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片源和公开销售的BD画质一样吗?巨幕上的播放码率是多少

前言
本段文字最早发于某小圈子内部论坛。后由于有人提起近期(2023年8月)某争议UP对于「家庭影院」不切实际的描述,涉及这一问题,索性发到公共平台,也希望能对有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知乎,已附链接,感兴趣可以前往原文查看。如作者不希望公开,请联系我删除。
Q1: 影院拿到的动漫盘和公开销售的BD画质一样吗
A1:显然不一样。影院放映用的拷贝,目前最常见的是DCP封装[1],视频轨就是JPEG2000编码的图像序列。无帧间编码(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说母带默认ProRes)的损耗,同时介质的码率限制宽松很多(取决于硬盘速度,而且可以RAID)。
查到一篇回答,目前的标准是平均码率250Mbps以下[2]。
这一数字,直接跟BD的30~40Mbps比并不公平。原因是,BD源是要由母带(版)经过AVC/HEVC的帧间编码压缩的[3]。这也就意味着BD源在原理上,就会比帧内编码体积小出许多。但正如我在前面的文章[4]里说的,码率虽然不一定就和画质成正比,但却能决定质量上限,换句话说,就是处理的冗余。那么同样,再考虑到少了一层BD压盘的编码损失,那么理论上院线源画质优于BD源应当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当然了,众所周知,特别是在日本动画上,BD碟片发行版往往会有画面修正或者其他调整,那么这些调整的引入,自然也会带来不同。当然,到底是码率宽容度、无二次压制损失的影响大,还是后期修正对画面的影响大,这个就要靠各位用自己眼睛收货了。
Q2: 巨幕上播放码率是多少
A2:前面提到了250Mbps这个数字。这也是DCP封装标准规定的上限。
此前有幸接触某动画电影国内发行方的点映。当时就是直接拿的未加密ProRes来放。跟负责人打听了一下,100多G。按120GB/100分钟来算,就是160Mbps。ProRes同为帧内编码,还是比较有参考性的。
当然了,如果涉及4K、3D之类的,体积会显著增加。
比如,阿凡达:水之道48帧版的有590多个G,24帧版也有300多G[5]。通常来说在80G~300G这个区间。对于音轨,容量在7G左右,码率为6500Kbps~7200Kbps[6]。
Q3: 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母带)资源流出
A3:单纯说有没有的话,还是有的。比如,Netflix 和 Production I.G 合作的那部实验性质短片「旭日」,就有官方提供的母带下载。
但是,如果说的是直接dump公映片源,那可以洗洗睡了。院线电影加密非常严格。中国大陆的情况,正规公映片源,需要登记在册的影院专用设备(意味着不好hack),向发行方申请跟设备绑定的密钥才能解密(利用密钥有效期还能限制上映期间,这就是密钥延期的来历)。放映时,自带写有哪个影院、哪台设备、哪个场次的数字水印,追责非常容易。
(群友:放映系统肯定是能Hack的,但是作案成本太高,收益又太低。)
之前就有过捡漏旧影院放映机,找内鬼借拷贝来盗摄(对,就算这样也不好dump出来,还是要盗摄),结果连着内鬼被一锅端。
当然主创或者发行方肯定是有直接导出的母带的(所谓白箱)。不然电影节、小规模试映怎么办。 但这种片源,你不可能说公开把源文件丢出来吧。真要这样以后还怎么在圈里混…… 就那几个人,点个头都知道谁干的。
再者,本身体积也是个问题。这种以百G为单位的母带根本就不适合传播和保存。何况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拿着最贵的设备,一帧帧趴在屏幕前面列文虎克看片儿。真拿母带出来真未必看得出跟BD源有多少差距。
以上。

[1] DCP标准可参考: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Cinema_Package。需要注意,是封装格式,也就是容器格式而非编码。关于编码和封装,可参考这篇扫盲:cv10593671
[2] 数字电影的拷贝格式是怎样的? - Kenneth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14263/answer/114776579
[3] 帧间编码,就是只记录关键帧之间的相似部分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大幅减少体积。自然会造成画面损失。同样可参考编码相关扫盲:cv10593671。
[4] 视频码率对视频质量有何影响?画面质量一定和码率成正比吗? cv12243628
[5] 岁暮归烟雨@zhihu,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71597/answer/2294313036
[6] DCP制作工坊@zhihu,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71597/answer/224542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