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8)——「申论范文」不可盲目模仿(主干篇)

全文字数|3.2千
阅读时间|12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分论点写作容易产生的2个问题
2.水平较高的两篇「范文」主干部分解析

一、分论点写作容易产生的2个问题
(接上篇)继续分析,看一下「范文」的主干部分:

客观来说,该文主干部分比题目和开头稍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题干第二段:
坚定的决心踏出了改革第一步,而「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一方面要直面问题,直面基层需求,实事求是、务实改革;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方法,灵活的机制,循序渐进、统筹推进。
不难看出这里使用的是「开头+话题切入+分论点123」的结构,和「开头+分论点123」的结构相比,这种结构更有弹性,可以进一步对「开头」的观点进行阐述,并找到合适的角度切入。不过在本文中,第二段的效果不怎么好。
已知题目强调的是「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但第二段只强调了「决心是改革的第一步,想要改革成功,还需要务实的精神、理性的思考以及直面问题、统筹推进」。
在第二段中,「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这句话是申论大作文题干给出的两句话之一,这句话原封不动地引用过来,是很降低阅卷人的印象的。
既然题目是「改革的决心与信心」,那么至少前两段就要始终围绕「决心、信心」两个关键点展开,不要说多余的话(多余的话可以留到中间慢慢说);要么就干脆不要起这个题目,直接围绕「务实精神、理性思考、直面问题、统筹推进」展开,这种「两边都想要,两边都得不到」的写作方法是申论的大忌。
然后是文章主干,也就是大家最头疼的「分论点」部分。这篇「范文」分论点只能说不算太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分论点不够明确,不够规整。读起来没有美感也缺乏力度,让人感觉作者动笔之前时候没有进行规划,分论点还没想好就随便写出来了。
二是「填充」到分论点的内容太琐碎。文中短句太多、口号太多、观点太多,文章逻辑不明显,一遍读完感觉不出作者在强调什么,增大了阅卷者理解的难度。
第一个问题不难解决,其实在「申论大作文」写分论点时,大家尽量要把几个分论点组成规整的「排比句」形式,提高文章的美感和力度。
第二个问题则比较考验考生的文笔了。各位文学少年少女们自然可以旁征博引,把这里写得文采斐然;觉得自己文笔一般的也不必担忧,可以在动笔前把文章规划得更细致,理清脉络,在合适的地方「填」入合适的内容,这样也会让阅卷人读起来很舒服,从而提高分数。
其实,上面两个问题正是大部分考生最容易在「主干」部分所犯的错误。解决这两个问题后,大家申论大作文的「主干」部分就能写得不错了。大家可以结合之前的「二八定律」和「营养金字塔」等文章来好好规划下自己分论点的写作,从而在动笔前就胸有成竹。
具体的写作技巧,西瓜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继续解析,这里先分析下写得不错的两篇公考培训机构「范文」。

