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杂谈:三足鼎立(1)

2021-08-29 09:34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第三部三足鼎立

作者为虎扑 DionGlover 

原帖作者动笔于2013年5月13日,完成于2013年5月19日 

不知不觉连载已过一半,笔者经常在更新过程中出现思虑不周之处,多亏很多好心的朋友指点,让笔者能更好的完成文章,首先表示一下感谢…有的时候,笔者会扪心自问写这篇杂谈的意义为何,却总是考虑半天想不出来,或许是源于笔者对94三国以及三国演义原著的爱吧。笔者这辈子个人生活方面有时觉得很失败,憋闷,坚持到底的东西实在太少,但这一次,希望能够写到最后…

419.原著中,自开头“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至“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恰好六十回,而本剧则已过一半,第三部《三足鼎立》的第一集张松献图为第48集,这意味着本剧亦存在头大尾小的问题,且后三十六集被分为三部,每一部的篇幅较前两部都短不少,譬如《三足鼎立》,自《张松献图》到《火烧连营》。只有16集。

420.本剧的总制片人是任大惠先生,当年在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是王导之下的二把手,央视四大名著里由他担任总制片人的剧目就有三部——《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他同时也是本剧六大制片主任的恩师,并且在《红楼梦》和《水浒传》中都有客串角色,进入21世纪后,任制和王导都已退休,虽然在08年还短暂出任过《解放》的制片主任,但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颐养天年了…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邻国日韩的人气很旺,尤其是日本,NHK的同行对他都很尊敬,因为他是第一位将国产巨著的发行权卖到日本的制片人,当年日本的NHK台以每集一万美金的代价从任大惠手中买入了此剧,让日本人第一次有机会欣赏到全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当然,现在任制回忆起来,总说卖的太便宜了,一万美金这个价钱还是任制和王导商量之后的狮子大张口价,但后来通过同行渠道了解到,NHK光翻译这部84集的巨著,就花掉了100万美金…所以日本同行一提起任大惠来,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且对他心存感激,09年NHK重启《坂上之云》计划,制作人还来中国找到了任老先生,说什么要请他出演一个角色,于是任先生就客串了《坂上之云》中的李鸿章…总制片人底下是六大制片主任,郝恒民先生笔者前面已做过介绍,而其他五位当时都在央视供职,职务都是高级制片经济师,其中,三足鼎立的制片人单雨生先生,担任群雄逐鹿制片的尤世军先生而今都已过世,第四部南征北战的制片人大胡子张纪中目前隶属于华谊兄弟旗下,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曾经制作过《乌龙山剿匪记》的张光前先生已然退休,而制片协调王小颖目前在大连教书,他也是唐国强的好友。当年剧组的演员说起这些制片人,都又爱又恨,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到演员挑选,下到卡车道具,他们都要亲历亲为的跟组,帐目一项一项的梳理清楚;演员们为他们编了很多顺口溜,如“单主任不善,郝主任不好,尤主任真牛”… 

仁大惠

 421.《张松献图》这一部分外景的拍摄地依旧是在北京十渡,这一集前面有一部分成片拍摄时因篇幅问题被删除,就是张松准备车马地图,催促从人星夜兼程赶往许都的剧情,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此次献图的重视,也为后面曹操轻慢与他导致最终放弃献图做铺垫…

422.出演张松的演员是铁路文工团大名鼎鼎的张炬老爷子,老爷子和蓝天野,郑榕这些人艺戏骨都是相仿年纪,后来还受沈好放尤世军之约又出演了《东周列国》里的百里奚…老人这辈子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话剧和电视剧人物形象,于09年仙逝…

百里奚

423.48集《张松献图》到59集《走麦城》的编剧为叶式生,文XXX革时期因受父亲牵连务农许多年,后担任北影厂编剧一职,参与了北影厂89版电影红楼梦的剧本编写,91年被王扶林导演请到组里,开始编写三足鼎立前半部分的剧本…叶编剧的剧本口语化的内容很多,例如称呼问题,比起官名来,他更喜欢用大人,相爷等叫法,后面白衣渡江一集,还放弃了嘉靖本中原有的陆逊书信,自己书写了一封更浅显的来做代替,其剧本的编写质量笔者窃以为不如前面的三位编剧,但其对孟德新书的编写也是本剧的一大亮点…

