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宝遗事作者:王仁裕 后周

卷一
玉有太平字
开元元年,内中因雨过地润微裂,至夜有光,宿卫者记其处所,晓乃奏之。 上令凿其地,得宝玉一片,如柏板样,上有古篆“天下太平”字,百僚称贺,收 之内库。
步辇召学士
明皇在便殿,甚思姚元崇论时务。七月十五日,苦雨不止,泥泞盈尺。上令 侍御者抬步辇召学士来。时元崇爲翰林学士,中外荣之。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 此者,未之有也。
赐箸表直
宋璟爲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虽受 所赐,莫知其由,未敢陈谢。帝曰:“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 之直也。”璟遂下殿拜谢。
截镫留鞭
姚元崇初牧荆州,三年,受代日,阖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小使去,所乘之 马鞭、镫,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新牧具其事奏之,诏褒美焉,就赐中金一千 两。
惭颜厚如甲
进士杨光远,惟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 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曰:“杨 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
七宝山座
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装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 升焉。惟张九龄论辨风生,升此座,馀人不可阶也。时论美之。
痴贤
右拾遗张方回,精神不爽,时人呼爲“痴汉子”。每朝政有失,便抗疏论之, 精彩昂然,进不惧死。明皇尝谓:“右拾遗张方回,忠贤人也。”
蜂蝶相随
都中名姬楚莲香者,国色无双,时贵门子弟争相诣之。莲香每出处之间,则 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
扫雪迎宾
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僕人自本家坊巷口,扫雪爲径路,躬亲 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爲暖寒之会。
梦虎之妖
周象者,好畋猎,后爲汾阳令,忽梦一乳虎相逼,惊而睡觉,因兹染疾。后有僧海宁者,因过象门,谓邻叟曰:“此居有妖气,久则不可救也。”邻叟遂闻 于象。象召僧令视之,僧曰:“当与君禳之。”遂择日设坛,持剑禹步诵咒。自大门而入至于寝所,绕患人数遍而叱之,忽于床下作一虎声,家人悉惊奔散。周 象亦不觉投床下,伏死于地。僧以水噀之,须臾如故。
记事珠
开元中张説爲宰相,有人惠説二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 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説秘 而至宝也。
游仙枕
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製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 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爲“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
随蝶所幸
开元末,明皇每至春月,旦暮宴于宫中,使妃嫔辈争插豔花。帝亲捉粉蝶放 之,随蝶所止幸之。后因杨妃专宠,遂不复此戏也。
记恶碑
卢奂累任大郡,皆显治声,所至之处,畏如神明。或有无良恶迹之人,必行 严断,仍以所犯之罪,刻石立本人门首,再犯处于极刑。民间畏惧,绝无犯法者。 明皇知其能官,赐中金五十两,玺诏褒谕焉。故民间呼其石爲“记恶碑”。
自暖杯
内库有一酒杯,青色而有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于杯足上有缕金字,名曰 “自暖杯”。上令取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次如沸汤,遂收于内藏。
辟寒犀
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 然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进 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厚赐之。
传书鸽
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寄之处 飞往投之。九龄目之爲“飞奴”。时人无不爱説。
牵红丝娶妇
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正欲纳爲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 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爲婚。”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 随夫贵达也。
豪友
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各以延约四方多士,竞 于供送,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爲“豪友”。
