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傲慢与偏见》(5)—(7)
第五章
离朗伯恩不远住着一户人家,与贝内特家关系特别密切。威廉.卢卡斯爵士先前在梅里顿做生意,发了不小一笔财,任镇长期间上书国王,荣获爵士称号 。也许他把这荣誉看得过重,心里便讨厌做买卖了,讨厌住在这小集镇上。他放弃买卖离开了小镇,全家搬到了离梅里顿大约一英里远的一座房子里。从那时候起,这里便取名卢卡斯小屋。在这里,他可以乐滋滋地寻思一下自己的显赫地位,并且能摆脱事务的羁绊,一心一意地向世人讲起文明礼貌来。他虽然为自己的爵位感到高兴,但却没有变得忘乎所以,相反,他对人人都很关心。他生来就是个老实人,待人和善诚恳,自从进宫觐见国王之后,越发温文尔雅了。
卢卡斯太太是个很和善的女人,因为不太机灵,倒不失为贝内特太太的一个宝贵的邻居。这夫妇俩有好几个孩子。老大是位聪明伶俐的小姐,年纪大约二十七岁,是伊丽莎白的密友。
每次舞会之后,卢卡斯家的小姐们与贝内特家的小姐们非得凑到一起谈谈不可。就在这次舞会后的第二天早晨,卢卡斯家的几位小姐便赶到朗伯恩,好听听朋友的见解,讲讲自己的看法。
“昨晚你可开了个好头啊,夏洛特,”贝内特太太很克制地、客客气气地说道。“你可是宾利先生的头一个舞伴呀。”
“不错。可他似乎更喜欢他的第二个舞伴。”
“哦!我想你是指简吧——因为他跟简跳过两次。当然,他的确像是很喜欢简——我认为他真喜欢简——我听到点传闻——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关于鲁宾逊先生的传闻。”
“也许你是指我无意中听到的他和鲁宾逊先生的谈话吧?难道我没向你提起过?鲁宾逊先生问他喜不喜欢梅里顿的舞会,问他是否认为舞厅里有许多漂亮姑娘,以及他认为哪一位最漂亮?宾利当即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哦!毫无疑问是贝内特大小姐。在这一点上不会有什么异议。’”
“敢情是呀!——的确很明显——的确像是——不过,你知道,也许会化为泡影。”
“伊莱扎,我听到的话比你听到的更能说明问题,”夏洛特说。“达西先生说话不像他的朋友那样中听,是吧?——可怜的伊莱扎!仅仅是过得去。”
“我求你不要提醒莉齐,让她为达西的无礼举动而生气。达西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讨他喜欢才倒霉呢。朗太太昨晚告诉我,达西在她身边坐了半个钟头,没有开过一次口。”
“你这话靠得住吗,妈妈?——一点出入也没有?”简说道。“我分明看见达西先生跟她说话了。”
“嗐——那是因为朗太太后来问他喜不喜欢内瑟菲尔德,他不得不敷衍一下。朗太太说,他气呼呼的,好像是在怪朗太太不该跟他说话似的。”
“宾利小姐告诉我,”简说道,“他一向话不多,除非跟亲朋好友在一起。他对亲朋好友就异常和蔼可亲。”
“这话我一点也不信,亲爱的。他要是真正和蔼可亲,就该跟朗太太说说话。不过,我猜得出是怎么回事。人人都说他傲慢透了,他准是听说朗太太家里没有马车,临时雇了辆车来参加舞会的。”
“他没跟朗太太说话,我倒不在意,”卢卡斯小姐说道,“可他不该不跟伊莱扎跳舞。”
“假如我是你,莉齐,”那做母亲的说道,“下一次我还不跟他跳呢。”
“我想,妈妈,我可以万无一失地向你担保,我决不会跟他跳舞。”
“他骄傲,”卢卡斯小姐说,“不像一般人骄傲得让我气不过,因为他骄傲得情有可原。这么出色的一个小伙子,门第好,又有钱,具备种种优越条件,也难怪会自以为了不起。依我说呀,他有权利骄傲。”