424.丞相府是涿州影视基地最早搭建的建筑物,位于三国城中心…

425.毕彦君老师在第三部里又客串了讨厌鬼杨修,本部分的拍摄要晚于第一部《群雄逐鹿》…

相较之李儒,又是不同的装扮 

426.顾岚老爷子的荀彧时隔20多集再度出场了,不知道为啥,此次拍摄其妆容竟然比第一部灭吕布时要年轻不少…本剧因五个组同时进行拍摄的缘故,经常出现化妆,配音,换演员之类的问题…笔者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遍,已然习惯了…(见43条) 

427.张松所戴之皮弁冠甚为奇特,如今古装剧已少有复制,两汉时期十分流行… 

428.对于当世无流传,作者罗贯中也多半不知的伪书《孟德新书》,叶编剧的才气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仿照孙子兵法十三篇,还真就编纂出四大段像模像样的古文来,读来朗朗上口,且遣词造句颇为考究,尤胜原著,现摘录如下:

昔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地变化,不可先传。故曰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然则兵非所乐,胜非所利,是故乐兵者必亡,利胜者必辱也。夫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得三者而能全胜,吾所未闻也。治国以信,治军以诈,其容各殊。故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兵之利在于信,兵之德在于道。德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之明赏也。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合军聚众,务在激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气不激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气不厉则慑,慑则无勇,无勇则必溃也。昔吾之战张绣,胜一败一,皆以气也......"

429.杨修不忍丞相烧书,加以劝阻,此处为叶编的加戏,杨德祖毕竟还是对丞相有崇拜之情的... 

430.曹军阅兵,此处之点将台还会在后面两次受禅时候出现…

431.重甲骑兵在本剧中仅在此集重现过一次…且士兵的衣甲还是歪七扭八的… 

432.张松的配音名叫郭政建,平时喜欢配一些疯子老头之类的角色…在后面的第五部《三分归一》里,他还会给司马昭配音…

433.刘备宴请张松一处,编剧给二人加了好多寒暄之语,如张松问刘备有几子,刘备答曰只有一子;当时大约是211年,刘禅仅四岁,而刘备二儿子刘永应该还没有出生,所以这个地方可以说的过去… 

434.十里长亭送张松,皇叔为张松牵马乃编剧加戏…

435.《三足鼎立》中的诸葛亮之戏份,为唐国强最初拍摄的部分,可以看出其无论是妆容,还是神态表情都很比较难让人满意,还偶有出戏之感…难怪拍摄期间王导还总是提换人… 

436.出演刘璋的梁振亚想必会令武林外传蜜们十分眼熟,咦??这不是小六的七舅姥爷吗?? 

 437.第一任法正的扮演者时来群颇具谋士气质,为铁路文工团话剧演员… 

438.蜀中大将张任的扮演者周中和是台湾演员张震失散多年的兄弟…后在冯小刚的大片《夜宴》里出演内侍监…(前半句自行体会,笔者不负责爆料) 

 439.西川四将的神态都十分英武嚣张,堪称本剧龙套演员的典范,要是其他四部里的龙套都有这四位的精气神,本剧的可看性还会提升一个档次... 

