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能浙江app:双碳目标达到社会经济条件发展

2023-06-14 11:22 作者:bili_44667355751  | 我要投稿

双碳”目标提出后,势必会通过目标将任务分解细化到各个地方。地方政府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必要条件。

从2010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低碳城市试点。这期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支持不足,资金缺口大,地方积极性不高。

研究结果表明,要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3.6万亿元。目前全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年。

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资金需求巨大。

但从我国政府财政资金来看,除了国家收入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之外,没有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直接相关的公共资金收入。

因此,未来中国需要不断完善碳减排相关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增加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和财政投入,助推地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

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有成本和代价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不同,不同的地方、行业和企业会面临不同的制约和挑战。

比如低碳转型会加快“去煤化”,大量员工要搬出煤炭等高碳产业链。这对山西、内蒙古等传统煤炭富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影响大、成本高、转型阵痛更明显。

因此,需要借鉴欧盟的公平过渡机制,由国家设立低碳过渡或“双碳”相关基金,通过专项资金,向这些地方和群体倾斜,帮助和支持这些地区传统能源行业的工人培训和转移,尽量避免低碳过渡带来的贫困等社会问题和不良影响。

横向对比,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更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欧盟的6倍。人均碳排放量也超过了一些发达经济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快于GDP年均增长率,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停止增加,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预计未来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4.73%以上。届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年降低率将达到5%左右,以抵消能源消耗增加带来的碳排放增加,从而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

如果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未来4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将年均下降9%左右,比2005年至2019年年均下降4.6%的水平高出约一倍。


华能浙江app:双碳目标达到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