“那倒一点不假,”伊丽莎白答道,“假使他没有伤害我的自尊,我会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我认为,”玛丽一向自恃见解高明,因而说道,“骄傲是一般人的通病。从我读过的许多书来看,我相信骄傲确实很普遍,人性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因为有了某种品质,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就为之沾沾自喜,这在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例外。虚荣与骄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个词经常给当作同义词混用。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多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虚荣多指我们想要别人对我们抱有什么看法。”
“要是我像达西先生那么有钱,”卢卡斯家一个跟姐姐们一道来的小兄弟大声嚷道,“我才不在乎自己有多骄傲呢。我要养一群猎狗,每天喝一瓶酒。”
“那你就喝得太过量了,”贝内特太太说道。“我要是看见你喝酒,马上就夺掉你的酒瓶。”
孩子抗议说,她不能夺;贝内特太太再次扬言,她一定要夺。这场争论直到客人告辞时才结束。

这是第五章的中译版,读起来是不是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继续对那场舞会的总结?然而,这一章在我眼中简直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这也是我复制全部译文的原因。
1、在第五章的开头,作者正式让在第一节就出现在贝内特太太口中的“卢卡斯爵士”一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这部作品中,卢卡斯爵士家的一位女儿——夏洛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我看来,作者为了让她登场至少做了以下两点铺垫:(1)在第一章中作者便借助贝内特太太之口提到了卢卡斯一家(2)夏洛特和伊丽莎白是好朋友,她们一起参加了那场舞会,并且:
每次舞会之后,卢卡斯家的小姐们与贝内特家的小姐们非得凑到一起谈谈不可。就在这次舞会后的第二天早晨,卢卡斯家的几位小姐便赶到朗伯恩,好听听朋友的见解,讲讲自己的看法。
可以看到,第五章的剧情仍然是那场舞会的延续和发展。这使得夏洛特的登场十分顺畅,找不到任何不自然的地方。
2、那么,夏洛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作者在第22章中的话来说:
她并不大看重男人和婚姻生活,但是嫁人却是她的一贯目标: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尽管出嫁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意的保险箱,能确保她们不致挨冻受饥。她如今已经获得了这样一个保险箱。她长到二十七岁,从来不曾好看过,有了这个保险箱当然使她觉得无比幸运。
同时,更重要的是,夏洛特是全作中最理智的角色,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很清楚其他人在想什么。在这些年轻人中,简和宾利犹豫懦弱,伊丽莎白聪慧却视野狭窄、达西傲慢......唯有夏洛特对一切洞若观火,说她开了作者视角都不过分。
“昨晚你可开了个好头啊,夏洛特,”贝内特太太很克制地、客客气气地说道。“你可是宾利先生的头一个舞伴呀。”
“不错。可他似乎更喜欢他的第二个舞伴。”
“哦!我想你是指简吧——因为他跟简跳过两次。当然,他的确像是很喜欢简——我认为他真喜欢简——我听到点传闻——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关于鲁宾逊先生的传闻。”
夏洛特并没有因为成为高富帅的第一个舞伴而沾沾自喜,她很清楚宾利倾心简。
假如我是你,莉齐,”那做母亲的说道,“下一次我还不跟他跳呢。”
“我想,妈妈,我可以万无一失地向你担保,我决不会跟他跳舞。”
“他骄傲,”卢卡斯小姐说,“不像一般人骄傲得让我气不过,因为他骄傲得情有可原。这么出色的一个小伙子,门第好,又有钱,具备种种优越条件,也难怪会自以为了不起。依我说呀,他有权利骄傲。”