唤铁
太白山有隐士郭休,字退夫,有运气绝粒之术。于山中建茅屋百馀间,有白 云亭、炼丹洞、注易亭、修真亭、朝元坛、集神阁。每于白云亭与宾客看山禽野 兽,即以槌击一铁片子,其声清响,山中鸟兽闻之集于亭下,呼爲“唤铁”。
鹦鹉告事
长安城中有豪民杨崇义者,家富数世,服玩之属,僣于王公。崇义妻刘氏有国色,与邻舍儿李弇私通,情甚于夫,遂有意欲害崇义。忽一日,醉归寝于室中,刘氏与李弇同谋而害之,埋于枯井中。其时僕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隻在堂前架上。洎杀崇义之后,其妻却令童僕四散寻觅其夫,遂经府陈词,言其夫不归,窃虑爲人所害。府县官吏日夜捕贼,涉疑之人及童僕辈经拷捶者百数人,莫究其 弊。后来县官等再诣崇义家检校,其架上鹦鹉忽然声屈。县官遂取于臂上,因问其故。鹦鹉曰:“杀家主者,刘氏、李弇也。”官吏等遂执缚刘氏,及捕李弇下 狱,备招情款。府尹具事案奏闻,明皇歎讶久之。其刘氏、李弇依刑处死,封鹦鹉爲“绿衣使者”,付后宫养喂。张説后爲《绿衣使者传》,好事者传之。
瑞炭
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馀,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 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迫人而不可近也。
敲冰煮茗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晶莹者 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物外之游
王休高尚,不亲势利,常与名僧数人,或跨驴,或骑牛,寻访山水,自谓结 “物外之游”。
花妖
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 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豔各异。帝谓左右曰:“此花木之妖, 不足讶也。”
花上金铃
天宝初,甯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诸王弗如也。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 丝爲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制铃索以惊之,盖 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
妖烛
甯王好声色,有人献烛百炬,似腊而腻,似脂而硬,不知何物所造也。每至 夜筵,宾妓间坐,酒酣作狂,其烛则昏昏然如物所掩,罢则複明矣,莫测其怪也。
七宝砚炉
内库中有七宝砚炉一所,曲尽其功。每至冬寒砚冻,置于炉上,砚水自消, 不劳置火。冬月帝常用之。
梦玉莺投怀
张説母梦有一玉莺,自东南飞来,投入怀中,而有孕生説。果爲宰相,其至 贵之祥也。
馋鱼灯
南中有鱼,肉少而脂多,彼中人取鱼脂炼爲油,或将照纺织机杼,则暗而不 明。或使照筵宴,造饮食,则分外光明。时人号爲“馋鱼灯”。
助娇花
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冠上,曰:“此个花尤能助娇 态也。”
照病镜
叶法善有一铁镜,鉴物如水。人每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脏腑中所滞之物。 后以药疗之,竟至痊瘥。
助情花香
明皇正宠妃子,不视朝政,安禄山初承圣眷,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 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帝秘之曰:“此 亦汉之慎恤胶也。”
眼色媚人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 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 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锺爱也。
卷二
警恶刀
贵妃父杨玄琰,少时尝有一刀,每出入于道途间,多佩此刀。或前有恶兽、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玄琰宝之。
梦中有孕
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致。”时人无不讥诮也。
金笼蟋蟀
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
烛奴
申王亦务奢侈,盖时使之然。每夜宫中与诸王、贵妃聚宴,以龙檀木雕成烛跋,童子衣以绿衣袍,系之束带,使执画烛列立于宴席之侧,目爲“烛奴”。诸官贵戚之家,皆效之。
醒醉草
兴庆池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殷。有一人醉过于草傍,不觉失其酒态。后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爲“醒醉草”。
盆池鱼
明皇以李林甫爲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只如林甫爲相,然宠擢出宸衷。臣恐他日之后,祸延宗社。”帝意不悦。忽一日,帝曲宴近臣于禁苑中,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林甫曰:“赖陛下恩波所养。”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他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帝甚不悦。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
