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觉厉!五十年前的“先进”技术,日本居然还在用!
1973年,当IBM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研发出软盘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它能持续用半个世纪。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就在前两天,日本数字事务大臣河野太郎宣布,将在未来逐步淘汰包括3.5英寸软盘过时的存储介质。也就是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大堆人用着软盘,用着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
可能还有人纳闷软盘是啥,简单介绍一下吧。它和光盘一样,靠磁头擦写碟盘来进行存储,主体是一张薄软的磁储存介质盘片,外面包裹了长方形的塑料壳,想要用它还需要一个专门软盘驱动器。

在IBM发明软盘之后,它凭借轻薄可靠的特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成为当时的通用移动存储工具。最繁盛的时候,全世界一共有50亿张软盘在流通。
像我们如今的系统盘为啥叫C盘呢?因为A盘和B盘都是给软盘留着的,Office里的那个保存图标也是软盘的形状,可想而知软盘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但是传播广、影响力大并不意味着它有多好,最出名的3.5英寸软盘也就1.44MB的容量,放在90年代初期还算够用,但到了90年代末那会,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光盘、NAND闪存、微型硬盘等,随便找几个出来都能在存储空间和读写速度上吊打软盘。
随着1998年苹果iMac G3正式取消对软盘的支持,各大电脑厂商也开启了淘汰软盘的步伐。2003年,戴尔宣布Dell Dimension将不再预装软盘驱动器。到2007年,商店里卖的电脑只有2%还装着软盘驱动器。

没电脑用的话,厂商自然也不会继续生产了。索尼在2011年3月就停产了3.5英寸软碟片,而日本其它厂商后续也停产了软盘。但停产了,并不意味着就没人用了。日本的许多政府机关在今天,依旧用着3.5英寸软盘,甚至日本法律里还有1900条相关规定,要求日本的职员必须使用这种过时的存储介质。
去年年底,东京警方还对丢失两枚装有38名民众个人信息的软盘这件事道了歉,而大家也非常惊讶,都2022年了,居然还在用软盘来装数据?要知道这五十年的时间里,电脑性能翻了成千上万倍,互联网从无到有,微软的Windows系统都出到11了,但软盘这种老古董却能顽强活在日本政府部门的桌子上。

当然,日本不是唯一一个还在用软盘的国家。2016年那会就有新闻称,美国核武器部队仍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的8英寸软盘,部分波音飞机安装航空电子软件,靠的也是3.5英寸软盘。不过,能在2022年大规模使用软盘的,恐怕就只剩日本了。
为什么不换掉软盘呢?日本的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因为此前基本没有发生过软盘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只要不出错,就可以一直用,这恐怕是他们共同的想法。

这样的保守风气充斥在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像是翻盖手机依旧大行其道、现金支付才是社会主流,甚至还出台法律禁止网约车在日本运营等等。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日本在90年代的那场经济危机中摔得太狠了,所谓“失落的三十年”,不光只是经济低迷,日本社会也逐渐变得保守,拒绝新事物,固守老传统变成了常态。这种情况下,继续用3.5英寸软盘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让人难以接受的事了。

回头想想,在软盘兴起的80年代,刚好也是日本经济走向繁荣和最辉煌时刻,小小的软盘里,可能也承载了那个时代最后的骄傲。不过,落后的东西必然遭到淘汰。2021年9月,日本专门成立了数码厅,主要目的就是推进日本国家行政体系和日本国内的数字化,
或许在几年后,我们就不会再看到丢失软盘警方道歉的新闻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用惯了软盘的他们,会不会在换存储的时候捅出一堆篓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