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张雪峰高考填报指导的一些感慨

2023-06-26 09:19 作者:寒玎  | 我要投稿

最近张雪峰好火啊。我在b站天天给我推送他的视频,刚才看到一个他说“你不服从调剂?你疯了”的视频。哈哈哈,他的表情真的好逗,他真的好有东北人说话的那种独特的魅力。 我当年报志愿就是他说的“你疯了”的那种人,每档只填了一个专业一个学校,且不服从调剂。心理学专业并不是一个就业环境好的专业,我还认定师范类心理学,我报名的那年,甚至连学校都没几个有这个专业,报名可简单了😝。我的选择就属于张老师眼里非常不靠谱的瞎胡闹。但我至今认为,我非常幸运的在高中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虽然那时候的想法幼稚,称之为理想有点儿可笑,但幸运的是我至今依然在有限范围内都还在实现着它。所以我自封为理想也能理解吧😁。反正,我现在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职业幸福感很高。 感谢我的父母当年虽然不理解,但在我足够坚定时,还是选择支持我。后来我毕业后有几年时间里都在做各种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他们还会惦记着帮我联系可能和我专业有关的人,让我更了解我的职业。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明确告诉我可能非常难找工作,工资不高甚至无事可做之后依然尊重我的选择,让我对可能的困境有心理准备。他们让我在之后的各种困难下,最终坚持下来,等到了合适的机会,做了我想做的工作。事实上工作需求也和当年不同了(现在并不像我当时的高中心理老师那样不受重视,没工作可做),我也真的有机会实践我的理想。 我一直觉得在高中,我就知道自己想要实现什么,后来也没有在大学的学习里幻灭,反而更加拓展了自己的边界,最终也真的做了我想做的工作,是很幸运的事。所以,现在张雪峰引发的争议,我其实觉得是因为很多人不考虑前提。他说话有时候很绝对,但参考他的说法是有一个大前提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真的没有发自内心的偏爱。一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的学生,并不会询问他,不是他的目标受众。 现在的工作,大家都很难,压力很大,很卷。对大多数人,工作本来就很难轻松愉悦,在有自己喜欢的事却没有做的请况下,即使他喜欢的事很难找工作,他也很可能会觉得自己现在做的全是自己讨厌的事。人生那么长,这样也太苦了。这根本不是能不能工作的问题了,是能不能保证自己不抑郁到丧失动力的问题了。 大部分普通人的工作,陷入职业倦怠是很痛苦的。如果能赚很多钱是不是会弥补这种痛苦呢?要看这个人对赚钱有多大兴趣。比如张老师,他能赚大钱对他来说是能够让他更有幸福感很重要的一部分,假如他的工作太累了,赚到很多钱是能够弥补这个部分的痛苦的。但不是所有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有的孩子虽然家境一般,但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是很高。活得下去和赚大钱是两码事,有的人赚大钱并不会让他更开心,有意义才可以。这并不是生活无忧的人才有的专属,人类是天然追求意义的。人这个物种,就是这么任性。当然,一般来说,家境贫寒的人赚钱相对更有动力一些。但也不是全部。我有个家境贫寒的学生,真的是安贫乐道(对,她有自己的“道”),并没有赚钱的执念。当然,这种也是个例。大多数人都是中间,赚钱重要,最好干的事也不讨厌。 所以,了解职业的就业前景的同时,也需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没那么容易,兴趣爱好也不必就得是职业爱好,但知道自己讨厌什么就容易的多,这是底线。这样之后,再多了解相关信息才能知道哪些话可以参考,哪些话不适合自己。至少能知道自己的喜欢真的是足够了解后的喜欢吗?只靠考前老师给你规划真的不可以,对自己的喜恶什么都不确定但又不是真的没要求,才是很多人的常态,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一些前景打动而做出不适合自己的错误选择。对职业前景的推测一定会有规划师的个人人格特质和视野在里面。这个时代变化太快,职业前景甚至不等四年大学出来就变了也是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而做自己还算喜欢的事,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一件一定会促进人主观效能的事,这样的人肯定可以在行业里成为挺有能力的人,因为ta愿意钻研,愿意不断琢磨和创新,这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东西。所以,这些人即使学的是冷门专业,也肯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很长,不是只有眼前。 当然,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自己想要什么也确实没啥概念,这样也很正常。还是那句话,生活很长,不是只有眼前,现在暂时没有特别的偏好,张老师等职业规划师,也许就是最好的帮助,比什么都不知道幸福太多了。他的建议我听了一些,感觉在当前条件下,好像还是挺中肯的。假如未来有一天发现了自己的期待和热爱,或者社会发生变化,那去适应和改变总是来得及的。我知道的一位同行,就是四十多岁因为生活巨变,才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转职重头开始学习的。真到了那个份上,可以做到的。人类的韧性远超过自己想象。

关于张雪峰高考填报指导的一些感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