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减水剂单体的4大应用误区,可别再这样认为了!

聚羧酸减水剂单体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添加剂,可以在混凝土中起到减水、增稠、增强等作用。然而,由于对其认识不够深入,很多人对聚羧酸减水剂单体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聚羧酸减水剂单体的4大应用误区,可别再这样认为了!
1、减水率难以控制,波动较大
聚羧酸系减水剂在低掺量下表现出较好的减水效果,其减水率比其他减水剂高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更容易受试验条件的影响。
首先,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受水泥品种和用量的影响较大。其次,当砂子含泥量较高时,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会明显降低。此外,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和其他减水剂一样,还取决于搅拌工艺。
2、减水剂掺量越大越好
为了配置高强混凝土,降低水灰比,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需要不断增加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掺量,以期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然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对其掺量的依赖性很大,一般情况下随着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减水率也会增大。但是,当掺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减水效果反而降低的现象。
这并不是说掺量增加减水作用反而下降了,而是因为此时混凝土出现了严重的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合料板结,流动性难以用坍落度法反映。为了保证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的检测结果全部达标,送检时指定的产品掺量就不能过高。
3、混凝土配制的聚羧酸减水剂泌水严重
通常,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指标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然而,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并不总是能够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试验中,我们通常使用“严重露石起堆”、“严重泌水离析起堆扒底”等术语来形象地描述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大多数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制备的混凝土拌合物对用水量十分敏感。有时,即使只增加(1-3)kg/m3的用水量,混凝土拌合物也会严重泌水。使用这种拌合物无法保证浇注的均匀性,容易导致结构物表面出现麻面、起砂、孔洞等难以接受的缺陷,从而降低结构体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中,由于对集料含水率的检测控制不严,很容易在生产中加水量过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泌水和离析。
4、大流动性混凝土容易分层离析
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掺量和用水量的控制都很好,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大流动性混凝土仍然容易出现分层和离析现象。具体表现为粗集料下沉,砂浆或净浆上浮。即使不振动,使用这种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浇注,分层和离析也会明显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掺加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在流动性较大时,浆体的粘度急剧减小。适当复配增稠组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而且复配增稠组分往往会导致减水效果严重降低的反作用。
聚羧酸减水剂单体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添加剂,其应用误区也比较常见。在使用聚羧酸减水剂单体时,应该正确认识聚羧酸减水剂单体的作用和特点,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