看花马
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僕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时驻马而饮。
香肌暖手
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称爲“暖手”,常日如是。
金衣公子
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爲“金衣公子”。
花裀
学士许慎选,放旷不拘小节,多与亲友结宴于花圃中,未尝具帷幄,设坐具,使童僕辈聚落花铺于坐下。慎选曰:“吾自有花裀,何消坐具。”
销恨花
明皇于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日逐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醉舆
申王每醉,即使宫妓将锦彩结一兜子,令宫妓辈抬舁归寝室。本宫呼曰“醉舆”。
妓围
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御寒气,自呼爲“妓围”。
风流薮泽
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爲风流薮泽。”
依冰山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陝州人也,方学有文名,志气高大,未尝干谒权贵。或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右相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时人美张生见几。后年张生及第,释褐授华阴尉。时县令、太守俱非其人,多行不法。张生有吏道,勤于政事,每申举之日,则太守、令、尹抑而不从。张生曰:“大丈夫有凌霄直上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撞头不得。”遂拂衣长往,归遁于嵩山。
禽拥行车
李元紘,开元初年爲邑令,赋役平允,不严而治,大有政声。迁润州司马,出郊百里,士民号泣遮路,禽兽之类,飞拥行车。有诏褒美之。
镜影成相字
朱璟未第时,因于日中览镜,见镜中有影成一“相”字。自此愈修相业,后如其志。
知更雀
裴耀卿勤于王政,夜看案牍,昼决狱讼。常养一雀,每夜至初更时有声,至五更则急鸣,耀卿呼爲“知更雀。”又于厅前有一大桐树,至晓则有群鸟翔集,以此爲出厅之候,故呼爲“报晓鸟”。时人美焉。
枯松再生
明皇遭禄山之乱,銮舆西幸,禁中枯松複生,枝叶葱茜,宛若新植者。后肃宗平内难,重兴唐祚,枯松再生,祥不诬矣。
颠饮
长安进士郑愚、刘参、郭保衡、王冲、张道隐等十数辈,不拘礼节,旁若无人。每春时选妖妓三五人,乘小犊车,诣名园曲沼,藉草裸形,去其巾帽,叫笑喧呼,自谓之“颠饮”。
选婿窗
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有一小窗,饰以杂宝,幔以绦妙。常日使六女坐于窗中,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
四方神事
姚元崇爲宰相,忧国如家,爱民如子,未尝私于喜怒,惟以忠孝爲意。四方之民,皆画元崇之真,神事焉,求之有福。
立有祸福
卢奂爲陝州刺史,严毅之声,闻于关内。玄宗幸京师,次陝城,顿知奂有神政,御笔赞于厅事曰:“专城之重,分陝之雄,仁虽惠爱,性实谦冲。亦既利物,存乎匪躬。斯爲国宝,不坠家声。”寻除兵部侍郎。陝州之民多有淫祀者,州之士民相语曰:“不须赛神明,不必求巫祝,尔莫犯卢公,立便有祸福。”
移春槛
杨国忠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以板爲底,以木爲轮,使人牵之自转,所至之处,槛在目前,而便即歎赏,目之爲“移春槛”。
冰山避暑
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爲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也。
戏掷金钱
内庭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金钱爲戏,盖孤闷无所遣也。
射团
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篮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食也。都中盛于此戏。
探官
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面玺,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爲戏笑。
撤去灯烛
苏頲与李乂对掌文诰,玄宗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
刀枪自鸣
武库中刀枪自鸣,识者以爲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之乱,大驾西幸之应也。
富窟
王元宝,都中巨豪也。常以金银叠爲屋壁,上以红泥泥之。于宅中置一礼贤室,以沉檀爲轩槛,以碔砆甃地面,以锦文石爲柱础,又以铜线穿钱甃于后园花径中,贵其泥雨不滑也。四方宾客,所至如归。故时人呼爲“王家富窟”。
牀畔香童
元宝好宾客,务于华侈,器玩服用,僣于王公,而四方之士尽归而仰焉。常于寝帐床前,雕矮童二人,捧七宝博山炉,自暝焚香彻晓,其骄贵如此。
