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上岸985经济学学硕:行动永远是第一位!

个人介绍
我的本科是南京某财经学校,一战上岸南京大学经济学学硕,初试、复试成绩都属于录取范围内的中等水平。备考时间是2022年2月28日到2022年12月23日。管理学跨考经济学。

01 数学
数学是我花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先按时间线交代一下我的数学复习历程:

从时间线可以看出,基础阶段相对较快,而在和身边考研的朋友交流问题的时候,让我感受到我的基础并不扎实,我还参加过一些老师的大型模考,模考分数很不理想(110以下,甚至及格线徘徊)。所以我加上了巩固基础这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将1800上的错题全部重做,二次犯错的地方整理在错题集中(ipad截图/拍照记在软件里面,省时省力),必要时还会在b站上听汤家凤老师发布的习题讲解视频,不得不说,汤老师写题目的一些手法很好,值得学习。
吸取了基础阶段犯的错误后,强化阶段我的节奏放慢,要求更高,写的题目也更多。
武忠祥老师的课真的很推荐。在听他的课以前,我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只需要熟练掌握特定几种解题方法,就足够解决大部分问题。武老师的课改变了我这种观点,他的方法很多,很注重细节和基础,有通题通解、特题特解,还有必要的归纳总结。建议听武老师的课之前一定要把上课讲的例题提前做一遍再来听课,这样事半功倍,效率很高。
同时,我在听完了课以后还会写李正元复习全书上的例题,写完例题后还会写李林的800。880有点难,我当时几乎咬牙坚持。
这样学习工作量很大,所以我只有高数强化的时候才这样做;在概率论和线代强化的时候,我只会写对应的习题册,经常犯错或没有弄明白的地方才会去看李正元的复习全书,880也只是挑着题目写。每次写完都会整理错题。
强化结束开始写真题。写真题的时间建议可以做一个统计表格,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统计,方便后面有的放矢。

我考完真题第二天会听李艳芳老师的课,主要是听错题,以及我考试时很纠结的题目。李老师每讲一道题,都会推荐类似的真题可供检验。
模考期间,我重点写李林的模拟卷,重视程度可以参考真题复习方法。张宇的试卷很多,而且对我来说有点难,我只写了两张就放弃了。期间我还听了高昆仑老师的一个专门预测新题的课。
站在事后的角度来看,张宇的试卷和高昆仑的课程对考试并没有什么帮助,如果能重新来过,我不会在最后时间所剩不多的情况下去写;不过李林的试卷一定要写,今年又押中了,有两道选择题几乎是押中原题,除了数据不一样,其他都一样,还有一道答题据说880也押中了,不过可能我写880的时候不够认真,所以错过了这道题,考场上也不幸失分。
最后临考几天,我主要是写错题、写李正元例题、强化的时候的例题、看笔记等,中间也适当穿插定时训练,一直到考试前。

02 专业课
相对数学而言,在专业课上我面对了更多问题,纠结再三,还是选择报郑炳的班。专业课复习历程如下。

因为是管理学跨考经济学,我对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难以把握;甚至学习计划也不懂该如何制定。
我一开始计划在三月中旬,想坚持每天自己看书,一直看到五月份,算是复习第一轮。看书的时候我还会整理笔记、做分析思路推导。但是当时没有什么迹象能够给我反馈,我无法判断我做的工作是否有效、我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真的学会了。
面对这些问题,我也迷茫了很久,最终我的看书计划还是没有坚持下来了。中间浑浑噩噩断断续续地学,不断给自己定每日目标、给自己施压、增加看书任务等等,但是由于反馈机制的缺失,这些催促并不太凑效。
一直到五月末,微观部分我只看到一般均衡。这个时候我真的有点着急了:担心进度慢、担心做无效功浪费时间、担心因此考不上,每天都在后悔前几天没有多看一点,但是等“第二天”真的来到的时候,我也完不成自己的看书目标。
就这样子反复纠结了小半个月,我最终还是决定去报个辅导班。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留给我的参考选项主要是三个:找上岸的学长姐、找专门做南大的辅导机构、找专门做经济学考研的辅导机构。因为怕踩雷,纠结再三,决定报郑炳老师的班。
因为心疼花钱,所以我报了最便宜的系统班,然后开始“听课-复习讲义-看书-写题”的循环。有了老师上课和进度参考,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能缕清重点和关键、根据进度参考做学习计划。
由于报班较晚,我的进度一直落后,只能听录播课加紧学习。报班的好处就在于,资料齐全、老师讲解指导、进度心中有数。在这些优势的加成下,我重新制定计划,在暑假把专业课基础学完,九月份把专业课的强化学完,这个进度相对于辅导班中其他学员的进度而言,已经晚了一个多月了,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
10月份的时候,收到了背诵材料和历年真题与参考答案,我就开始了背书、写真题、订正,中间穿插专门针对南大的辅导课,这段时间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分秒必争,但是收获很多,有不断的正反馈输送,总体来说也不觉得累。
背诵材料我一般先看/读一遍,理解并整理出回答思路和重点,简要地列在边上,然后再开始背诵工作,这样效率会高点。虽然背书很痛苦,但是背诵以后会发现自己对一些概念认识更加深刻,写题速度也有所提升。
背书任务结束一轮之后,时间已经接近考试,不足够再背第二遍。在这段时间,我主要进行温习和梳理,对真题中重复出现的章节进行详细翻看、对一些学派观点的脉络进行梳理与比较等等工作,同时对背诵工作进行查缺补漏,一直坚持到考前。

03 英语&政治
英语和政治算是我复习得不好的科目,对于这两科,谈不上经验分享,只能说是一点前车之鉴。
英语一直都是我的优势科目,所以我对英语的复习开始得并不早,甚至不够上心,导致了复习得不够完备,发挥得也不够好。5月份左右我开始写英语阅读真题,一开始一天一篇左右(计时训练、精翻、长难句摘抄学习等等),一直到10月份发现时间并不充裕,就开始增加任务量。
然后按部就班地把真题的其他部分写完,中间听了石雷鹏的作文课、易熙人的完形、唐静的翻译、唐迟的阅读课程,课程很多,都是选听,都是在接触到对应题目时遇到难题以后听课,听到自我感觉有点眉目、能够独立写题以后就不再听课。由于时间紧张,英语真题我只写了一遍,甚至近五年的真题也没有二刷。
回想起来,英语复习工作还是要尽早开始比较合适,真题也确实应该多写。
政治复习上我做的工作并不算少,复习历程如下。

我自诩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结果只考了六十出头。大题基本都被主流老师压到,不过还是被扣了20分;选择题肖四肖八的答案很多都在题干里,发挥得也不算好。未来考研的同学们需要多留心,自己去探索了。
写在后面:叮嘱与祝福
决定认真考研后,焦虑就成为了你最好的朋友,过度焦虑甚至会严重影响复习进度和效率。
焦虑来源的根本原因是掌控感的丧失,而行动与自我认同就是获取掌握感的主要方式。当你为某一件事情开始焦虑以后,需要开始行动;同时,需要过滤掉不必要的、引起内耗的信息源。认清自己,坚定信念,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去做!
考研无疑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经过这一阶段后,成长为更坚强的自己,有令自己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