440.凤雏仰望夜空,感叹曰:“天予不取,人复何为?”本集给庞统加了很多内心独白,以表达他急于建功的心情…此种加戏等同于间接提升后来入川的诸葛亮之形象,我认为这种加戏对庞统不太好,编剧后面对庞统的一些改编也有失偏颇,原著通过凤雏落坡要表达的是一种惋惜之情,而本剧通过前面的一系列加戏给观众造成了凤雏落坡系咎由自取的错觉。所以,94三国剧组对庞统这个人物处理的着实糟糕,这里面既有演员金书贵的责任,也有编剧叶式生的责任… 

441.截江夺斗一出戏在剧本里被编写成了一集,但此处对原剧本采用很少,将一集的故事缩编成半集来演…

442.因为三足鼎立部分的拍摄远早于赤壁部分,所以演员的妆容皆不如第二部好看,而那时因无锡三国城还在建设,所以吴王宫的戏都在涿州影视城的影棚内搭景拍摄… 

443.这一任吴国太的扮演者是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影星林默予奶奶,这也是林奶奶继出演北影厂红楼梦贾母之后的最后一次名著剧登场…老人当年已经68岁,体力各方面情况都不允许一直演到最后,所以赤壁部分换上了实验话剧团的俞若娟… (见259条)

 444.在第一部《群雄逐鹿》中出演袁术谋士韩胤的演员王显和继续呆在涿州影视城内完成了第三部前半部分马良的角色… 

445.孙夫人的配音郑建初阿姨在后面还会给祝融夫人配音…

446.原著中于此处(投江而死为毛本所写,嘉靖本无)并未交代孙夫人的最终,本剧则通过一段幽怨配乐中的旁白道出了其结局... 

孙夫人回到东吴,方知是计,竟然再也没有回到皇叔身边,“郁郁而终”,没有留下子嗣。

447.荀彧之死本剧并未呈现,第一次濡须口对阵会在孙光明导演的第五十四集《合肥之战》中被展现出来…

448.庞统献上中下三计取西川,中间又有一段加戏来表现远在荆州的卧龙未卜先知,暗示庞统燥进,但又不方便相告…

原著此处只有孔明寄书夜观天象一说,但其并未置喙庞统的谋略…窃以为自此开始,凤雏落坡一集的剧情就走向了一条歪路…

449.这时候,编剧再给庞统设计什么万死拜谢主公的戏码就无法打动观众了,因为他的剧情编写彻底将庞统引入了咎由自取的境地…

450.凤雏死后,张飞与诸葛亮分兵入川,这就成为原著中二爷与三爷诀别时刻,这段戏虽然很短,但拍的很有意味:张飞得令之后还像往常一样大步的走出厅堂,因为平时二哥总会随后跟上,但这一次,张飞突然停住脚步,抱住了二哥,二哥不会跟他一起走了,虽然此时两人尚不知晓以后的事,还眼含泪光的对视笑了笑,但联想起二爷死时三爷的悔恨,怎能不让人唏嘘… 

451.刘备曾经批评张飞只敬君子不屑小人,此处改为诸葛亮叮嘱…两人之赌赛也算编剧加戏,意在表现张飞势在必得,卧龙用人不疑… 

452.三爷这个角色,如果仅凭书中之描写,是无法真正勾勒出其粗中有细,性烈至诚的人物形象的,对于电视剧剧本来讲,要把三爷这个形象塑造好,要让观众对爆裂秉性行事乖张的三爷产生好感,这个课题就比较难做,编剧势必要通过大量符合三爷性格的加戏来完成这个任务,从这一点来讲,叶式生完成的相当不错…51集《义释严颜》的开头,叶编剧就杜撰了这么一个张将军明军纪弃皮鞭的故事:入川之路漫长艰险,时值盛夏,士兵口渴难耐,要去摘路边的柑橘吃,刚摘完,三爷就发现了,他此时先用“你们这俩狗蛋”一类的荤话痛骂了军士一番,再文驺驺的申明军纪曰:“俺此番进川,不比往常,路上绝不许抢掠百姓任何财物,说,该当何罪??”话音刚落,鞭子就顺着落下了,刚抽了一鞭,就停住了,脑海里出现了与军师赌赛的画面,此时自我解嘲道:“汝二人违抗军令,差点也害俺老张违抗军师将令,快去将柑橘还与百姓,下次再犯,决不饶恕。”这一段加戏中的张将军有理有节,编者既有表现其个性的地方,亦有表现其理性的地方,尤其是最后弃鞭的那一幕,隐隐让观众觉得三爷已不再是性如烈火的凶神恶煞,而更像个顺毛驴,是个直肠直性的汉子,惹人喜爱… 

