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德峰哲学导论2014版笔记(一)绪论

2022-04-24 17:10 作者:须是了  | 我要投稿

视频BV号:BV1XQ4y1d7BB

(一)绪论:哲学的意义


一、我们的时代呼唤哲学


1.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到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的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就了只见事实的人。

2.康德将哲学的探索归结为四个问题的回答:1.为什么研究哲学?我们能够知道什么。(知识的可能性和范围)2.我们应当做什么(即使我们有了必要的知识,我们究竟应当做什么不应做什么的价值判断的问题)3.我能够希望什么。(我们能够期待什么,指向未来)4.人是什么(人的自我认识)。这四个问题就是胡塞尔所说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却被抹去的问题。

3.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包括年轻人都能体会到我们正处在这样一种社会生活的状况中,我们被置入了由资本的逻辑所规定的进步强制,我们必须不断地为资本的增值做出我们个人的贡献,如果不能,我们将被驱逐出人类共同体。我们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4.休谟两个哲学难题:①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客观因果的根据在哪里,在不在理性之中。)

太阳晒热石头,我们如何得到太阳晒和石头变热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我们通过经验得知有太阳时,石头会热,但怎么断定石头热一定是太阳晒造成的结果,并得出它们两个的因果联系,如果第n+1次,太阳晒石头,石头反而发冷,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就被打破。所以太阳晒石头,石头发热,是一个高或然性事件,并不一定是一个必然性事件。所以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并不在理性之中,而是人心,也就是后文提到的实体建立起来的。

②我们用理性对存在所构成的知识,是否可以从中推出我们应当做什么的价值?How to derive Ought from Is?(如何可能从存在中推出义务?)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给予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知识(一系列的命题),这些客观知识对事实做了判断和描述,统称为事实判断,那么我们是否可能从事实判断中推出价值判断来(即休谟问题)?

理性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生活。理性并不能给我们一个普世的价值维度,如果理性可以给出,那么各个民族的文化冲突也就将不复存在。

由此可以知道,在一个科学和资本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想真正地成为一个人,他就不得不越出科学理性和资本的范畴,去追问我们生命的意义基础和文明的价值目标。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由于资本和科学的时代自身所包含的危机,孵化了哲学。

5.假如20世纪主导的是科学,那么21世纪主导的将是哲学。

6.当代人的喉咙里有两根鱼骨头,一根是核能,一根是恐怖主义。这两点最能直截了当地揭示当代人类的根本困境。爱因斯坦遗嘱中的话:倘若人类要打第四次世界大战,他们运用的武器将是石头和棍棒。(即人类的文明能经受的只有第三次世界大战)

和平使用核能的前提是人类不会犯错,但哲学角度讲,人类是会犯错的动物 ,所以人类不可能完美利用核能而不被反噬。

恐怖主义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而是否定一切国家。恐怖主义是不再相信政治的安排能够解决人类生活世界的矛盾和冲突。

消化这两根鱼骨头需要的不是科学,而是需要人类重返思想和智慧的领域。


二、哲学是“爱智之学”


1.哲学是一种怎样的学问

philosophy(哲学)=philein(爱)+sophia(智慧)

1.进入哲学,不是求一份知识,而求的是智慧。在知识中不等于在智慧中,在科学中不等于在思想中。博学广闻之人不一定有智慧,没知识而有智慧之人(如六祖慧能)。

唐代出了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六祖慧能,被视为禅宗的真正的创始人,他的六祖坛经,是非常深刻的,是人民群众的佛经。——毛泽东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慧能

我们不要把我们的小我看得无限重要,而要把他“无”掉。

2.学哲学,就是进入爱智慧的学问。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切勿以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是把自然状态放到数学公式里去。一个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就是一个主要用数学的理性来描述自然状态从而搭构的命题系统,每一条感性的经验要能够最后变成一个命题的表达,然后诸命题之间构成一个系统。也就是说科学把世界、自然界等都置入了语言的命题系统中。前面所叙述的规律、命题、系统都需要语言的表达。

而在语言当中隐藏着人心对世界的隐秘的判断,如果不存在此种判断,则断无科学的语言命题系统。

哲学就是把人心对世界的隐秘判断揭示出来,然后追问这些隐秘的判断的性质、来历和它的可靠性。

例子:水结成冰(这条经验来自我们的观察,但感官接触外部事物时,我们形成的是关于外部事物的一系列知觉状态。但是这两个知觉状态表达的是同一种物质这一概念,却不是感官告诉我们的。我们不会认为水由有到无,而冰由无到有,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一种信念阻止了我们: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不会无中生有,也不可能从有彻底变成无。)

感官所及的变化背后有一个不变的实体,理性中有这条实体的信念。西方的哲学,特别是康德的哲学,把这个实体视为一个思维的范畴。思维的范畴不来自于感觉经验,感官只给我们知觉状态,但将两个知觉状态之间联系起来,是另外一种力量做的,就是我们的人心(思维范畴)自己规定的。所以质量守恒定律看上去是一个化学家发现的东西,其实使我们人心固有的。