二、水平较高的两篇「范文」主干部分解析
这里给大家推荐两篇文章,出自其他公考培训机构,不过水平显然比之前那篇高很多。
第一篇范文将审题重点放在了「脱贫攻坚」上,把「给定资料2」中「改革成功离不开务实和理性」的观点平移到了基层扶贫工作中,全文逻辑非常漂亮,很适合有一定文学底子的小伙伴模仿。内容如下:
范文一节选
现实纵然冷酷,果敢前行必能柳暗花明。道路基础设施差、邻里关系复杂、大龄失学儿童顽疾难改,让许多基层工作者痛苦的并不是「没事可做」,而是「问题太多,似乎无从发力」。面对脱贫目标任务艰巨而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小谷村的年轻党员干部并没有气馁……(接下来为工作思路和措施)
成就固然不易,务实理性终能步步为赢。干事业「光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诚如某位学者所言「只有将理想的天空与现实的土壤相结合,才能盛开出最夺目的花朵」。基层工作难就难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地方所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接下来为解决困难的方法和「务实理性」的重要性)
西瓜点评:
这篇文章虽然只用了两个分论点,但写得非常用心。
第一个分论点化用了是「给定资料1」中陈镇长说的「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第二个分论点则对应给定资料2发改局黄局长说的「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两个段落就把两篇资料全部涵盖住了。
另外,两个分论点有很强的对应关系,「现实」对应「成就」,「纵然冷酷」对应「固然不易」,「果敢前行」对应「务实理性」,「柳暗花明」对应「步步为赢」。这两个分论点是对应明确,短语、成语都用得很恰当,阅卷老师看到后就会眼前一亮,认可文章的架构,其他内容没什么大问题就能得高分了。
这两段的「文字内容」逻辑也非常清晰,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给定资料,例如:
道路基础设施差、邻里关系复杂、大龄失学儿童顽疾难改——非常简明扼要,几个字就把小谷村所有的问题概括到了。
基层工作难就难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地方所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这句话把基层工作的难点一针见血地点出,为下文「务实理性」的工作方法打下基础。
注意本文也在引用名人名言,如「只有将理想的天空与现实的土壤相结合,才能盛开出最夺目的花朵」,但它放在了「分论点」的开头,并紧密贴合下文「务实理性解决难题」的主线逻辑,因此并没有拖沓、破碎之感,比上一篇「范文」好很多。
第二篇范文较为朴实无华,将写作重点放在了「改革」上,其文采比范文一稍逊一筹,但结构非常明确,并较好地引用了大量政府公文用语,适合文学底子较薄但喜欢研读政府文献、记忆力强的小伙伴学习。内容如下:
范文二节选
改革要坚定信心,不因夜色黑凉而心生动摇。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利益越来越深、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越来越复杂,当此阶段,更需要我们坚定改革的信心,因为这事关群众根本利益……(接下来为如何将改革坚持到底,以及坚持改革的成效)
改革要理性思考,不能浮于表面而不思根本。正因改革事关国家发展、人民利益,事关政府部门的流程再造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改革不是激情下的盲目,而是理性思考后的深思熟虑……(接下来结合「十四五」规划、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和其他「给定材料」内容进一步展开)
改革要务实有为,不能止于局部而忽视整体。若无务实,改革就是一句口号,无论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还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务实不能仅仅停留于局部简单修修补补、机械的头痛医头,而应着眼于全局,系统性解决问题……(接下来为从全局角度系统解决问题的具体案例)
西瓜点评:
这篇文章相当朴实,「坚定信心」来自「给定资料1」,「理性思考」「务实有为」来自「给定资料2」,「不因夜色黑凉而心生动摇」是对原文原话的稍加变动,「不能浮于表面而不思根本/止于局部而忽视整体」也不难想到,是很容易模仿的句式。
分论点里面还有很多内容都是政府文献或「给定资料」原话,例如:
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利益越来越深——这句话在政府文献中高频率出现,一般伴随着「刮骨疗毒」「刀刃向内」「敢于啃骨头、涉险滩」「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等比喻,这里没有用到,略为可惜。
坚定改革的信心,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非常常见的表达,多次出现在政府文献中。
不能仅仅停留于局部简单修修补补、机械的头痛医头,而应着眼于全局,系统性解决问题——「给定资料2」原文。
不难看出,「范文二」主干部分的写作难度比「范文一」低很多,也更好模仿。喜欢平时多关注时政要闻的小伙伴,可以试着多研究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类文章,然后结合领导人讲话模仿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不难达到相似的水平。

总结:
某种程度上,大家申论大作文写得越来越好的过程,就是解决「分论点不够明确,不够规整」和「填充进分论点的内容太琐碎」两个问题的过程。
申论大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字数都很少,所以稍微研究下就能提升很快;但大作文主干部分不仅内容多,而且写作时需要兼顾的要点太多,导致一不小心就会把分论点写「歪」或者把填充内容写「碎」,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意味着大家的综合写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从而使得文章的观感变好,更符合阅卷人的心意。
本文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和两个可以模仿的正面例子,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总体来说,大作文的主干部分尽量像白居易的诗那样,让人一眼能够看懂,最好是还能看到文章重点,看清楚脉络结构。
就像《是,首相》汉弗莱所说的那样,俄国人知道英国人没有保卫自己的能力,阅卷老师也知道考生也暂时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模拟自己会治国理政,至少让阅卷老师感觉到「这篇文章看上去很清楚」,之后才能去判定我们的观点是否鲜明,见解是否深刻。
这,就是申论大作文「主干」部分的写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