日结束,重逢于春暖花开的燕园。



GPA中游,申6中6,100%录取高质量美研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