“那倒一点不假,”伊丽莎白答道,“假使他没有伤害我的自尊,我会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不仅如此,夏洛特并没有像伊丽莎白和贝内特太太那样气恼达西的傲慢,而是分析了达西的条件,认为他骄傲得情有可原。
3、玛丽是贝内特家的老三,用作者在第6章的话来说:
贝内特家五姐妹中,只有玛丽长得不好看,因此她便发奋钻研学问,增长才干,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卖弄卖弄。
如何刻画一个爱卖弄的人?奥斯汀给的方式很简单却也很直接,那便是借题发挥。就像《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总是提到各种“fun fact”一样。
“我认为,”玛丽一向自恃见解高明,因而说道,“骄傲是一般人的通病。从我读过的许多书来看,我相信骄傲确实很普遍,人性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因为有了某种品质,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就为之沾沾自喜,这在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例外。虚荣与骄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个词经常给当作同义词混用。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骄傲多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虚荣多指我们想要别人对我们抱有什么看法。”
玛丽看上去像是在聊有关达西“骄傲”的话题,但说的这些本质上又完全位于话题之外。
4、至于简,她为人善良,对所有人都推定是善意的,因此,在所有人都diss达西的时候,她是这样谈论达西的:
“宾利小姐告诉我,”简说道,“他一向话不多,除非跟亲朋好友在一起。他对亲朋好友就异常和蔼可亲。”
于是,奥斯汀第一个称得上“伟大”的才能出现了,在短短的一章之中,她笔下的五个角色:贝内特太太、伊丽莎白、简、夏洛特、玛丽全都在以自己的声音说话。试着对比下你写过或者读过的小说就会发现,那些对话不仅干瘪,而且全都差不多......之所以能分别出是说话的主体,除了直接引语的提示外,不过是因为立场(比如一问一答)和谈话方掌握的信息不同罢了。

朗伯恩的女士们不久就去拜访了内瑟菲尔德的女士们。内瑟菲尔德的女士们也照例做了回访。
这是第六章的开头句,可以发现,这次回访依然是前次舞会发展的结果。
他们俩一碰到一起,人们都看得出来,宾利先生的确爱慕她。伊丽莎白还看得出来,简从一开始就看中了宾利先生,现在真有些不能自拔了,可以说深深爱上了他。不过,她想起来感到高兴的是,这事一般不会让外人察觉,因为简尽管感情热烈,但是性情娴静,外表上始终喜盈盈的,不会引起鲁莽之辈的猜疑。伊丽莎白向自己的朋友卢卡斯小姐谈起了这件事。
“这件事要能瞒过众人也许挺有意思,”夏洛特回答道。“但是,遮遮掩掩的有时也划不来。要是一个女人采用这种技巧向心上人隐瞒了自己的爱慕之情,那就可能没有机会博得他的欢心。这样一来,即使她自以为同样瞒过了天下所有的人,也没有什么好欣慰的。男女恋爱大都含有感恩图报和爱慕虚荣的成分,因此听其自然是不保险的。开头可能都很随便——略有点好感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很少有人能在没有受到对方鼓励的情况下,敢于倾心相爱。十有八九,女人流露出来的情意,还得比心里感受的多一些。毫无疑问,宾利喜欢你姐姐,可是你姐姐不帮他一把,他也许充其量只是喜欢她而已。”
“简在自己性情许可的范围内,确实帮他忙了。她对他的情意连我都看得出来,而他却看不出来,那他未免太傻了。”
“别忘了,伊莱扎,他可不像你那样了解简的性情。”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只要女方不有意隐瞒,男方准能看得出来。”
