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考研复习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记真题

2022-07-21 22:40 作者:识库学习网  | 我要投稿

考点二:国内生产总值★★★★

1.重要概念(节选自识库学习网,完整版可跳转识库学习网阅读)

(1)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以国土原则作为统计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以国民原则作为统计原则。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国外净要素支付(NFP) ,即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 =GNP 一 NFP,或者GNP = GDP + NFP。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 (或货币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 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折算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如果已知GDP折算指数,就可以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其公式为:实际GDP =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注意:若无特别说明,产出指的是实际GDP。

(4) 流量与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产出总等于收入

产出是指整个社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中,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

5产出总等于支出

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企业未卖掉的产品是企业的存货投资,因此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

拓展:

(1)对二手商品的处理

GDP衡量现期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价值,因此二手商品的出售不作为GDP的一部分而包括进来。

(2)对存货的处理

①如果存货生产出来但是坏掉,对于GDP没有影响;

②如果存货没有坏掉而是准备下一年出售,那么当期GDP增加;

③出售存货与出售:二手商品的情况相类似,对当期的GDP没有影响。

(3)对住房服务与其他估算价值的处理

①估算价值是指对于有些不在市场上销售、不具有市场价格的产品价值的估计值,在决定住房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租赁者用租金购买住房服务,增加GDP;住在自己房子中的人也要计算“支付"给自己的“租金”,用市场租金来替代;

②很多其他耐用品的估算租金出于简化的目的并不被纳入GDP。

 

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四川大学2006研)

答: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 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稀缺(中央财经大学2000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研)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由于稀缺性的客观存在,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

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3.经济人(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中南大学2005研;江西财经大学2014研;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

答:经济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假设经济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 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

的。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4.需求价格弹性(复旦大学1997研;辽宁大学2001研;武汉大学2002、 2004研; 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电子科技大学2006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研;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东北大学2016研;山东大学2018研;贵州大学2018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 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5.恩格尔定律(青岛大学2001研;北京师范大学2001研;山东大学2003、 2015研;东北大学2004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4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2014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南京财经大学2014研;东北财经大学2014研;山东大学2015研;大连理工大学2018研;东北财经大学2019研)

答:恩格尔定律是指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规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恩格尔系数公式:

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6.比较静态分析(山东大学2011研)

答: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的分析方法。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

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论述题

1.简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中南大学2016研)

答:微观经济学既分析实证问题,也分析规范问题。实证问题涉及到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研究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两者都是经济学重要的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2)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两者的联系在于: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则以规范分析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往往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最终目标,而规范分析的结论往往又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

2.试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说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答: (1)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的单个消费者和生产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决策和生产决策,来说明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进而说明稀缺性的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目的是为了论证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即价格机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经济行为个体是进行自由的、分散化决策的理性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供求规律;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者行为理论或厂商理论;④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或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⑥福利经济学;⑦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而这三个层次都与价格因素有关:

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问题。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一个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是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决定的,这就必然涉及到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问题。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①“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是如何选择既定的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②“如何生产”取决于厂商的行为。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理性的厂商将选择要素的最优组合。

③“为谁生产”是一一个收入分配问题。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指使用要素所有者的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而收入又成为作为消费者的要素所有者获得消费品的基础。

 

3.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需求价格弹性的具体影

响是怎样的? (浙江工商大学2002研; 辽宁大学2003研;武汉大学2005研;昆明理工大学2010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西南大学2012研; 北京师范大学2018研;大连理工大学2018研;东北大学2018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 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种商 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反之,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

 




2023考研复习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记真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