453.转一则无根流言,是关于三爷的扮演者李靖飞的,他是桃园三匪的扮演者中年龄最小的,近些年上一些三国再聚首的节目时,留给公众的印象总是沉默寡言,主持人问一句他答一句;其实他跟比较熟悉的哥们交往时完全是两个样子,据说,他的大哥孙彦军老师曾因为李靖飞太闹腾而给他起了个“河北老农民”的外号…剧组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是刘关张三人加一位同阵营的演员住在一起,后来主演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就变成了三爷和二爷一个屋,刘备和诸葛亮一个屋,三爷比较喜欢给二爷讲笑话,且俩人都爱喝两口…喝完酒后还喜欢讨论剧本,讨论的不高兴就要去找大哥和丞相说理,当然,大哥和丞相基本就是和稀泥了… 

454.其实三爷在长板桥的时候,是有一首角色歌的,叫《豹头环眼好兄弟》,演唱者是尹相杰,后来剧组考虑到此曲和《当阳常志此心丹》相隔太近,就忍痛割爱了,这么多年来,尹相杰再没唱过这首歌…此曲也是谷建芬王建为本剧所制作的十五首作品中唯一遭到舍弃的,笔者感到甚为可惜…                             

455.出演大将严颜的老先生名叫王文有,京戏武生出身,后来在多部古典名著剧中都露过脸,如96张华昭版隋唐演义里的李渊,97央视水浒传里的张都监等等…

456.这位出演假张飞的演员就是真张飞的马术替身,有许多三爷的背影戏其实都是拍的他… 

457.其实原著中的刘备夺川远非本剧所表现的如此轻松,魏延黄忠被川中四将夹攻的戏份,刘备收降吴懿的戏份,诸葛设计擒张任的戏份,都未拍摄,说起来也算有些遗憾,因为这毕竟是刘备奠定其称帝基业的旅程…

458.义释严颜这一段关键戏份,导演和演员对张飞的心理活动把握的很到位,好不容易抓到惹自己生气的严颜,三爷怒气不消,就是要斩首,但听到严老将军“我西川但有断头将军,没有降将军”的厉声痛斥后,顿时怒气消散,三将军敬贤之意瞬间萌发,心中感慨道:“严老将军果真忠义之士。”遂放声大笑,亲自给老将军松绑,并请其上坐,合手敬拜… 

459.诸葛亮智激张飞这出戏是糖果在拍摄前期少有的发挥良好的戏份,老七贱贱的表情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460.葭萌关的城门在第四部中还会被用来拍摄郝昭防守陈仓的戏份… 

461.马岱与魏延这对冤家在葭萌关就碰过头,其实原著还是很讲究宿命论的…“魏延先到关下,杨柏败走,魏延是个头功控,一路狂追,与马岱交手,被一箭射中左臂。”

马超与张飞的开场对话颇为搞笑:认得燕人张翼德呼!          

我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看把三爷气的…

462.马超与张飞的日夜两斗据笔者统计,是本剧中表现时间最长的武将单挑,共耗时8分半,中间既有多次两马错蹬,也有夺枪,回马飞暗器等等高难度动作… 

463.因为第三部是紧随第一部拍摄,所以第一部的很多演员在第三部又找到了新的角色,如在第一部中出演沮授的王志强,就在第三部中客串了说客李恢的角色…(见95条) 

464.三爷与马超互相交还包巾头盔一处为叶编的加戏,意在表现两位猛将英雄相惜之情…

465.刘璋献城一处,叶编给他加了几句台词,个人认为应算是一处神加戏,面对三面包围的刘备军,刘璋叹曰:“吾为官半生,向无主见,今日我要做一回主,诸公勿再多言,开城。”刘璋被史家经常评价为无主见的暗弱之主,但最后在保护成都免受战争涂炭这条选择上,却自己真正做了回主,也算是秉承了自己一贯爱民的执政方针…不过很可气的是,永远的投降派谯周老头子在此处未如原著般出场,不然可以更好的让观众了解到这种腐儒的真面目…(下图为进击的七舅姥爷)