“要是见面多的话,也许他准能看得出来。宾利和简虽然经常见面,但是从没在一起接连待上几个钟头。他们每次见面总是跟一些杂七杂八的人混在一起,不可能允许他们谈个不休。因此,简就得充分利用一切时机,让他一心一意关注她。一旦能把他抓到手,再尽情地谈情说爱也不迟。”
“假如一心只想嫁个有钱的男人,”伊丽莎白答道,“你这个办法倒挺不错。倘若我决心找个阔丈夫,或者随意找个什么丈夫,那我一定采取你的办法。可惜简没有这样的思想,她可不在使心计。如今她还拿不准她究竟对宾利钟情到什么地步,钟情得是否得体。她认识他只不过两个星期。在梅里顿跟他跳了四曲舞,有天上午去他府上跟他见过一边,后来又跟他一起吃过四次饭。就凭着这点交往,叫她怎么能了解他的性格呢。”
“事情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假如仅仅跟他吃吃饭,简兴许只会发现他胃口好不好。可你别忘了,他们还在一起待了四个晚上呢——四个晚上的作用可就大啦。”
“是呀。这四个晚上使他们摸透了彼此都喜欢玩二十一点,不喜欢玩科默斯 。至于其他主要性格特征,我看他们彼此之间还了解得不多。”
“唔,”夏洛特说,“我衷心希望简获得成功。即使她明天就嫁给宾利先生,我认为她也会获得幸福,其可能性并不亚于先花上一年工夫去研究他的性格。婚姻幸福完全是个机遇问题。双方的脾气即使彼此非常熟悉,或者非常相似,也不会给双方增添丝毫的幸福。他们的脾气总是越来越不对劲,后来就引起了麻烦。你既然要和一个人过一辈子,最好尽量少了解他的缺点。”
“你这话说得真逗人,夏洛特。不过,这种说法不合情理。你也知道不合情理,你自己就决不会那么做。”
这段对话的功能在表面之外还有以下几点:(1)为今后简和宾利出现隔阂做铺垫;(2)进一步展现了夏洛特“理智”的特征,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很清楚为了达成这些目的需要做什么,这为她与柯林斯牧师的婚姻打下基础。(3)而与之相对,伊丽莎白则更感性一些,伊丽莎白真的是按照当今谈恋爱的方式来看待姐姐和宾利的感情的。
伊丽莎白光顾得注意宾利先生向姐姐献殷勤的事,却万万没有料到,宾利先生的那位朋友渐渐对她自己留起神来。达西先生起初并不认为她怎么漂亮:他在舞会上望见她的时候,心里并不带有爱慕之意;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他打量她只是为了吹毛求疵。但是,他刚向自己和朋友们表明她的容貌一无可取,转眼之间,他又发现她那双黑眼睛透着美丽的神气,使整个脸蛋显得极其聪慧。继这个发现之后,他又从她身上发现了几个同样令他气馁的地方。虽说他带着挑剔的目光,发觉她身条这儿不匀称那儿不完美,但他不得不承认她体态轻盈,招人喜爱。尽管他一口咬定她缺乏上流社会的风度,可他又被她那大大落落的调皮劲儿所吸引。伊丽莎白全然不明了这些情况。在她看来,达西只是个到处不讨人喜欢的男子,他还认为她不够漂亮,不配和他跳舞。
从不喜欢伊丽莎白到喜欢,作者的叙述很简单,可以发现,在奥斯汀看来,“为什么”喜欢并没有那么重要,喜欢之后故事会如何发展才是重头戏——二次元很多作品为了让男女主互相喜欢,非要编排个什么经历不可:帮助、拯救......但日常生活中喜欢一个人很简单,也许就是那一瞬间“看对眼了”。
达西开始希望多与她交往。为了争取与她攀谈,他总是留神倾听她与别人的谈话。他这般举动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在威廉.卢卡斯爵士家,当时他府上宾客满堂。
“达西先生是什么意思?”伊丽莎白对夏洛特说道,“我跟福斯特上校谈话要他来听?”
“这个问题只有达西先生能够回答。”
“他要是再这样干,我一定要让他明白,他那一套瞒不过我。他一个心眼就想挖苦人,我要是不先给他点厉害瞧瞧,马上就会惧怕他的。”
过了不久,达西又朝她们走来。虽然他看上去不像是要说话的样子,卢卡斯小姐还是挑逗朋友把这个问题向他提出来。伊丽莎白经她这么一激,立刻转过脸对达西说道:
“达西先生,我刚才跟福斯特先生开玩笑,要他在梅里顿开一次舞会,难道你不觉得我的话说得非常得体吗?”
