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地理考研复试小经验—历史地理小知识

2023-03-04 14:24 作者:凡而不庸  | 我要投稿

现在估计很多考研的小伙伴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是否能够参加复试。确定自己能够进入复试之时,当然既高兴也担心,因为复试的情况远要比初试复杂的多。

为什么说复试更为复杂呢?作为一个在几年前经历过考研的研究生,我个人有一些感想:复试较初试并不很公平。初试只是由所报学校所考专业发来试卷,统一考试,面试则具有一定的不透明性。尽管我们现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面试一定要录像录音等等,但是有没有人提前获知题目仍然是个未知数。你甚至不知道和你同台面试的都是什么人。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大部分的考研党还是靠实力的。而且走后门的考生一般来说能力不会太高,还要首先进入复试,可能性并不大。历史地理专业的考生之所以比较复杂,有这么几个方面:

  1. 本科并没有专门的历史地理专业。据我对学界的粗略了解,似乎还没有什么本科有专门的历史地理专业,但是会有历史地理的课程。也不奇怪,因为本科时期还没有必要分的那么细,否则本科毕业后直接对口,也就不需要面向其他专业大规模招生了。

  2. 专业的名字具有迷惑性。我们在第一期文章里大致讲过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研究方向,可是大多数人对历史地理都很不解,仍然认为它是简单的文科加和,认为这是只需背书就可以过的一门学科。这种说法不假,的确靠背书可以解决历史地理考研中的大部分问题,但是研究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科研能力 。研究生阶段很少或是没有很多方面的专业课程,因为多数历史地理教授认为既然能够考研成功,那么首先你的专业能力应该很强,不需要专业课程,而且三年的研究生也确实时间有限。

  3. 跨领域学科。历史地理的研究生,如果说没有直接能够对口的专业,最接近的专业有地理学、历史学和考古学。古文献学可能偏远一些,文科生可能有一些优势。一般来说,考生的准导师们会考察考生的历史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研究生的目标和研究方法,还会考察考生的来源专业。

不单单是专业,有些学校甚至会考察考生的本科学校。有的同学就会抨击这是门户之见。的确,作为一个从外面考进来的学生,我对于门户之见也很不满,因为我在研究生在读期间就受到过歧视。然而因为某些本科学校只是为了考研而考研,考研过后,研究生没有科研能力,导师们日久天长,就会对某些学校产生反感。因而面试时切勿因自己的初试排名靠前沾沾自喜,因为面试的比例之大使面试成绩远可以弥补初试成绩的差距。

前面这些话也许都是危言耸听,下面我就分享几点复试(主要是面试,笔试的话没有太多可说的,就是好好复习)的经验。


面试前

1.预先看些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汉书·地理志》、《禹贡》、《水经注》这些地位极高的历史地理文献,可以先翻翻。但《汉志》、《禹贡》这些书有时候对于一个初学者太难读,就算古文比较好也难以把握脉络。因此可以看看对于这些书的介绍,大致是什么时代,作者是谁,分为几部分,里面蕴含了什么地理思想。因为这些都是历史地理古籍中的基础知识,不可不知。

2.简要了解历史地理各分支的一些问题

大致来说,这些分支有历史上的河流、湖泊、海岸线、气候、运河、交通(尤其是一带一路,近年热点)、人口、疆域、行政区划、长城、城市。举个例子,城市方面,准备几座城市就可以,比如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这里面不需要把整座城市情况全记住,大致知道其沿革(例如长安,从汉到唐有变迁),历代的城市特点(例如辽南京和金中都,这两者就有不同的地方),周边环境,比如运河及自然水系。长城可以这样记,不必全记住,秦、汉、明长城较具有代表性,北齐长城看情况。大体了解不同时代长城走向和起止,时代特点。类似的,其他的方面要选择一些较著名的地物和实例,或是时代特点。没有那种过于变态的考官,会问某朝国界线经过什么地方。面试举出概要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因为太细节的记忆实际对于以后科研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在以后的研究中你会发现,你之前记下的很多细节知识都是不准确的,因为时代在发展,研究在进步,历史地理并不是一成不变。为什么要尽可能各个分支都了解一点呢?详见下面面试中第二条“扬长避短”。

3.简要了解现在历史地理学的前沿研究理论、方法、技术等

历史地理学中,考证是基础,但不是最终目的,而且考证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了,只知道考证显然是不行的。

技术方面,还应当适当了解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制图、遥感等相关技术,了解相关术语。

