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说丧偶式育儿前,先照照镜子
昨天在育儿战略忽悠总局群(已永久关停)聊到了一个“丧偶式育儿”的话题。
我们经常听到这种事情,基本是爸爸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缺位,不负责任。我相信这种事情不少,因为许多男人是没有责任心的,甚至出轨的都不少。
一位群友说到另一个极端,“爸爸受不了妈妈鸡娃太过分,天天吼孩子,离婚”。还有群友提到一个群的妈妈们都在吐槽老公,不够给力。
男人们真的那么不堪吗?那么普遍吗?
我觉得不是。大多数妈妈们吐槽,应是嫌弃不够给力,不够贴心,稍微有点粗糙了而已,没有方向性的大问题。我妈这把年纪了,都还吐槽我爸。作为男人,我很清楚,男人身上的槽点太多,无论多大年纪都需要被好好教育。
吐槽说明一切都还好,如果一个男人不被吐槽了,那才说明这个男人问题大了,或者女人对这个男人彻底失望了。我认识一个博主,一直在分享家庭生活,从不吐槽老公,最后突然爆出离婚,然后火速和新欢在一起了。
道德经讲,“正言若反”,能被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没被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多得难以想象。我们总是听到女人在谈“丧偶式育儿”,但是极少有人去采访这些“人偶”,男人们的声音被淹没了。只要男人不说话,女人就是对的吗?
而那些家庭幸福的女人,她们会到处宣扬自己的幸福吗?真正不幸的女人,会到处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伤口吗?
你如果知道我小时候冬天穿着拖鞋去上学,会认为我的童年生活得很惨吗?
不是这样的,我有鞋子穿,但是不好看,而且觉得穿鞋麻烦,才不穿的。这是小小男子汉的倔强,也有点愚蠢。
我们太习惯通过片面之词和表面现象去认识现实了,所以我不喜欢八卦。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刀切。
鲁莽、天真、冲动、毛躁,是男人的天性。这个天性可以被修正,但不能被抹灭。所以有句话说,男人永远是孩子。我妈总是和我说,“你爸像孩子,要骗、要哄的”。
在女人的角度看来,这可能是缺点,但也是男人可爱的地方。如果一个男人身上还有完美的女人气质,他一个人过不香吗?
所以理解这个性别差异,理解万岁。而且男人是非常好骗的、好哄的,一件小玩具,一句真诚的夸奖,一个小礼物,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很容易引导男人往好的方向去走。
因为男人基本是发散的气质,而不是内敛的气质,不能被压制,得鼓励,一被压制就憋屈,或者就要爆发冲突。柔能克刚,请试着用委婉的方式去对待男人,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不过现阶段确实有不少妈宝男,这要怪他妈没教好。但我也只在网上见过,我身边没有妈宝男,都是挺有责任心的。
我平时写文章提到我妈较多,我爸很少。因为我爸在我小学二年级之后,就比较缺位了。我记得两件事:一是我五岁在家里玩火,被我爸用拖鞋打,拖鞋都打烂了;二是他和我奶奶吵架,气得砸坏了几扇窗。所以我就开始很怕我爸了,不像之前那么亲昵了,甚至都不想和他在一块。再加上五年级的时候他就出去深圳谋生了,一年在家的日子不超过半个月,基本是我妈负责四个孩子和里外各种事务。
但我爸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虽然平时没有怎么见到,但是关键的事情,他都是要亲自做的。比如我上初中要换学校,他就跑回来带我去校长亲戚家里;初一暑假阑尾炎,做手术的第二天他就回来了,知道没事,还在医院陪护一晚再回去深圳;高中到市里上学,也是带着我去他高中老师的家里托关系,让安排个比较好的宿舍。
虽然他没什么本事,没给我们什么好的物质条件,我妈好多年都没买过新衣服,但是一个父亲的责任他是做到的了。他这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命运,做什么行业都做不久,命运多舛。大概是我的出生花光了他所有运气吧,我看照片知道之前家里日子还是很好的,建了三层楼还能借钱给我大伯。