龙皮扇
元宝家有一皮扇子,製作甚质。每暑月宴客即以此扇子置于坐前,使新水洒之,则飒然风生。巡酒之间,客有寒色,遂命彻去。明皇亦尝差中使去取看,爱而不受。帝曰:“此龙皮扇子也。”
梦笔头生花
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
醒酒花
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官,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递嗅其豔。帝曰:“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豔,尤能醒酒。”
蛛丝卜巧
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于小合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爲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夜明杖
隐士郭休,有一拄杖,色如朱染,叩之则有声。每出处遇夜,则此杖有光,可照十步之内。登危陟险,未尝足失,则杖之力焉。
卷三
郡神迎路
张开爲荆州刺史,至郡界,风雨暝晦,不辨面目,惟闻空中有殿喝之声。相次云中,有衣紫披甲胄者十数人。开问其故,对曰:「某荆州内外所主之神,久仰使君令名,故相率迎引到任。」谒庙后,各致谢,及建饰庙貌。自此政誉尤善也。
县妖破胆
李杲迁洛阳令,严刑峻法,民吏畏服。县之积弊,杲尽革之。逾月之中,县务清简。时有进士刘兼,赴举上都,舍于村邸,至夜中,闻户外街衢中有数人相语曰:「李令今古正人也。吾辈见其行事威猛,令人破胆,此中不可久居,宜迁于他邑,可求血食也。」兼讶其事,遂启门视之,寂无影响,方知乃邑之妖神也。兼遂画《赞》一首于村邸之壁,云:「狡吏畏威,县妖破胆,好录政声,闻于御览。」后明皇旌其能,赐金百两及章服焉。
泥金帖子
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寝削此仪也。
喜信
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书中,至乡曲姻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
被底鸳鸯
五月五日,明皇避暑游兴庆池,与妃子昼寝于水殿中。宫嫔辈凭栏倚槛,争看雌雄二鸂鶒戏于水中。帝时拥贵妃于绡帐内,谓宫嫔曰:「尔等爱水中鸂鶒,争如我被底鸳鸯。」
半仙之戏
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鞦韆,令宫嫔辈戏笑以爲宴乐。帝呼爲「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
相风旌
五王宫中各于庭中竖长杆,挂五色旌,于杆头旌之四垂,缀以小金铃。有声即使侍从者视旌之所向,可以知四方之风候也。
占雨石
学士苏頲有一锦纹花石,镂爲笔架,置于砚席间。每天欲雨,即此石架津出如汗,逡巡而雨。以此常爲雨候,固无差矣。
向火乞儿
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争求富贵,惟九龄未尝及门,杨甚衔之。九龄尝与识者议曰:「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中,祸不远矣。」果然,因禄山之乱,附炎者皆罪累,族灭不可胜数。九龄之先见信夫,神智博达也。「向火」,言附炎也。
结棚避暑
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家世巨豪,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财重义,有难必救,真慷慨之士,人皆归仰焉。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绮结爲凉棚,设坐具召长安名妓问坐,递相延请爲避暑之会。时人无不爱美也。
冰箸
冬至日大雪,至午雪霁,有晴色,因寒所结簷溜皆爲冰条。妃子使侍儿敲下二条看玩。帝自晚朝视政回,问妃子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答曰:「妾所玩者,冰箸也。」帝谓左右曰:「妃子聪慧,此象可爱也。」
鸡声断爱
长安名妓刘国容,有姿色,能吟诗,与进士郭昭述相爱,他人莫敢窥也。后昭述释褐授天长簿,遂与国容相别。诘旦赴任,行至咸阳,国容使一女僕驰矮驹齎短书云:「欢寝方浓,恨鸡声之断爱;恩怜未洽,歎马足以无情。使我劳心,因君减食。再期后会,以结齐眉。」长安子弟多诵讽焉。
占风铎
岐王宫中,于竹林内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玉片子相触之声,即知有风,号爲「占风铎」。
山猿报时
商山隐士高太素,累征不起,在山中构道院二十馀间。太素起居清心亭下,皆茂林秀竹,奇花异卉。每至一时,即有猿一枚,诣亭前鞠躬而啼,不易其候。太素因目之爲「报时猿」。其性度有如此。
游盖飘青云
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间地。故学士苏頲应制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帝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頲之巾上。时人荣之。
红冰
杨贵妃初承恩召,与父母相别,泣涕登车。时天寒泪结爲红冰。
投钱赌寝
明皇未得妃子,宫中嫔妃辈,投金钱赌侍帝寝,以亲者爲胜。召入妃子,遂罢此戏。
精神顿生
明皇每朝政有阙,则虚怀纳谏,大开士路。早朝百辟趋班,帝见张九龄,风威秀整,异于众僚。谓左右曰:「朕每见九龄,使我精神顿生。」
口案
