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时,新娘子忽然对新郎说:“妾听说你文采了得,今晚便出个上联,若对得出,我便
新婚夜时,新娘子忽然对新郎说:“妾听说你文采了得,今晚便出个上联,若对得出,我便任由你差遣;若对不出,则好事难成!”新郎答应了,新娘说:“上联是‘等灯登阁各攻书’,还请对出下联。”
古时候,在江南小城,有一名远近闻名的才女,她的名字叫秀秀,秀秀出身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无奈是女儿身。
古代一直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秀秀的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母亲也出身书香之家,家里只有这么一个独女。
所以一直把她当成男孩养,并不逼着做女红之类的大家闺秀所做之事。
眼看着秀秀已经到了二八花季,有不少媒人前来为其说媒,所提之人大多是富商之家,但是秀秀却不中意。
这天,秀秀父亲对她说:“女儿啊,你希望找什么样的夫婿,为父也好给你张罗。”
秀秀说:“女儿只想找一个心意相通之人。”父亲又问:“女儿是否有心仪之人?”
秀秀回答说:“并无,但是我想以文会友,我出一个上联,有人对来满意的下联,我就同意。”秀秀父母看女儿执意要以对对子招夫婿,也就应允了。
于是,秀秀出了上联“荷风送香气”,有不少人对了下联,秀秀都不满意,直到后来有人对了下联:“竹露滴清响”,秀秀才觉得此句很符合意境。
话说这对出下联之人叫张武,慕名前来,对出下联,此后,张武便找了媒人去秀秀家提亲,秀秀很痛快地答应了。
三个月之后,两个人举行了婚礼,洞房花烛夜,秀秀对张武说:“我再出一上联,你对出下联,以后任由你差遣,如果对不出,则好事难成。”
说完,秀秀便出了上联:“等灯登阁各攻书”,张武思索了半天,无言以对,他悻悻地回了书房。
秀秀很纳闷,之前听人说自己的未婚夫很有才华,怎么连这个对子都对不了呢?即使对得不工整,总该不会拂袖而去吧!
其实,张武并非对出之前对子的那个人,张武有个堂兄叫张文,上次对也是堂兄对出来的。
但是张文人比较木讷,整天只知道读书,并不如张武活跃,而且张文并不知道这是招亲的对子。
这些日子,张文跟着家人出远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这次张武想要求助也没有办法,他在书房里踱来踱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张武急得不行,那边洞房里秀秀也有些自责,她觉得是不是自己有些苛刻了。
毕竟洞房花烛之夜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因为对不上对子,就不让丈夫接近,是不是有些不尽人意。
但是话一旦出口,也不好回收了,她也没办法,只得干等着,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张武回来,她实在熬不住就睡着了。
到了第二天,张武跑来找秀秀,跟她坦白了自己的事情,他说上次的对子就不是他对的,而是自己的堂兄对的。
秀秀非常惊讶,但是木已成舟,自己也没有返回的余地了,看得出来,她心情非常抑郁,闷闷不乐。
接连好多天都是这样,张武知道自己不是秀秀所希望嫁的人,于是跟秀秀商量,是否要和离,秀秀想了想,说要和父母商量一下。
古代一般男的对女的不满意,就会写休书,但是那样对女方名声有损,而和离说明两人达成共识,和平分手,对女方虽然也有影响,但是比休书要好、要体面。
秀秀回到娘家跟父母商量,想要和离,好在父母都是开明之人,并未阻拦,只是说这样的话,不好再嫁。但是秀秀却很坚决,说宁可不嫁,也不能错嫁。
就这样,两个人离了婚。过了一阵子,张武的堂兄张文外出回来了,张武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张文,才华横溢的张文很快对下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此句和秀秀的上一句可谓是绝对,张武听了都连连叫好,随即,张武又说,想让张文去秀秀家提亲,本来秀秀喜欢的就是张文。
张文听了也很乐意,于是托人去送了下联,秀秀看到下联,非常惊讶,忙问是谁对出,这时候媒人领来张文。
秀秀见了也很满意,之后,秀秀经过多方了解考察,发现张文才是自己所喜欢的人。
于是,不久后,两人就成了亲,之后,两个人夫唱妇随,日子过得很是美满。
靠着不正当手段得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幸好张武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止损,最后的结局也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