466.此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张中一导演所拍摄的戏份我前面提过,第三部刘备夺取西川是他拍的,而第五部刘禅出城纳降又是他拍的…刘氏父子和成都城的因缘都被张导演拍全了…其实对于剧组来说,老子夺城和儿子献城相隔的时间也就是两三个月的事儿… 

467.自53集《单刀赴会》至64集《安居平五路》的12集戏份由五位执行导演中年龄最大的孙光明先生拍摄…其实孙导在拍摄此剧之前就已经经手过一部同样讲述三国历史的大戏——《诸葛亮》,这部湖北电视台于85年倾全台之力所制作的历史剧,曾获飞天奖二等奖,最佳美术奖…而出演此剧主角诸葛亮的李法曾更是被誉为早于94三国之唐国强的卧龙第一代代言人…孙先生的历史剧,服装考究,美术置景和镜头设计都古朴典雅,但缺点亦很明显,就是格局偏小,气势不够恢弘…这些优缺点都被他一股脑的带入到了本部三国里…笔者对于这12集的制作,总体上而言是极为不满意的,孙导小巧古朴的风格显得与鸿篇巨著有些格格不入,虽然他一贯擅长的催泪戏依旧保持了很高的水准,但除此之外,相比较其他四位导演,显得无甚长处,给人一种“只求拍完”的感觉…

85版《诸葛亮》

468.第二任诸葛瑾的扮演者汪兆桂当时是湖北话剧团的演员…

469.孙光明导演所拍摄之诸葛亮,其造型较其他四部明显不同,最显著的外形特点是髯的加长导致的脸型瘦削… 

470.二爷的配音刘润成终于在第三部中走到了台前,继续守护在二爷身边,出演周仓…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部《群雄逐鹿》中出演周仓的迟重根本次也继续守护在二爷身边,出演王甫,二爷身边都是老哥们,老兄弟…(有人要问笔者迟重根和迟重瑞的关系,笔者无可奉告)

471.此处叶编给二爷改的词都往骄横跋扈的方向走了,譬如原著中所有称呼孙权为吴侯的地方都被本剧中的二爷直呼为孙权…

472.出演关平的娃娃脸陈兵如今已贵为北影教授,他从影的时间很早,与王扶林导演也很有缘分,87年王导拍摄《聊斋》系列剧中的《梅女》时,陈兵就是男主角…后被直接拉进了三国演义剧组…陈兵当年的同学与他相比现在都是大红大紫了,如元芳,姚橹等等;而他最终选择了做学问,研究戏剧…

聊斋剧照

473.笔者对第三任鲁肃宋邦桂的表演极其不满,有段时间笔者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面瘫大师…他演的鲁大师既无神采,也无风采,也没看出什么人物个性来,根本就是念台词… 

474.孙光明导演比较喜欢启用会唱京剧的演员,像扮演第二任甘宁的张玉海,第二任吕蒙的初国良,都来自于湖南北京等地的京剧团…这也造成了这12集中的次要演员普遍表情夸张的特点,后面合肥之战出场的凌统,其表情更是一绝,笔者还会提到… 

475.无根流言一条:二爷大陆刚进组的时候,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台词记得慢,最后在大哥的指点下,他想了个办法,把台词贴的满宿舍都是,直接导致三弟背错了词…

476.单刀会一处,因东吴诸公气场太弱,导致陆爷大放光芒,反而显得单刀赴会为关羽逞强,并不能从深处打动人心,这一部分东吴的诸位演员其气势和凶狠程度实在是太差,没有反差,就无法表现出二爷的视死如归,所以笔者窃以为此回除了《江上行》这首飘逸超群的歌曲外,几乎一无是处…

