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宗教史5:后发先至,伊斯兰教如何一统中东
在之前的几期故事中,我们讲述过亚伯拉罕如何横跨新月沃土,最终在迦南之地繁衍生息,最后形成犹太教的故事。然而中东地区并不是只有水草丰美的新月沃土,在中东的腹地阿拉伯半岛上还有另一批人讲着相似的故事。

辗转流离
在第二期中我们讲到了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的故事,实际上雅各是亚伯拉罕的第一位妻子所生的小儿子以撒的儿子。根据创世纪的记载,以撒是亚伯拉罕在到达迦南后由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儿子。然而亚伯拉罕还有第二位妻子,这为妻子为亚伯拉罕生出了大儿子以实玛利。等到兄弟长大后,继承权的问题导致两个妻子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亚伯拉罕便将第二位妻子和她的儿子以实玛利送到了现今麦加附近的地方。以实玛利的子孙们就开始在阿拉伯半岛上繁衍生息,其中一部分留在了麦加和麦地那附近,另一部分则在更加内陆的土地上过上了游牧的生活,因此他们被称为贝都因人,即追逐水草而居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人们并没有自己的宗教,原始的多神信仰,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由琐罗亚斯德所创立的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三世纪由摩尼创建的摩尼教**,以及耆那教和基督教都或多或少的对阿拉伯半岛的先民们产生了影响。
*伊斯兰教称其为拜火教,传到中国时在南北朝称为胡天教,后称为祆xiān教。关于琐罗亚斯德是否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以及生活的时代都有争议,这里采信琐罗亚斯德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并生活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琐罗亚斯德也被翻译成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查拉图斯特里如是说》便是来源于此
**摩尼教在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变成了明教,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明教和日月神教是融合了摩尼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的部分教义而来的

然而兄弟种族的命运在早期并没有什么不同,罗马人的铁骑同样到达了阿拉伯半岛。公元106年,罗马皇帝图拉真将贝都因人的土地变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公元236年,贝都因人起义叛乱,在叛乱中罗马又攻破他们的都城纳巴泰佩特拉并将其夷为平地。在战乱中,一部分贝都因人融入了罗马帝国,定居在罗马的土地上。一部分向东迁徙,来到了波斯地区。还有一部分留在了阿拉伯半岛上,转移到了红海沿岸。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崛起的萨珊波斯又与罗马在中东的土地上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友好交流,贝都因人在战火中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在残酷的现实和混乱的信仰中,我们的主角终于要登场了。

新的道路
公元570年,艾布·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希姆,即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诞生了。哈希姆家族在当地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其先祖曾拥有掌管麦加克尔白祭祀、召集古莱氏部落议事会议等权力。然而从他的曾祖父时期起家族中落,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死于经商的路上,所以在他出生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跪族。而在他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病故,而后抚养他的祖父也在他八岁的时候离世,他的伯父又成为了他的抚养人,但是伯父家里也是子女众多。十二岁时,小穆罕默德就不得不踏上了经商的道路,在这段过程中,小穆罕穆德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信任。经过了十几年的积累,二十五岁的穆罕默德被麦加城中诺法勒家族的寡妇赫蒂彻选中,负责经营相关的事务,并率领商队到叙利亚经商。第二年穆罕穆德就和赫蒂彻结了婚,穆罕穆德走上了逆袭的道路。