张九龄累曆刑狱之司,无所不察。每有公事,赴本司行勘,胥吏辈未敢讯劾,先取则于九龄。囚于前面分曲直,口撰案卷,囚无轻重,咸乐其罪。时人谓之「张公口案。」
言刑
燕公説,有宰辅之才,而多诡诈,复贪财贿。时亦多之,亦污之。每中书议事,及众僚巡厅,或有所忤,立便叱駡,爲众所嫌。故朝彦相谓曰:「张公之言,毒于极刑。」言好面辱人也。
销魂桥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爲离别之地。故人呼之爲「销魂桥」。
逐恶如驱蚊蚋
袁光庭,累典名藩,皆有异政。明皇谓宰辅曰:「袁光庭性逐恶,如扇驱蚊蚋。」
歇马杯
长安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民,当大路市酒,量钱数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与行人解之。故路人号爲「歇马杯」。
吹火照书
苏頲,少不得父意,常与僕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又患无灯烛,常于马厩灶中,旋吹火光,照书诵焉。其苦学如此,后至相位。
金牌断酒
安禄山受帝眷爱,常与妃子同食,与所不至。帝恐外人以酒毒之,遂赐金牌子系于臂上。每有王公召宴,欲沃以巨觥,禄山即以牌示之云:「准敕断酒。」
文阵雄帅
张九龄,常览苏頲文卷,谓同僚曰:「苏生之俊瞻无敌,真文之雄帅也。」
射飞毛
羽林将刘洪,喜骑射,常对御,使人于风中掷鹅毛,洪连箭射之,无有不中。帝赏歎厚赐焉。
泪妆
宫中嫔妃辈施素粉于两颊,相号爲「泪妆」,识者以爲不祥,后有禄山之乱。
索斗鸡
李林甫爲性狼狡,不得士心,每有所行之事,多不协群议,而面无和气,国人谓:「林甫精神刚戾,常如索斗鸡。」
肉阵
杨国忠,于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气相暖,故谓之「肉阵」。
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钜贾任宗,爲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书不达。绍兰目睹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径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常当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头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繫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复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説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灯婢
甯王宫中,每夜于帐前罗列木雕矮婢,饰以彩绘,各执华灯,自昏达且。故目之爲「灯婢」。
解语花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油幕
长安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于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
斗花
长安士女于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爲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
裙幄
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爲宴幄。其奢逸如此也。
凤炭
杨国忠家,以炭屑用蜜捏塑成双凤,至冬月则燃于炉中。及先以白檀木铺于炉底,馀灰不可参杂也。」
卷四
文帅
明皇常谓侍臣曰:「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乞巧楼
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爲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吸花露
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尝凌晨独游后苑,傍花树,以手举枝,口吸花露,藉其露液润于肺也。
含玉兼津
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于口中。盖藉其凉津沃肺也。
红汗
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金函
明皇忧勤国政,谏无不从。或有章疏规讽,则探其理道优长者,贮于金函中,日置座右,时取读之,未尝懈怠也。
击鉴救月
长安城中,每月蚀时,士女即取鉴向月击之,满郭如是。盖云救月蚀也。
歌直千金
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肉腰刀
李林甫妒贤嫉能,不协群议,每奏御之际,多所陷人。众谓林甫爲「肉腰刀」。又云林甫尝以甘言诱人之过,谮于上前。时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谓曰:「李公虽面有笑容,而肚中铸剑也。」人日憎怨,异口同音。
隔障歌
