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4】如何写好影评
前言
这是我的第18篇公众号文章,内容关于如何写好影评。
因为感觉之前写得动漫评论耗时长、内容空、程度不够深,所以想着去学习一下,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说法和文章,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评价电影应该从先了解具体的电影元素,并按照对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论。主要常用的电影元素有故事、结构、思想、导演风格、电影语言、角色等。
正文
01 评价故事
评价故事基本参考是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确定故事是否有足够的冲突与悬念?节奏是否恰当?故事发展是否符合逻辑?
冲突与悬念:人物的动机是否简单易懂?阻碍人物实现欲望的障碍是否足够强力?人物行为是否符合每一次都使用能够达到目的的最小力量?故事的发展是否足够吸引人?
节奏:每一个场景是否都完成了情绪的转换、人物境地的转变?各场景的时长是否长短相间?
故事发展的逻辑:整个故事的发展是否可能出现在现实中?
02 评价结构
故事采取顺序、倒叙还是插叙?
故事采取第一人称视角还是第三人称视角?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是否达到了增加代入感的目的?
故事的结局是情理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情理之外往往不好,不合逻辑。
故事的结局是预料之中还是预料之外?预料之外很好,给观众新奇的感受。
03 评价思想
故事的主题思想反映的人性是否深刻?是否是人类长期会思考的问题?是否是有足够意义去思考的问题?
观众可能对故事的主题思想有什么样的想法与感受?会是好的还是坏的?
04 评价电影语言
大部分相关评价方式,不适合非专业人士
外行也能评价的电影语言:声音、镜头、颜色和灯光跟随哪个角色的心理活动?是否符合其心理活动?
05 评价角色
角色做出了哪些抉择?
为什么会做出这些抉择?
抉择是否符合其性格和人物身份?
这个角色可不可以删除?
我们能从角色身上学到些什么?
06 评价演员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主流:演员看起来就像角色本身);
布莱希特体系:不完全成为演的角色,演员身上有自己的东西;
梅兰芳体系:演员表演有一套程序性动作
其中演员属于哪一种?演员理解了角色吗?演员是否通过形体表现出了角色。
评价演员: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主流:演员看起来就像角色本身);2.布莱希特体系:不完全成为演的角色,演员身上有自己的东西;3.梅兰芳体系:演员表演有一套程序性动作 评价演员是否理解了角色;演员是否通过形体表现出了角色
07 评价导演
电影和导演的经历有关系吗?导演更多选择了自我表达还是适应市场?
结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了解完如何写一篇影评后,我打算试一试。下一篇文章确定就是《企鹅公路》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