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复旦大学插班生入学感受:我在邯郸学走路(原上海师范大学)

2023-02-25 18:45 作者:插班生考试  | 我要投稿

我在《复旦青年》的小新闻选择了插班生这个题材,写下:“考上复旦,是他们插班生考试一个美满结局,但也只是他们的开始,等待他们的,应该是更大的宇宙。”

作者:李言姝

原学校:上海师范大学

考插年份:2022

考入学校:复旦大学

考入专业:汉语言

进入复旦以后,我想,过去一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Chapter.1:更自由的氛围:选课 师生 活动

复旦的民教校训是“自由而无用”。入校以来,复旦大学一直给我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感觉,在课程设置上,是第一步的自由:全校的任意课程都可以在第三轮时选择,除了专业课,复旦有七大模块课也是必修的。七大模块分别涉猎文学、哲学、社科、生化、计算机、艺术等等,老师们鼓励同学们去选和本专业跨度更大的选修课,例如我在第一学期旁听过药学院老师开设的“药物·生命·社会”这门第五模块的课程,周四下午的这段时间成为我一周之内最快乐的时光,老师们会尽量广泛的考虑学生的不同专业情况,高中没选生物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我选择了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思维”这门课,这也是这学期对我来说最有挑战性和难度的课程,最后通过一学期努力,我也作为偏文专业的同学拿到了满绩点的好结果。同时,还有任意选修课程,我选择了“视觉艺术现场研究”,上课是十几个人的小班,因为人少,同学们之间都很熟,我们周末一起去看展览,在课堂上一起交流自己想法,还在期末协助老师办校内的艺术展览。体育课我修读了龙狮运动,早八的体育课一学期下来是很累,但是看着自己已经可以独立地、活灵活现表演一只狮子,不水的体育课让我受益良多。

复旦的老师们更像是我们的年长的朋友,他们教学和聊天都很坦诚,他们很尊重学生,作为每一个领域的专家,老师们更喜欢让学生去表达。因为老师的联系邮箱是部分公开的,所以有时候学习和生活有了困惑,我都会发送邮件请教老师,他们的回答让人非常的温暖。不止一位复旦的资深教师告诉我们要多去尝试、更多的去发现自身——我们不仅是来这里学习知识的,更重要的感受到了很多大师的胸襟。

在复旦,每周都有非常丰富的活动,复旦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只要你愿意,基本上每周尤其是周末,不用出学校也可以有很多精彩的校级活动,这时候更需要平衡好放松和学习的时间。这样自由的环境之下,图书馆和各种教室,在周末和晚上依然几乎能坐满学生。

所以这种自由是一种更为严苛的自由,因为复旦的期末考试的绩点制度只有30%A的名额,竞争很激烈,在本来就很优秀的同学之间做出排名是一件难事。经历一年插班生备考磨练出的自律和迅速提升的能力,是入学后不可多得的优势。


Chapter.2:“朋友们”

插班生考试的知名度在复旦学生之间还是不太高的,往往还是要和问起来的老师同学们解释一番,但是他们都会表示非常敬佩和赞美,不会有什么歧视感。因为同学们大多水平都很高,所以大家之间交流都是很平等,而且每个人对于分到任务的完成程度也比较高。复旦的同学们不仅学习很好,都很多才多艺,对活动都很积极,平时走在校园里,无论什么时间,都能碰到慢跑锻炼的同学。

我们戏称复旦“五角场体校”:每个学期都有规定次数的刷锻,早上经常睡眼朦胧的不到七点爬起来去跑步,下午的南区操场挤满了各项运动刷锻的同学。复旦的各类体育场馆都是免费对学生开放,举办开学典礼的正大体育馆,是我八月份在六教考试的时候望向窗外的地标,现在,它成为我和同学约羽毛球的地方。

Chapter.3:“充分的尊重和更多的选择”

我最喜欢的是复旦尊重每个人,并给了我们“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众多的选择的权利。从光华楼十楼的中文系资料室向外望去,抬眼可以看到“外滩三件套”,眼底是茂盛的光草,记得刚入校的时候,每天傍晚很多人在光草上,看书,聊天,弹吉他唱歌,或者是什么都不做的发呆。秋天的阳光养人,光草上还有人在躺着睡午觉。在校园中心有这样一片巨大的草坪,这里好像是短暂放飞思绪的地方。

我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很多高考高分考入复旦的同学,大学未必像高中那么优秀,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赛道。我们未必是一开始跑的最快的那个,但是多一年的时间不乏赋予更为深入的思考。复旦有很多出国交换的机会,也有很多创新创业课程,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学院举办的各种邀请校内外大佬来做客的讲座。有一周我几乎没课的晚上都去报名各个讲座,获得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是很难得的。

我又走了一遍之前走过的复旦外墙,但是我这次能刷卡进入。或许正是一番波折后来到复旦让我更加珍惜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机会,在这里的第一学期很快的度过,我意识到接下来的日子,无非也会如流水冲刷,从去年以来的那丝在心底的敬畏是没有改变的,我也在心里无数次提醒自己曾经有过的故事,它不属于伤疤,属于一段证明,也是给我对于未来充足的信心和勇气。

我在《复旦青年》的小新闻选择了插班生这个题材,写下:“考上复旦,是他们插班生考试一个美满结局,但也只是他们的开始,等待他们的,应该是更大的宇宙。”

祝福,每一个努力的人。


复旦大学插班生入学感受:我在邯郸学走路(原上海师范大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