“说得非常带劲。不过,这件事总是使得小姐们劲头十足。”
“你对我们太尖刻了。”
“这下子该她受人讥笑了,”卢卡斯小姐说道。“我去打开琴,伊莱扎,你知道下面该怎么办。”
“你这种朋友真是世上少有!——不管当着什么人的面,总是要我弹琴唱歌!假使我存心要在音乐上出风头,那我真要对你感激不尽。可事实上,诸位来宾都听惯了第一流演奏家,我实在不敢坐下来献丑。”然而,经不住卢卡斯小姐再三请求,她只好又说道:“好吧,既然非得献丑,那就献献吧。”接着,她又板着脸瞥了瞥达西,说道:“有句老话说得好,在场的人当然也都很熟悉这句话:‘留口气吹凉粥’,我就留口气唱唱歌吧。”
她的表演虽然称不上绝妙,却也颇为动听。唱了一两支歌之后,大家要求她再唱几支,谁想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妹妹玛丽急巴巴地早就坐到了钢琴跟前。原来,贝内特家五姐妹中,只有玛丽长得不好看,因此她便发奋钻研学问,增长才干,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卖弄卖弄。
玛丽既没有天赋,又缺乏情趣,虽然虚荣心促使她勤学苦练,但是也造就了她的迂腐气息和自负派头。有了这种气息和派头,即使她取得再高的造诣,也无济于事。伊丽莎白虽说琴弹得远远不如她,但她仪态大方,毫不造作,因此大家听起来有趣得多。再说玛丽,她弹完一支长协奏曲之后,她的两个妹妹要求她演奏几支苏格兰和爱尔兰小调。玛丽正想博得众人的夸奖和感激,便高高兴兴地照办了。
这时,她那两个妹妹和卢卡斯家的几位小姐以及两三个军官,急匆匆地跑到房那头跳舞去了。
注意这里伊丽莎白对达西说的话,面对财富、地位等等全方位高于自己的人,她的表现没有任何怯懦和讨好,反而饶有兴致地和对方开玩笑:
“达西先生,我刚才跟福斯特先生开玩笑,要他在梅里顿开一次舞会,难道你不觉得我的话说得非常得体吗?”
尽管对伊丽莎白有好感,但这份刚萌生的嫩芽还是非常脆弱的。举个例子,很多人尽管长得十分好看,但在听到对方说话之后,一旦觉得三观不合,这份微弱的感情便会立即熄灭。幸运的是,达西厌恶别人对他的奉承,伊丽莎白不受拘束的性格恰巧处在他的好球区,因此,在进一步接触之后,达西也没有放下对伊丽莎白的感情,反而与日俱增。用今天来举个例子,便是霸道总裁对奉承他的不屑一顾,对和他平等相处的青睐有加。
再说玛丽,她弹完一支长协奏曲之后,她的两个妹妹要求她演奏几支苏格兰和爱尔兰小调。玛丽正想博得众人的夸奖和感激,便高高兴兴地照办了。
这时,她那两个妹妹和卢卡斯家的几位小姐以及两三个军官,急匆匆地跑到房那头跳舞去了。
这里的安排堪称精妙。之前说过,这次舞会是前一次舞会的发展。读到这里时,我们不会感到剧情发展别扭、僵硬,但恰是在这里,作者插入了妹妹们对军官的喜爱。因为埋下了这个小种子,两位妹妹其后对军官疯狂迷恋也就丝毫不突兀——因为它仍然是之前故事的发展。
情节意味着因果关系,好的情节便是在因果关系上自然连贯。
事件A包含abc三个小种子,种子a带出B,种子b带出C,种子c带出D,B又包含d、e两个小种子,种子d带出E,种子e带出F......
