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龄老人感冒:中医一付药身热即退。患者周先生81岁。因游公园

2023-05-09 19:54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高龄老人感冒:中医一付药身热即退。患者周先生81岁。因游公园回来,微有身热(摄氏三七度二),诊为感冒,用银翘解毒片治疗,经过四日不愈。询知四天来除低热外,无形寒头病、鼻塞流涕等证,但党肢体懒怠,不愿活动。平日大便偏搪,便时有窘迫感,余均正常。舌净,脉象虚绷带数。断为中气不足,由疲劳引起低热,不同于感冒,即拟补中益气汤加减,一剂,身热即退。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原为主治脾胃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病由脾胃中气不足而起,治疗当补益脾胃元阳之气,升阳举陷,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即为四君子汤之意,补中健脾,益气和胃,大补脾胃元阳之虚。黄芪补气于外,扶助卫气向内以固中气;党参补气于内,鼓舞中气而向外以驱邪,散敛相配,攻守结合,更添“脾之正药”(陈修园语)白术,药中“国老”甘草,而成峻补中气之祖剂。脾胃后天之气得补,则肾中先天之气自当徐徐而生。且又加入柴胡、升麻升提肝脾之气,以助下陷之清阳上升,而达上逆之浊阴自降之功,肝脾得升,肺胃自降,人体气机自然流通周身而无碍滞。另外方中佐以当归身,入于血分,与以上气分之药相伍,而有补血和营,调和气血之效;陈皮理气,防止补药太多壅滞气机。临床常以脾胃立论,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遗尿、癃闭、产后发热、乳泣、乳痈、阴吹、崩漏等等各种病症,皆能得心应手。 补中益气汤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促进功能,加强细胞代谢,具有特异性抵抗力,对心血管、胃肠、肝胆以及肿瘤均有积极影响,同时有一定的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能力,因此,对其适应证应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对于某些肿瘤、内脏下垂、肌肉麻痹所致斜视、眼睑下垂久治不愈者应配合外科治疗。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及气虚发热证: 1.脾胃气虚证。症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发热自汗,脉虚大无力。 2.气虚下陷证。症见久泻,或内脏下垂。 3.气虚发热证。症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或内脏下垂等为证治要点。 加减法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兼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兼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耆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现代适应证 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如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的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也可加减应用。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慢性肝炎多由乙、丙、丁3型肝炎急性期转变而来,凡病期超过半年,或乙、丙、丁3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者,或虽病史不明,但肝病理组织学或症状、体征、B超检查符合慢性肝炎均可定为慢性肝炎。由于肝脏肿大,汇管区出现不同程度炎症、肝小叶坏死,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肠道瘀血,可致消化道功能障碍及胸胁胀满等症状。 脱肛。脱肛即直肠脱垂,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第一个常见原因是因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以及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固定、支持作用减弱所致,多见于幼儿,营养不良、老年患者;第二个原因是腹压增高所致,多见于便秘、腹泻、久咳等;第三个原因是内痔、直肠息肉脱出牵拉直肠黏膜脱垂所致。主要病理改变是直肠下段黏膜层与肌层之间的结缔组织过于松弛,黏膜下层下移;严重者直肠周围结缔组织过于松弛,直肠壁全层下移,脱出的直肠黏膜可发生炎症、糜烂、溃疡和出血。临床表现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 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多见于胃下垂,当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称为胃下垂,主要是胃膈韧带与胃肝韧带无力、松弛以及腹壁肌肉松弛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与不适,X线钡餐检查可确诊。其他内脏脱垂的机制亦大同小异。

高龄老人感冒:中医一付药身热即退。患者周先生81岁。因游公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