公元610年,四十岁的穆罕默德在山洞中冥想的时候接收到了天使珈百璃的启示,由此他开始传播上帝的教诲。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之前我们已经说明了犹太教的雅威和基督教的上帝其实是一个神。阿拉伯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以实玛利才是接受雅威祝福的人,所以他们口中的allah(安拉)也就是犹太教的雅威和基督教的上帝,他们三个宗教总的来说信仰的神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犹太教的经典塔纳赫是由妥拉加上后续的列王纪和先知书等组成的,基督教完全继承了塔纳赫并发展了新约圣经。而伊斯兰教这边则只认可妥拉这一部分,即摩西五经。关于耶稣的故事,伊斯兰教只承认耶稣和穆罕穆德一样是一位先知而已,并不是神的儿子。圣经中的人类之祖亚当(阿丹),修建方舟的诺亚,和神签订契约的亚伯拉罕(易卜拉欣),带领族人回到迦南的摩西(穆萨),耶稣(尔撒)和穆罕穆德他们是伊斯兰教所承认的先知,而穆罕穆德则是最后一位先知。
穆罕穆德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具有相当的时间价值,限制高利贷,鼓励买卖公平,救助平民,善待孤儿,解放奴隶,这些正是底层人民极度渴望的,因此很快就有大量的民众开始遵从他的教诲。伊斯兰这个名字本意也就是顺从、和平,穆斯林就是顺从者和实现和平的人,穆罕穆德接受神的教诲传道信仰的事迹被记述成了《Quran》即古兰经。
而这种情况则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所不能接受的,当时阿拉伯半岛的信仰中心在麦加,贵族们通过把持人们的信仰从人们手中巧取豪夺,而信仰的改变既断了贵族的财路又威胁了高层的统治,因此权贵阶级开始不断地迫害穆罕穆德。公元619年,穆罕穆德的伯父和妻子相继离世,使得穆罕穆德失去了庇护。到了公元622年穆罕穆德又险些在围捕中被杀,之后逃到了麦地那。在麦地那,穆罕穆德逐渐从一个宗教领袖演变成宗教和世俗的双面领袖,逐渐的组织起了各个部落,此时的阿拉伯才逐渐有了阿拉伯帝国的雏形。公元627年,穆罕穆德的军队攻破了围攻麦地那的麦加军队,穆罕穆德的势力终于站住了脚跟。第二年穆罕穆德率领1600名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被倭马亚家族拦在边境线上,而后双方达成协议,穆斯林可以去麦加朝觐。但到了630年的11月,麦加联军毁约攻击了穆罕穆德的盟友,协议就此撕碎。630年1月1日,穆罕穆德率兵叩城,麦加的贵族眼看实力悬殊便直接投降。伊斯兰教成为了阿拉伯半岛上的主流宗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人民。


逐鹿中东
阿拉伯人的崛起引起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警觉,他们开始对阿拉伯人施加压力。而公元632年穆罕穆德的死亡所留下的继承人问题导致了新的动荡,穆罕穆德的堂弟阿里为首的辅士派,和第二人妻子的父亲伯克尔所代表的迁士派开始了针对继承权的斗争。随着冲突的升级逐渐形成了支持阿里的什叶派和支持其他人的逊尼派,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千年之争也由此开始。在争斗中,伯克尔取得了胜利成为了第一任哈里发,阿拉伯进入了四大哈利法时期。伯克尔死后,奥马尔,奥斯曼和与伯克尔争斗的阿里相继被推选成为哈里发主持军政大权,阿拉伯人在这段时间逐渐崭露头角占领了中东的大部分地区,并且消灭了古埃及文明。

公元661年阿里死后,人们推举阿里的儿子哈桑为新一任哈里发,但与此同时权臣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也自称哈里发,哈桑不愿看见阿拉伯分裂被逼着让出了哈里发之位。穆阿维叶上台后改推举制为世袭制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尽管倭马亚王朝仅仅存在了不到一个世纪,但是他的疆土却是阿拉伯历史上最大的,西班牙南部的清真寺就是倭马亚王朝以及后倭马亚王朝统治西班牙时期修建的。

公元750年腐败的倭马亚家族终于被不满的人民推翻,穆罕穆德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公元751年著名的怛罗斯之战爆发,阿拔斯王朝力克当年的大唐帝国,这一场战争使得东西方的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随后的80年里阿拔斯王朝达到了极盛,而后便开始衰落,各地群雄并起,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范围甚至一度只有首都巴格达所在的两河流域以及中西亚边境的印度地区,甚至在公元909年在北非地区存在一个什叶派主导的法蒂玛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并立。13世纪末,蒙古铁骑席卷全球,阿拔斯王朝也最终死于蒙古铁骑之下。阿拉伯帝国的强盛也导致了中东地区其他宗教的衰落,例如前文提到的在萨珊波斯时期被奉为国教的琐罗亚斯德教以及摩尼教等都长期处于伊斯兰教的压力下艰难生存,目前伊朗仍然还保有少量的琐罗亚斯德教的拜火庙。

蒙古人退去后,伊斯兰教重新占领了中东地区并形成了三个强大的帝国,分别是占领了北非,新月沃土以及现今土耳其及希腊的奥斯曼帝国,盘踞在伊朗地区的沙发维帝国和现今巴基斯坦和印度北方恒河流域的莫卧儿帝国。随着欧洲文明的崛起,三大帝国也慢慢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并分裂成了现今的伊斯兰教诸国。
现如今由于巴以冲突使得很多人认为伊斯兰教是一种排他的宗教,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在早期阿拉伯人的统治下,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众在中东的土地上相处的非常和谐,直到十字军东征时期才开始有了圣战的概念,而十字军东征本身也是罗马教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掀起的战争。如今的巴以冲突的背后是二战后英国将巴勒斯坦地区的土地同时许给了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导致的冲突,其本质是帝国主义对其他国家的压迫,两国人民都是牺牲品。

本期是中东宗教史的最后一期。下一期我们将回到一千年的华夏大地,一览当时文人墨客们充满波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