这样,其后所有的事件(B-Z)都是A的发展,而且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你不会感到任何的不自然。
每个想要写作的新手脑中都会有一些他们为之痴迷的“场景”,但他们一方面缺乏将脑中的这些场景丰满起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文字能力,另一方面又缺乏将这些场景串联起来的组织能力——只注重事件本身而不注重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许多新手的通病。
让有限的材料发展出无限的可能,这是一种极其了不起的才华。
达西先生恭恭敬敬地请她赏脸跟他跳舞,可是徒费口舌。伊丽莎白决心已定,任凭威廉爵士怎么劝说,她也毫不动摇。
这里也呼应了第五章中伊丽莎白说我坚决不和他跳舞的对话。
“告诉你吧,你完全猜错了。我想的是些美好的东西。我在琢磨:一个漂亮女人脸上长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究竟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快乐。”
宾利小姐顿时拿眼睛盯住他的脸,希望他能告诉她,哪位小姐能有这般魅力,逗得他如此想入非非。达西先生毫不畏惧地回答说:
“伊丽莎白.贝内特小姐。”
“伊丽莎白.贝内特小姐!”宾利小姐重复了一声。“我真感到惊奇。你看中她多久啦?——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向你道喜啊?”
“我早就料到你会问出这种话。女人的想象力真够敏捷的,一眨眼工夫就能从爱慕跳到恋爱,再从恋爱跳到结婚。我早知道你会向我道喜的。”
“唔,你这么一本正经,我看这件事百分之百定啦。你一定会有一位可爱的岳母大人,当然,她会始终跟你住在彭伯利。”
宾利小姐如此恣意打趣的时候,达西先生完全似听非听。她见他若无其事的样子,便觉得万无一失,喋喋不休地戏谑了他半天。
宾利小姐喜欢达西,所以接下来的剧情中她会反复在达西面前贬低情敌伊丽莎白。

贝内特先生的财产几乎全包含在一宗房地产上,每年可以得到两千镑的进项。也该他的女儿们倒霉,他因为没有儿子,这宗房地产得由一个远房亲戚来继承。至于她们母亲的家私,虽说就她这样的家境来说不算少,却很难弥补贝内特先生收入的不足。她父亲曾在梅里顿当过律师,给了她四千镑遗产。
她有一个妹妹嫁给了菲利普斯先生,此人原是她们父亲的秘书,后来就继承了他的事务。她还有个兄弟住在伦敦,从事一项体面的生意。
也该他的女儿们倒霉,他因为没有儿子,这宗房地产得由一个远房亲戚来继承——这个叫“限定继承权”,直到20世纪初还有效。
这位继承贝内特先生房地产的亲戚在几章后便会正式登场。因为贝内特家只有五个女儿这件事在小说一开头就已经提到过,所以这个角色的登场依然没有任何突兀的地方。
朗伯恩村距离梅里顿只有一英里路,这对几位年轻的小姐来说,是再便利不过了。她们每周通常要去那里三四次,看看姨妈,顺路逛逛一家女帽店。两个妹妹凯瑟琳和莉迪亚,往那里跑得特别勤。她们的心事比姐姐们的还少,每逢找不到有趣的消遣时,就往梅里顿跑一趟,既为早晨的时光增添点乐趣,也为晚上提供点谈助。尽管乡下一般没有什么新闻,她们总能设法从姨妈那里打听到一些。就说眼下吧,附近一带新开来了一个民兵团,她们的消息来源当然也就丰富了,心里感到异常高兴。这个团整个冬天都要驻扎在这里,团部就设在梅里顿。
现在,她们每次去拜访菲利普斯太太,都能获得一些最有趣的消息。她们每天都能打听到几个军官的名字和社会关系。军官们的住所不久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后来小姐们也陆续认识了他们。菲利普斯先生拜访了所有的军官,这就为外甥女们开掘了一道前所未有的幸福源泉。她们开口闭口都离不了那些军官。宾利先生尽管很有钱,一提起他来贝内特太太就会眉飞色舞,但在小姐们眼里却一钱不值,压根儿不能与军官的制服相比。
第七章正式引入了凯瑟琳和莉迪亚对军官的痴迷。不要说军官了,就算是军训的教官都能勾搭到许多漂亮小女生,所以这种感情很自然。
这个引入并不突兀,因为之前已经暗示过两个妹妹喜欢军官了。
亲爱的朋友:
如果你今天不发发慈悲,来与路易莎和我一道吃晚饭,我们俩就要结下终身怨仇了。两个女人整天在一块谈心,到头来没有不吵架的。接信后请尽快赶来。我哥哥及其朋友要上军官们那里吃饭。
永远是你的朋友
卡罗琳.宾利
宾利先生的姐妹邀请简去作客。
“我可以乘车子去吗?”简问。
“不行,亲爱的,你还是骑马去吧,天像是要下雨,那样一来,你就要在那儿过夜了。”
......
