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上厕所3个表现,暗示身体有大问题!
有人说,人活着,就是“吃喝拉撒”。话糙理不糙。就拿这个“拉”字来说,它能反应出我们的身体状态,能让我们提前察觉到生病的征兆。
晨起上厕所3个表现,是肝肾求救的信号!
尿液颜色异常
01正常人的尿液通常呈淡黄色。
但并非每次都如此,尿液颜色也会随着出汗、饮食和饮水量的变化而改变。许多人发现早晨第一次排尿时,尿液颜色较深且气味较重。这是因为整晚都在休息,饮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尿液浓缩。喝足够的水后,尿液颜色就会变浅。
02食物和某些药物也会影响尿液颜色。
例如,摄入大量胡萝卜会使尿液呈亮黄色;服用痢特灵、中药大黄、B族维生素等药物也会使尿液变黄。这些情况停止摄入相应的食物或停药后,尿液颜色就会自然恢复。
03如果在排除食物和药物影响后
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则需要注意了。如果尿液变成黄褐色、黄绿色或棕绿色,则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常见的有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严重情况还可能是肝癌信号!如果尿液变成棕黄色、浑浊像浓茶一样,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动不动就累、脸色发黄、上腹不适等),则可能是肾出现了问题(如急性肾炎等)。这两种情况一定不能忽视,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便便颜色异常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影响整个身体。特别是当便便出现以下两种异常时,需要特别留意:陶土样便: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原本应该把大便染黄的“胆红素”不能顺利进入肠道,导致便便脱色成“陶土样”。黑便:可能是由于肝硬化引起的出血所致。
尿尿泡沫多,且经久不散
尿液中泡沫的形成主要与尿液液体表面张力有关。液体表面张力越高,越容易形成泡沫。而尿液表面张力的增加与尿液中各种成分发生变化有关,如蛋白、黏液和有机物质增多等情况。
正常尿液以及冲击形成的泡沫外观上数量少、个头大,并且泡泡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在饮水充足的情况下,尿液表面总是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能消失,则可能是蛋白尿了。这种情况常见于各种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引起的肾损伤。
事实上,肝脏和肾脏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它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身体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身体信号,还要学会保养它们。
要想肝肾好,4件小事别忽视
1. 为了保护肝肾健康,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对它们有益的食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肝和护肾食物:养肝食物包括笋、韭菜、枸杞、大枣、菊花、决明子、蒲公英、葡萄、西红柿和大蒜等;护肾食物则包括黑豆、黑芝麻、黑米、核桃、枸杞、山药、板栗和干贝等。
2. 憋尿会导致尿液潴留体内,产生大量有害的代谢废物,增加肝脏解毒负担。同时,憋尿还会使膀胱内压力增高,导致尿液(含细菌)逆流回输尿管和肾盂,从而引发肾盂肾炎。因此,若想保护肝肾健康,建议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不要憋尿。平时可以适当多喝水(每天160-200毫升),以便更好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3. 经常按揉三阴交能够起到调补肝肾经络的作用,并促进气血循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四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
大家可以在泡脚时或睡前按揉,持续时间1分钟左右即可。
4.不要乱吃药小病小痛,很多人都会自己吃点药解决,但你可知道,生活中对肝肾伤害最大的小习惯,就是乱吃药。
肝脏是药物积聚、代谢的主要器官,而肾脏也是大部分药物排泄的必经之地。一旦在吃药上出了什么小差错,肝肾首先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