477.《江上行》的演唱者崔京浩我在前面已经做过介绍,他还为本剧配唱过《当阳常志此心丹》和《民得平安天下安》两首歌…(见234条)

478.《江上行》曲美词妙,丝毫不逊于赵云刘备的角色歌,“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现转录歌词如下:

好江风 将这轻舟催送
波翻浪涌 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潭虎穴何足惧 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 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 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 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 付与苍生

479.《合肥会战》一集十几年来一直是理智挑刺型94三国蜜的槽点密集区…本集拍摄技术之差,群演精神之涣散,战争场面之敷衍,可谓整部剧集中的一大奇葩… 

480.第三部之所以民间风评较低,其实是有其合理性的,标题叫做《三足鼎立》,但本部却专以蜀汉为主,即便改名做《刘备称帝》也十分恰当,据笔者粗略统计,三足鼎立的这16集中,蜀汉人物为主角的剧集占到三分之二多,也就是11集,而其余篇章,曹魏为主角的为三集,东吴则仅为两集(这还是把双主角的合肥会战算在里面所得出的结果);所以说,孙权和曹操在这一部分已经彻底沦为配角,以至于两次合肥会战要合到一集拍摄,然而这一集的拍摄质量又是如此糟糕…

481.曹操取汉中本剧涉及很少,仅靠旁白一笔带过…

482.开头还是道具组那让人看一眼就想吐槽的现代版“曹”字大旗,有心的朋友可以回去看一下第一部《群雄逐鹿》,何尝犯过如此低级的错误… 

483.本集原题目为《百骑截营》,由此可以论断,剧本是以东吴为主视角来呈现本次战役的… 

484.伊籍归还三郡这一段,其说词错误百出,如“曹操虎视南方,早有吞灭蜀吴之心。”等等,笔者比对剧本之后,发现叶编剧此处并无添笔加戏,看来应该是导演组的作为…

485.第三任张辽的扮演者王卫国广大观众应该很熟悉,近些年来人送外号玉帝专业户,客串过各种神话剧中的玉帝,97央视版水浒传里他还出演过卢俊义,还是跟玉字沾边…还在某穿越剧中扮演过关公...终于,张辽骑着自行车完成了由唐僧到玉帝的巨大转变(见第73条,第281条) 

玉帝和卢俊义

486.孙权攻宛城的几组镜头几乎都是从第一部的第9集《孙策立业》里搬运过来的,这一段剧组根本就没拍…

487.第三部时常出现一个演员相隔一段时间就转换角色的情况,如我前面提到的丁奉韩遂,合肥之战中扮演乐进的沈龙在《曹丕篡汉》一集中又出演了曹彰,中间仅相差七八集…如果观众不熟悉原著,那么就不要指望他们能看得懂了,就更不要提什么可看性…其他几个组其实还有情可缘,因为同时拍摄的缘故,每个组的固定演员是不一样的,所以角色如果进入了下一部可能就会换演员,但第三部的后半部分是同一个导演,同一个演员,也能出现演员演了这个演那个的情况,那么我就只能对这一组制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拍摄态度产生怀疑了… 

曹彰

488.笔者前面提到过第二任凌统号称94三国第一表情帝,现奉送几张截图供大家欣赏…因为他的表情转换太快,笔者的截图都是虚的…出演凌统的韩增祥先生其实也是京剧界的大腕儿,以出演《古城会》中的关羽成名,这部三国里有四名演员都演过关羽… 