因此,简只得骑着另外一匹马去,母亲把她送到门口,喜气盈盈地连声预祝天气变坏。她果然如愿了。简走后不久,天就下起了大雨,妹妹们都替她担忧,母亲反倒为她高兴。大雨整个晚上都下个不停,简当然也没法回来。
“我这个主意出得真妙!”贝内特太太一次次说道,好像能让老天下雨全是她的功劳。不过,她的神机妙算究竟造成多大幸福,直到第二天早晨她才知道。刚吃完早饭,内瑟菲尔德那里就打发仆人,给伊丽莎白送来一封信,内容如下:
最亲爱的莉齐:
今天早晨我觉得很不舒服,我想这是昨天浇了雨的缘故。好心的朋友要我等身体好些再回家。他们还非要让琼斯先生来给我看看——因此,你们要是听说他来给我看过病,请不要惊讶——我只不过有点喉痛和头痛,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毛病。
你的……
“亲爱的太太,”等伊丽莎白念完信,贝内特先生说道,“假如你女儿得了重病,假如她送了命,我们心里倒也有个安慰,因为那是奉了你的命令,去追求宾利先生引起的。”
“哦!我才不担心她会送了命呢。人哪有稍微伤点风就送命的。人家会好好照料她的。只要她待在那儿,保管没事。要是有车子的话,我倒想去看看她。”
伊丽莎白却真焦急了,尽管没有车子,还决定非去看看姐姐不可。她不会骑马,惟一的办法只有步行。她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大伙。
“你怎么能这么傻,”母亲嚷道,“路上这么泥泞,亏你想得出来!等你到了那里,你那副样子就见不了人啦。”
“我只要见得了简就行。”
“莉齐”父亲说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派马套车?”
“当然不是。我不怕走路。只要存心去,这点路算什么,只不过三英里嘛。我晚饭前赶回来。”
“我敬佩你的仁爱举动,”玛丽说道,“但是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约束。依我看,做事总得有个分寸。”
“我俩陪你走到梅里顿,”凯瑟琳和莉迪亚说道。伊丽莎白表示赞成,于是三位年轻小姐便一道出发了。
“我们要是赶得快,”三人上路后,莉迪亚说道,“兴许还能赶在卡特上尉临走前见上他一面。”
前往宾利家的路途中恰巧下起大雨,简因此感冒,并被迫住在宾利先生家里——在情节上,这毫无疑问属于巧合。
因为前面的情节实在是太过自然、太过优秀,所以偶尔利用一次巧合完全可以原谅——我在读到这里时,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突然想到了第一章,那里提到宾利先生会在米迦勒节(9月29号)前入住。从时间推断,此时大概是10-11月的样子。
出于好奇,我查了一下英国的降水分布,虽然温带海洋气候全年降水相对平均,但总得来说,10月到次年1月仍然属于英国的雨季。
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叹服罢了。
另外,这段对话中,每个人依然在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三姐妹到了梅里顿便分手了。两个妹妹朝一位军官太太家里走去,剩下伊丽莎白独自往前赶。只见她急急忙忙,脚步匆匆,穿过一块块田地,跨过一道道栅栏,跳过一个个水洼,最后终于看见了那幢房子。这时,她已经两脚酸软,袜子上沾满了泥浆。脸上也累得通红。
