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成瘾:避免信息过载,警惕知识付费在内的奶头乐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抖音看个不停,越刷视频大脑越兴奋
不停的刷手机,总觉得漏掉什么重要新闻
不停看工作群,总担心漏掉什么信息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整个人心神不定、焦虑,甚至会出现失眠和头痛
很有可能,你患上了信息成瘾症。
人类对信息需求和其他需求有很大的不同。
对信息的需求阈值较高,且不易自我察觉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
如果你饿了渴了,你就会去吃饭喝水,吃饱喝足,身体从生理上给你反馈,你已经吃饱了、你已经不渴了,你就会停下来不再吃喝。
想一下自己获取信息的场景,你不会自觉地感觉到满足,对信息流越刷越上瘾。
我们现在对信息的渴望,就有点像宫崎骏动漫《千与千寻》里,闯入神社主角父母对食物无止境的欲望,不经过允许贪吃神社食物,到最后面目全非变成了肥猪,安详的躺在猪圈里,最终等待他们的唯一命运就是被宰杀,成为怪物们的日常大餐。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对一波一波潮涌而来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觉察,我们对信息无止境的欲望,最终会将我们自己的脑袋变成别人只言片语的跑马场,最终也会退变成一头待人宰割的肥猪。
为什么会出现对信息无止尽的欲望呢?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来看,人类的大脑进化的速度远远的慢于人类技术的进步,大脑还停留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
在远古,人类在对未知好奇的原始冲动催动下,不断的获取信息,有利于避免危险、获取食物、繁衍后代,而那些不喜欢获取信息的人类都被淘汰掉了。
于是乎,为了促使人类对信息的不断获取,在人类生理层面,就形成了化学反馈的回路来激励人类对信息的不断获取。
而这一套对信息获取的激励机制适应的是是茹毛饮血的丛林时代,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极大丰富,获取信息的门槛特别低,就导致了了我们对信息的成瘾症。
另一方面,人类大脑喜欢偷懒蛮。
大脑不喜欢消耗能量做过多深入思考,如果能有一个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多巴胺获得愉悦感,就不会倾向于通过要消耗更多能量的方式,通过内啡肽获得大脑的愉悦感。
而获取信息就是一个低门槛、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通过多巴胺获得大脑愉悦感的方式。
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区别。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传递兴奋和开心的信息。
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并会导致成瘾,当你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时,通过释放多巴胺给你快乐感,这种快感会让你想要更多,久而久之,就会成瘾,比如说你刷短视频、玩游戏。
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的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可以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类似于吗啡和鸦片剂一样的止痛和欣快感,也被称为天然的止痛剂。
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当你做一些困难或痛苦的事情,让你产生快感,以便你坚持下去,下次也不怕再做,例如锻炼身体、输出写作、解决了一件难题,身体会分泌内啡肽,从而让你大脑产生愉悦感。
从两者的定义,能明显了解到,多巴胺的奖励是直接获得愉悦感,多巴胺的分泌与你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有关,而内啡肽的分泌与你做一些痛苦的事情有关,内啡肽是先痛苦,再获得愉悦感。
对于大脑而言,肯定是喜欢前者,获得了愉悦感,又不用消耗过多的能量。
这样你就能清楚的了解到,为什么更多的人喜欢浏览信息,而不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主要原因就是大脑喜欢偷懒,更喜欢获得信息直接的愉悦感,而不是付出努力思考之后生产信息带来的愉悦感。
说道信息获取的愉悦感,读书其实也是一种通过获取信息直接获得大脑快感的直接方式。
读完书不思考总结输出,其实和追剧和刷短视频,从大脑获取愉悦感的激励本质上而言没有区别,都是在奶头乐,只不过读书可以被包装成很高尚的样子。
读书如此,学习各种课程、报名各种训练营都是类似,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停留在对信息的获取阶段,没有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思考内化、输出、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就只是大脑获取愉悦感的工具人,而不是大脑的主人。
可不可怕,你只是你大脑的工具人,是人类进化不完善的一粒尘埃。
说回信息成瘾,信息成瘾本质上就是,喜欢了通过获取信息直接获得多巴胺,喜欢上了获取信息多巴胺带来的快感。
而现实情况是人类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信息的理解处理能力是有上限的,信息超量获取,就会出现信息过载,产生焦虑,甚至会出现失眠和头痛。
而你一旦失去获取如此大量的信息,你大脑的快乐源泉就没了,你会短暂的感觉到不安和焦虑,做啥事都无法专注和提起兴趣,这都是因为大脑习惯了偷懒低门槛获得快感。
我们要做就是,做回自己大脑的主人,内心对大脑的的偷奸耍滑做足警惕。
同时,安排好自己日常的生活,控制漫无目的刷信息的时间。
最好定好自己系统化获取信息的目标,逼自己一把,逃离自己的舒适区,逃离大脑对自己的欺骗,让大脑成为自己获取目标信息的工具,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