具体使用什么理论、方法,视具体研究方向而定。可以通过知网检索相关的最新学术论文和综述论文来了解这些内容。

4.外语和古文献阅读的准备,这个因情况而异,也需要准备。


面试中

1.面试的着装和礼貌

面试的着装庄重些,这个很多网上都有详细说明,就不多说了。另外一个是礼貌。如果来的早,各位考官老师先后入场,每位老师入场时起身问好,面试完毕退场时鞠躬感谢各位老师,这些都是礼貌细节。当然总体来说,这是锦上添花,第一印象很重要,历史地理这样的学科,还是需要些文人气或是淑女范的。

2.扬长避短,诚实回答

exp.老师问:你知道某地有一个长城吗?

正确回答:知道,某人某代修的,blablabla

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这样回答:

不太清楚,但是对历史上几段重要的长城了解。

那么考官老师可能就会问你知道的长城,或者就不再问,这倒不一定是认为你一无所知,可能只会觉得你这方面有一点知识缺陷。引到相关的知识上,如果能够娓娓道来,就可以弥补第一个问题不清楚的缺陷。所以前面了解各分支的一点知识是有用的。(p.s不过我认为目前能够进入复试的朋友们各分支应当都不只是了解了,所以这一部分大佬们可以无视)


但是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硬装有本事:

我知道,但是现在有点紧张记不得了,这些我都是懂得。

这种回答不诚实,有时比直接的一句“不知道”更具毁灭性。如果一个学生考试时就大吹牛皮,你作为一个导师能够指望这个人搞科研?

3.如何回答研究生的计划

研究生的计划,不能定得太高,我当年吹牛说一年争取能发一篇文章,当即被一通嘲笑,后来才知道历史地理的文章没那么好发。可以说三年发两篇。(p.s 2014年我说的这句话,现在时间翻了一番,当然有自信是好的,研究生发一篇C已经很厉害了)阅读方面,阅读一些古籍和现代研究书籍。

4.历史地理的定义如何回答

这是个坑。我到现在对历史地理的精确定义仍然不是很了解。如果只答成:历史地理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的学科,人文的很多东西就没了。城市、疆域、行政区划这些人文方面的分支,应当怎样说呢?单纯说人地关系,则有些纯自然的变迁和人地关系好像没什么关系。社会经济的地理分布格局,可以作为人文方面的一个大体总结。

5.为什么要来学习历史地理

这个问题,一般是在前面一问三不知的时候才会提出的。因为考官们基本认定考生不太具备学习历史地理的资质。全身而退,这也是面试里的一个要点。大家不要以为到这时候基本没戏彻底歇菜了,因为你远不知道别人是否比你还差。根据我的经验,确有比较紧张又很有能力的同学,因为有人面试状况更差而不是自己面试很顺利而仍然成功了。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见仁见智。我这里只说几种基本没有好下场的回答:

一、碰碰运气型的。我曾听说有人对考古有兴趣,故而来考历史地理。有时候大家觉得历史地理没有历史那么难考,故而前来。这种直率的回答肯定没有好结果。

二、吹牛型的。前述的问题答不上来还吹牛的人,问ta为什么要来历史地理,仍然嘴硬说我还是很适合学这个的,这种要比直接答碰碰运气还糟糕。

三、提前认输型的。现在我觉得的确不适合学。

如果到了这一步,该怎么回答?认输就完了,这时候应当说今天的面试没有回答很多问题,的确很抱歉,但是我仍然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历史地理,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增强个人能力。还可以谈谈自己对历史地理的真实看法,提出一些自己的长处,毕竟历史地理招生很难找到十全十美的人,而是期望与实力并重。

6.尽量少谈跨考、非专业、与专业相关程度不高的事情;正相反,要谈个人能够胜任的各种技术、能力优势。注意,有老师会通过类似聊天的方式和你“套近乎”,要注意哪些问题是坑,化解风险。

7.少碰一些行业红线。比如在历史地理圈子里面,哪些前辈学者称作“先生”而不能称作“老师”。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因情况而异。碰了红线是会加负分的。


近期由于疫情原因,某些院校的历史地理考研复试改为线上模式,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是亲身在考场和在主场是两种感觉;不利之处则是可能受到网络的影响,所以提前要准备好信号较好的网络,避免在答题时网络连接断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不管大家是否考历史地理专业的研,或是正在准备考研,希望大家能够成功,为历史地理学作出一点贡献。加油!



历史地理考研复试小经验—历史地理小知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