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小企业经营宝典(007)】 健康中小企业的4个基础条件(一)

2023-03-08 15:19 作者:bili_38304895286  | 我要投稿

        健康的中小企业,会有各种各样的衡量标准,但是,有几条基础条件却是共通的,是必须做到的。中小企业是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如果用人体来做比喻,我们觉得有4个方面的基础条件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老板――“头脑” 

        中小企业的老板,好比人的“大脑”。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大脑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神经中枢。我们用“老板”这一民间的俗称,来指代企业财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实际上,可能称为总经理,或董事长,或总裁,或经理,总之,是中小企业的最高指挥,最高决策者,是中小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中小企业命运的主宰。把老板比喻为“头脑”,比喻为神经中枢,强调了老板对于中小企业极其重要的作用。

        企业规模不同,对老板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作坊式企业和小型企业,关键看老板的个人魅力,老板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想法,影响着整个企业前进的方向。小企业的老板是军队的班排长,老板应该站在员工的前面,身先士卒,起示范榜样和模范带头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板的“心”有多大,企业的规模就会有多大。老板“小富即安”了,企业也就止步不前了。稍微大一些的企业,老板至少要有三四个得力帮手。这时的老板应像军队中的连长和营长,站在员工的中间,指导他们,对他们进行协调。中型企业的老板可能要管理成千上万的员工,需要的管理人员已是一个企业的组织问题。老板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军队的团长和师长,要有最得力的参谋长,不再指导具体的事务,而是决策企业的规划与战略。

        作为企业的“头脑”,对老板的基本要求是“清醒。睿智”。老板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要冷静,分析问题要清醒。问题来了,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应对,不是否定问题的存在,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而是以创新的观点提出适当对策,拿出解决办法,以最少的花费获得最大的效果。老板要睿智,要足够聪明。温州老板在全国有名,正是因为他们的精明,遇事有心计、有主意、会盘算,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能想方设法战胜一切对手。老板的勤于思考,经营上有创意,将会彻底改变中小企业的命运。金利来领带的创始人曾宪梓曾经说过:“做生意是要靠人的创意而不是靠本钱。”他开始创业时开了一家裁缝店,只有三台破旧的缝纫机,为当地人量体裁衣。当时这种裁缝店在香港多如牛毛,竞争激烈,惨淡经营。后来他想出了将做时装改为做领带的创意,并由一般领带转向高档领带,不仅走出困境,还成就了今天的骄人事业。2008年度金利来的营业收入达到14.3亿港元。 

        第二,员工――“心肺” 

        中小企业的员工,好比人的“心肺”。有“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之说。把员工比作企业的“心肺”是否有些过分?有一点。过去人们把员工当作劳动力,甚至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当然就不会把员工当成“心肺”。

        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知识资源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前者如图书、图纸、技术资料等,后者则是指存储在员工头脑里的技术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用于创新的各种稀缺知识。实践证明,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隐性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不能像物质一样建个仓库放在里面,登记造册,统计建账,一目了然。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是存放在员工头脑里的,存了些什么,存了多少,看不见来摸不着。中小企业不能没有知识资源,没有知识资源就无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把员工看作是知识的载体,看作是企业的“知识仓库”,并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加企业“知识仓库”的库存。要把员工作为企业的“心肺”,靠他们进行“吐故纳新”,靠他们加速“血液”在全身的周转,进而确保企业全身心的健康和充满活力。

        海尔集团享誉全球。1984年创建于时,资产只有300多万元,是一家靠借钱发工资、濒临倒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典型的中小企业。20多年来,海尔集团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2008年海尔集团全年营业收入高达1182亿元。成为居中国500强排行榜第34位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并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海尔的成功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高度重视发挥员工的作用。海尔一切以员工为中心,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员工积极、富有责任感地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海尔的价值核心是“人人都是人才”。海尔集团推出了“赛马不相马”和“你能够翻多大跟头,就给你搭建多大舞台”的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他们认为,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员工在创新中成为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人财”。可以说,海尔集团有多少名员工,就有多少座“知识仓库”,而且这些“知识仓库”还在不断地“进货”,并用于创造性的劳动之中,不断推出技术创新的产品,不断推出高效益的营销业绩。这样的企业能不兴旺发达吗?员工能不成为企业的“心肝宝贝”吗?

(未完待续)


【中小企业经营宝典(007)】 健康中小企业的4个基础条件(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