她被领进了早餐厅,只见众人都在那里,唯独简不在场。她一走进来,众人都大吃一惊。照赫斯特夫人和宾利小姐看来,这么一大早,路上这么泥泞,她竟然独自步行了三英里,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伊丽莎白料想,他们准会因此而瞧不起她。然而,他们却十分客气地接待了她。那位做兄弟的表现得不仅客客气气,而且非常热情友好。达西先生少言寡语,赫斯特先生索性一言不发。达西先生心里有些矛盾,一方面爱慕她那因为奔波而泛起的娇艳面容,另一方面又怀疑她是否有必要独自打那老远赶来。至于赫斯特先生,他一门心思只想吃早饭。
伊丽莎白问起了姐姐的病情,得到的回答却不大妙。贝内特小姐夜里没睡好觉,现在虽然起床了,但身上还烧得厉害,不能出房门。让伊丽莎白高兴的是,他们立刻把她领到了姐姐那里。简原先只是担心引起家人的惊恐或不便,才没在信里表示她多么盼望有个亲人来看看她,眼下一见妹妹来了,心里感到非常欣喜。不过,她没有力气多说话,等宾利小姐走出去,屋里只剩下她们姐妹俩的时候,她只能说几句感激主人的话,因为他们待她实在太好了。伊丽莎白静悄悄地侍候着她。
早饭吃过之后,宾利家的姐妹俩也来陪伴她们。伊丽莎白看到她们对姐姐那么亲切,那么关怀,也对她们产生了好感。医生赶来了,检查了病人的症状,不出众人所料,说她患了重感冒,必须尽力调治好。他还嘱咐简上床休息,并且给她开了几样药。医生的嘱咐立即照办了,因为病人的热度又升高了,而且头痛得十分厉害。伊丽莎白片刻也不离开姐姐的房间,另外两位女士也很少走开,因为男士们都不在家,她们到别处也是无所事事。
时钟打三点的时候,伊丽莎白觉得应该走了,便勉勉强强地说了一声。宾利小姐提出派马车送她,伊丽莎白打算稍许推谢一下就接受主人的盛意,不料简表示舍不得让她走,于是宾利小姐只得改变派马车的主意,请她在内瑟菲尔德暂且住下。伊丽莎白感激不尽地答应了。随即宾利小姐便差遣仆人去朗伯恩,把伊丽莎白留下的消息告诉她家人,同时带回些衣服来。
那个年代医疗、营养条件都不好,女性身子普遍娇弱,所以淋一场雨就得重感冒完全合理。因为生病,所以简很脆弱,伊丽莎白的探望对她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而这两者的结合,使得简“舍不得让伊丽莎白”走。
第8-12章便是伊丽莎白在宾利家的“副本”,这个副本引入的过程依然十分合情合理。

也许有人会注意到,在这篇专栏中我反复用“不突兀”“自然”来形容奥斯汀的情节安排。《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的角色们一直在用“creator”来称呼作者,上帝创世共用了七天,其后丰富多彩的世界无不是这些种子的蓬勃发展。
仿写一段伯恩斯坦为勃拉姆斯辩护的话吧:
那些嘲笑奥斯汀的人们应该知道,希腊的神庙都只是由平平无奇的石块堆砌而成,这些建筑永恒的美并不在于构成它的单个石块,而在于把这些巨石组合起来的美丽想象。这才是真正的原创性,它不在于战争,不在反转,不在空中楼阁般的奇幻设定。奥斯汀的作品是一个奇迹,因为在这部作品中存在着发展的神圣。奥斯汀笔下的世界很狭窄,和当今跨世界、跨宇宙的作品相比更是有如尘埃般渺小,但在这渺小之中,我见到的却是有如上帝创世一般的真正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