我们读书期间,日子是过得非常拮据,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的教育,不像其它家庭就早早让子女辍学了。我还记得,有段时间他没固定工作,时不时半夜就去码头给人搬货,说是3000箱,和一个叔叔两个人接力,就为了挣300块。早上回来倒头就睡,到下午两三点。那段时间我好怕他死掉,经常跑去用手指放在他鼻子下面看有没有呼吸。我才不到十五岁,我爸就是我的天。天塌了,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了。
虽然我和我爸冷淡了好多年,但工作以后慢慢就能体会到他当年的艰辛之处了。所以他这种不服输、负责到底、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情,也塑造了我的气质。而我小时候是妈妈和外婆带的多,气质中就既有阳刚的部分,又有阴柔的部分。以前是偏阴柔的,随着历练,慢慢阳刚的部分占了主要部分。
如果说妈妈是孩子的基础,那么爸爸就是给孩子引导方向的。以我个人的观察,妈妈在细节上做得比较好,大方向则是爸爸做得比较好。一个家庭,如果能各司其职,那么运行就会比较顺畅,哪怕物质条件差一点都可以过得很好。
现实主要是角色的错位,有些妈妈过于强势一定要掌控方向,有些爸爸则太过昏庸烂泥扶不上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个大家可以好好去思考一下。
至于环境中有很多太烂的事情,其实我们是可以不用关注的,大多数人的家庭生活都是比较平凡的,没有那么精彩。就算全世界都很烂,又如何,不要去和别人比烂。把自己做好,先修身,后齐家。大多数男人是没有受过培训的,组建新家庭以后还得重新培训,不可能像女人一样考虑周到。实在是遇人不淑,没得挽回,那么当断则断,也是一种选择。
目前一般鸡娃焦虑是妈妈居多,爸爸反倒相对淡定,这算是一种平衡。如果两个人都很着急,那么孩子可就受罪了。而我们也看到那种双重高压家庭长大的孩子,就算很优秀,也未必很健康。没有健康,又怎能谈得上真正的优秀呢?
我讲句公道话,大多数鸡娃焦虑是没道理的,主要是对教育规律把握的不准确。
我也不想谈渣男,我们普通人只能骂一骂,对自己的生活毫无作用。甚至有些人会对号入座,被自媒体给蛊惑了,认知出现偏差了。大多数人就是被无关紧要的八卦,给耽误了。有这闲工夫八卦,还不如多学习,提高自己。
一个成功的家庭,必然是有共同目标,然后各司其职的。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何况有些妈妈未必就是诸葛亮,可能甚至是猪哥亮呢?
掌控教育大方向的人,一定不能是焦虑的,丧失冷静的那个人。我们不能被政治正确所绑架,不能被情绪裹挟,一定要实事求是。
想一下,每天你有多少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情绪上,各种八卦上。你虚度了多少光阴?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无论是提升你自己,还是更好地教育你的孩子。
那些育儿文章都是写给女人看的,男人极少能看进去的。(我的读者超过80%是女性)男人从来都是比较自信甚至自大的,不会去相信没权威的人事物。那些育儿博主,有哪一个是真正成功的吗?没有一个。
真正的成功者,也成功将孩子教育为成功者,写的教育书,几乎没人看,没人知道。
我以前认识一位硅谷投资大佬,林富元,当时已经70岁了。事业非常成功,三次大胜,三次大败,几个子女也是非常优秀。他写了一本书《成功者的教养学》,你们能找到就买来看。
我本来可以不说这些的,我可以迎合女人们的情绪,用一个个男人的罪证去证明女人的正确。
但这不是事实!我们中国的男人是全世界男人中最优秀的群体,我在我父亲和祖父,以及其他男人身上看到了这一点。那些渣男,不仅女人唾弃,男人也会唾弃,在这一点上男人和女人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都说同气相求,臭味相投。如果想要一个理想的队友,那么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足够理想的队友呢?
我们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容易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把过错推给别人。有些人就是一直抱怨、抱怨,却从来不做任何事情去改变现状。我很早就发现自己有这种倾向,所以古人讲“每日三省乎己”,是多么的智慧。
要务实,不能务虚。从自己做起,先改变自己,才能影响他人。
实干兴家,空谈误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