甯王宫有乐妓宠姐者,美姿色,善讴唱。每宴外客,其诸妓女尽在目前,惟宠姐客莫能见。饮及半酣,词客李太白恃醉戏曰:「白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肴醉饱,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示于众!」王笑谓左右曰:「设七宝花障。」召宠姐于障后歌之,白起谢曰:「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
楼车载乐
杨国忠子弟恃后族之贵,极于奢侈,每游春之际,以大车结彩帛爲楼,载女乐数十人,自私第声乐前引出,游园苑中,长安豪民、贵族皆效之。
猧子乱局
一日,明后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奏琵琶,妃子立于局前观之。上欲输次,妃子将康国猧子放之,令于局上乱其输赢。上甚悦焉。
决云儿
申王有高丽赤鹰,岐王有北山黄鹘,上甚爱之。每弋猎,必置之于驾前,帝目之爲「决云儿」。
长汤十六所
华清宫中除供奉两汤外,而别更有长汤十六所,嫔御之类浴焉。
锦雁
奉御汤中,以文瑶密石,中央有玉莲汤,泉涌以成池,又缝锦绣爲凫雁于水中。帝与贵妃施鈒镂小舟,戏玩于其间。宫中退水出于金沟,其中珠缨宝络流出街渠,贫民日有所得焉。
夜明枕
虢国夫人有夜明枕,设于堂中,光照一室,不假灯烛。
金鸡障
明皇每宴,使禄山坐于御侧,以金鸡障隔之。
百枝灯树
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
千炬烛围
杨国忠子弟,每至上元夜,各有千炬红烛,围于左右。
有脚阳春
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人咸谓璟爲「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粲花之论
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醉圣
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爲「醉圣」。
灵鹊报喜
时人之家闻鹊声者,皆爲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走丸之辩
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坡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探春
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爲探春之宴。
冰兽赠王公
杨国忠子弟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爲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惟张九龄不受此惠。
嚼麝之谈
甯王骄贵,极于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沉麝,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
醉语
李林甫,每与同僚议及公直之事,则如痴醉之人,未尝问答。或语及阿徇之事,则回应如流。张曲江尝谓宾客曰:「李林甫议事,如醉汉语也,不足言。」
暖玉鞍
岐王有玉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而此鞍在上,坐如温火之气。
百宝栏
时杨国忠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数本,植于家。国忠以百宝妆饰栏楯,虽帝宫之美,不可及也。
四香阁
国忠又用沉香爲阁,檀香爲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爲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客于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沉香之亭,远不侔此壮丽也。
任人如市瓜
明皇名诸学士宴于便殿,因酒酣,顾谓李白曰:「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明皇笑曰:「学士过有所饰。」
雪刺满头
宋璟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颔。雪刺满头,求退归耕,养慵岩穴,乐生尧世,死荷圣恩。」
忍字
光禄卿王守和,未尝与人有争,尝于几案间大书「忍」字,至于帏幌之属,以绣画爲之。明皇知其姓字,非时引对,问曰:「卿名守和,已知不争,好书忍字,尤见用心。」奏曰:「臣闻坚而必刚,刚则必折,万事之中,忍字爲上。」帝善,赐帛以旌之。
风流阵
明皇与贵妃,每至酒酣,使妃子统宫妓百馀人,帝统小中贵百馀人,排两阵于掖庭中,目爲「风流阵」。以霞帔锦被张之爲旗帜,攻击相斗,败者罚之巨觥,以戏笑。时议以爲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天意人事,不偶然也。
望月台
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后经禄山之乱,不复置焉,惟有基址而已。
竹义
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牙笋未尝相离,密密如栽也。帝因与诸王閒步于竹间,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生贰心,怀离间之意,睹此可以爲鉴。」诸亲王皆「唯唯」,帝呼爲「竹义」。
美人呵笔
李白于便殿对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冻笔莫能书字。帝敕宫嫔十人侍于李白左右,令执牙笔呵之,遂取而书其诏。其受圣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