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消金状元
作者:清风
2021年8月,各消金机构2021年半年报陆续出炉。
截至目前,招联、中银、中邮、长银五八、华融、尚诚六家消金公司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
在疫情影响和监管日趋严格的大环境下,谁是消金状元?
消金状元到底是谁?
尽管监管从严,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但头部消金机构上半年业绩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2021年8月4日,消金行业头部机构之一招联消费金融(下称“招联消金”)公布了2021年度第四期金融债券发行文件,同时披露了其2021年半年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招联消金营收为73.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2.7%;净利润为15.4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66.7%。
招联消金还在债券发行公告中披露,2021年上半年,招联消金总资产1298.43亿元,较年初增长19.88%,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1247.86亿元,较年初增长20.81%;总负债1173.26亿元,较年初增长20.6%。
此外,2018年-2020年,招联消金营业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107.40亿元和128.16亿元,净利润12.53亿元、14.66亿元及16.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38%;股东权益由2018年末的78.94亿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110.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20%。
总体来看,招联消金的业绩颇为亮眼。半年营收近74亿元,净利润超15亿元,这个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上市银行,比如青岛银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及无锡银行营收和净利均低于招联消金。
而和去年全年的营收净利相比,今年上半年招联消金的业绩更是突飞猛进。2020年,招联消金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28.16亿元、16.68亿元,相比之下招联消金今年上半年营收就达到去年营收的57.67%,净利更是达到去年的92.45%。
也就是说,招联消金今年上半营收已达到去年近六成,净利更是达到去年全年九成多,如今招联消金行业领军地位依然稳固。照此情况预计,今年全年招联消金的业绩仍会保持行业领先。
再来看看中银消费金融(下称“中银消金”)。
2021年7月30日,上市公司陆家嘴集团发布2021年半年报,披露了中银消金的运营数据。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23.4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30亿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净利润5.3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1亿元同比增长426.73%,其资产合计378.94亿元,负债合计299.41亿元。
据了解,在主营业务上,中银消金以线下展业为主。官网信息显示,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和交易分期消费贷款。在场景方面,中银消金此前对接了学霸君等教育场景,但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线下培训遭遇“寒冬”,中银消金的教育分期也处于暂停状态。
如此来看,中银消金不错的业绩或将在很大概率上源于线下展业。事实上,虽然疫情之下消金机构大力发展线上业务(包括场景业务),但随着疫情逐渐消退线下业务又重新活跃起来。
非头部命运各不同
作为头部消金,中邮消费金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4月,公司实现营收16.33亿元,净利润5.72亿元,前4个月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业绩颇佳。
然而,相比之下,非头部的消金命运则就有很大差别,比如长银五八消金就没这么好运了。
2021年8月18日,长沙银行发布2021年半年报,并披露了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下称“长银五八消金”)的运营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消金实现营业收入7.0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28亿元同比增长12.74%;实现净利润1.1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0亿元同比减少6.67%,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截至2021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消金资产总额为142.93亿元,净资产13.82亿元。
长银五八消金称,此前受资本充足率影响,公司业务规模及营业收入受限。日前,长银五八消金宣布,拟对二级资本债主承销商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这也是业内首例。
2021年8月19日,上海银行发布半年报,并披露了主要控股参股公司的财务数据。其中,截至6月末,尚诚消金总资产为125.86亿元,贷款余额123.39亿元,净资产10.97亿元,报告期内净利润录得0.22亿元。
数据显示,尚诚消金本期净利润超过2020同期披露的255.64万元,同比增7.6倍,在2018年和2019年披露的净利润分别为-0.16亿元和0.312亿元,在2019年和2020年全年,尚诚消金的净利润分别为0.12亿元和0.61亿元。
虽然尚诚消金上半年净利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增,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半年疫情较为严重并对消金行业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部分消金公司净利下滑,而今年疫情逐渐好转之下,业务量增加利润迅速上升。事实上,去年上半年疫情是一个突发的特殊情况,导致业绩回落,而今年上半年利润暴增是和去年不佳的业绩相比,因此并不能将这样的业绩称为理想的业绩。
尾部平台方面,目前仅有华融消费金融业绩出炉。
8月14日,合肥百货发布2021年半年报,披露了华融消费金融的业绩。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对华融消费金融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为85.33万元,按照其持股比例15.33%计算,华融消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56.62万元。而2020年上半年华融消金亏损金额为840万元,相比之下华融消金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尽管如此,这样的净利水平在业内处于垫底水平。
此前,中国华融在披露资产转让公告时表示,拟公开转让所持有的华融消金70%股权。交易后,中国华融将彻底剥离旗下消费金融相关业务。
在中国华融离开后谁将接手,华融消金未来的路怎么走,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
下半年消金机构面临严峻挑战
2021年下半年,疫情渐趋稳定,这对消金机构来说是个好消息,可以更好地开展业务。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消金机构也面临重大挑战。
首先,在政策上,监管部门首次对持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进行控制。
2021年6月以来,部分地区窗口指导辖内消费金融公司设定24%红线,要求其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主要指单利的IRR、而非APR)以内,并设置一定过渡期。考虑到过去对贷款利率上限的控制主要集中于民间借贷、现金贷等领域,对持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控制基本是首次。
而且,分析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利率将呈现下行趋势。
这也意味着消金机构的利润空间将被缩窄。在利润减少的情况下,消金机构如何应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监管方面,监管层对消金行业的监管也更趋严格,过去消金行业的野蛮生长将不复存在。在监管越发严格的当下,如何既能合规经营不踩红线,又能进一步开拓业务收获更多的客户和利润,将是各个消金机构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此外,随着小米、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巨头跑步入场,消金机构日益增多,行业竞争更趋白热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消金机构将如何应对才能脱颖而出呢?
首席消费官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