489.这座小师桥其实就是当年的长板桥…位于涿州三国城的西南边… 

490.孙权的十万大军在本集中被浓缩为100人,这一定是暗荣的阴谋… 

光荣三国志

491.曹军一点都不爱护环境,吃完早点塑料袋随地乱扔… 

周泰的勇猛在这一集得到非常好发了体现,保孙权战庞德极大的提升了他的形象,后来孙权赐酒也拍得非常好… 

492.两军对垒,据笔者粗略估算,画面上拢共有五十来个人对打;曹军是没吃饱,吴军是吃撑了,曹军捂肚子冲锋跑,吴军挺肚子向前迎,然后两军和在一处,就打起了蹩脚的太极拳…原著中张辽威震逍遥津可谓浓墨重彩,本剧给观众的感觉别说是浓墨重彩了,简直如儿戏一般…另外,两军中都有很多群演出现笑场…而且还被镜头毫无保留的捕捉到了…这样的画面,本应该出现在制作花絮中…(此处群演据笔者考证,为涿州影城附近招募的百姓)

493.本集中叶编给孙权加了很多台词来表现其敬才惜才…使其人物形象较原著更加丰满…

494.甘宁截营这一段的拍摄质量比起张辽大战逍遥津要好很多,盔顶白鹅毛,人衔枚,马裹蹄都得到了应有的展现… 

495.原著中孙权遗书退老瞒为六十一回,甘宁百骑截曹营为六十八回,但这一集中却将孙权遗书退老瞒的剧情放在了甘宁截营的后面… 

496.扮演第二任贾诩的徐永亮先生是成都军区话剧团副团长兼西藏军区话剧团团长,曾经拍摄过很多西藏题材的电视剧… 

497.左慈戏曹和前面的祢衡骂曹的命运是一样的,直接被顾问组剔除出拍摄计划…

498.立嗣之争一集单论其改编难度,堪称全剧之最,因为曹操立嗣这件事,其故事多来源于书中第七十二回作者对诛杀杨修原因的插叙,此段文字很短,只交代了故事脉络,而细节则完全交由读者猜想…最终,叶编剧成功的完成了任务,将所有的线索都如串糖葫芦一般的串在了立嗣这条主线上,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 

499.一合酥在原著中为塞北敬献,叶式生将其改为五官中郎将曹丕敬奉,这就是主线上的第一个糖葫芦

500.出演曹植的王良波先生现在是中戏导演系系主任,近些年潜心做学问,专攻音乐剧,已很少拍戏…他出演的曹植,戏份虽少,但恃才傲物的个性表现的很充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01.扮演丁仪的刘明月长相酷似皇叔孙彦军,难怪曹操看不上他… 

502.原著中并未摘录曹植的名作《箜篌引》,此处顾问组趁曹植吃一合酥高兴之机顺手加戏,将本集的文化品位提高了一个档次…导演组也给上了力,编制了一组本剧中独有的甩袖子舞,此舞常见于汉画像石中,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503.魏王问政于两公子的小故事系顾问组加戏,现将曹植之答题摘录如下:
曹操曰:孤受圣命,入宫戴剑着履上朝,而今有人以为去宗庙上殿,则应解履。试问,孤欲去宗庙上殿,应解履还是着履?

曹丕作思索状…
曹植对曰:“回父王,父王应着履,若解履,则是尊先公而违王命,敬父祖而慢君主,仲尼曰“虽违众,吾从下”诚哉斯言也,不知父王以为如何?” 

504.《定军山》一集之曹洪的扮演者86西游迷们一定很眼熟…“女施主,我来了。”--这不是被常青阿姨色诱的那个番僧么?他叫王捷,是北京京剧团的老生演员… 

505.第二任严颜的扮演者是朗诵艺术家林中华先生,他同时也是刘伯承元帅的特型演员,而且还在《汉武大帝》里出演过晁错的父亲… 

506.蜀汉的五虎将都是被激出来的,单定军山一集,黄忠就被激了两次,原著的叙述手法实在单调乏味… 

507.张飞智取瓦口大败张颌基本没有任何修改,比较完美地把原著的故事拍摄出来了…张颌此战败得甚为狼狈 

此集之内容除了添加顺延自前一集的张飞智取瓦口的故事外,几乎和京戏《定军山》的脉络一模一样…虽取名定军山,但却包括天荡败张郃,定军山斩夏侯两折戏…

未完待续...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杂谈:三足鼎立(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