3.每一条经验都可以说成一个命题,每一条经验有两个来历:一个来历是我们感官接受外部事物的刺激,有个感觉材料、知觉材料;把不同的知觉状态粘合起来,连接成一条经验,另有一个来历,人心有一个规定,感觉材料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形式,这是人心固有的,其被称为范畴。感觉的材料加上思维的范畴做成一条experience,经验。

西方的哲学想要做的一件事情:从我们的经验当中寻找让经验成为可能的超感觉的那个根据。把这个根据拿掉,则经验不成立。

两群人打架,区分打架属于哪一类(警匪,黑帮火拼、普通斗殴)超出了描述事实(不是感官看到的)的范围,我们想要获得社会事实(social fact),就像我们获得自然界的经验一样,人心还要有一套另外意义的法则加到感觉材料上去,构成一个所谓社会层面的存在,这个意义法则不来自感官。哲学要让这种规定出社会意义社会经验的法则也加以揭示,如果不揭示,社会科学不能成立,如果不揭示自然科学也不能成立。自然科学虽然是经验科学,但一切经验科学都要有一个非经验的基础。——以上都是康德哲学所告诉我们的。是西方近代德国的先验哲学

4.一般来说,哲学研究的是让经验成为可能的那根据,者根据不是经验的对象,是造成经验的东西。哲学并不用观察实验,而是用思辨去找到经验成立起来的根据。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华民族的老子、孔子;印度的释迦摩尼;欧洲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以色列的先贤们创立的犹太教学说都是哲学的滥觞。

宗教的语言不是理论的语言,是信仰的语言,但信仰的核心仍然是一种哲学思想。

我们从事物中发现东西,其实是我们预先塞到事物中去的,塞进去叫艺术和宗教,重新把他领出来叫科学。——尼采

其实最纯粹的理性的学问要有前提:这个事物已经在人与这个事物的生命实践的方式中被预先规定过了,然后把这种规定专门地做成理论叫科学。

例如:冶炼青铜器时无化学。

科学不是发现自然物的自然状态,而是发现我们与自然物打交道的某种方式。

假如人类只沉浸在实用的事物中,那么人类应该拿什么来思想,去生存。

哲学归根到底研究我们的心。

5.佛学中的心开两扇门:一扇生灭门(能够领会外部世界的种种经验,知觉到,感觉到,并能够表达。感受的都是有限的事物,经验的对象都生生灭灭:生物腐烂、消亡、再生),一扇真如门(如其本来:事物真相。打开人心无限的一面,生生灭灭事物所依赖的、所从中产生的不生不灭的本质真相)。我们的心既是有限的(跟着有限的感觉经验走),又是无限的(发现感觉经验以外的事物:超声波、红外、紫外)。

哲学研究的是无限心。生灭门如何开取决于真如门怎么开。

6.风吹幡动,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

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动不动是人心的规定,用范畴描述经验)

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三、哲学是对隐藏在艺术和宗教中的无限心得自觉表达


1.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领域:艺术、宗教、哲学。艺术的创造、宗教、哲学都是是无限心的体现。艺术和宗教是实践的无限心,哲学是理论的无限心。他不借助形象和象征,只用人类自身的语言来表达它所能揭示的东西。

我们是全世界真正的一个哲学的国家。

2.西方近代文明走出来的道路和目前的状况:在现实中,欧洲近代以来的社会和文化,它的实践形态上,还是欧洲中心主义,还是利己主义和无穷无尽的占有欲,于是就听任了资本的逻辑,带着自身固有的矛盾来左右人类的生活。

海德格尔说:欧洲人陷入了无家可归的状态。尼采公开地揭示了欧洲近代以来文明的虚无主义。

这一切都表明,脱离生活实际去建构价值的努力注定要成为无根的理性主义。

我们别无出路,除了再度返回古代的思想和智慧中去。去展开不同民族的智慧的对话,以便达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的启发,而这也就是承认,不同民族的不同价值,具有不可还原的多元性。所谓普世价值不过是天真的幻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重建当代人类生活的意义和理想。


四、中华民族是真正的哲学的民族


1.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宗教的民族。在种种的知识和人世间的事物之中,人的心灵是无法安顿的。如果没有对超乎现世的更高价值的追求,人心无从安顿。我们不可能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里安心立命,科学不解决人生观问题。人最大的烦恼是对自己的生命的意义的烦恼。人心要在可以让我们去追求超越现世的更高价值的努力的精神形态中才能安顿。中华民族更关心的是现实人世,但绝不能因此就说中国人没有对超乎现实的更高价值的追求。因为全体人类都有无限心,都有着对超验的存在的领悟和追求,中华民族把其放到哲学中去了。中华民族的目标是提高心灵的境界。但是中华民族又要把这更高的价值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既出世又入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统一起来(中国哲学的主题及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一个放弃了宗教的民族如果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

2.中国哲学并不以宇宙论、知识论为主题,而是以人生论为主题。一切真正的中国哲学都是人生哲学。

宇宙是人生的背景(脱离了人生,宇宙是什么的意义便不复存在),知识是反思人生的方法(不是人生的目的)。目的在于提升人生的境界。

哲学不能停留为一个范畴的体系,抽象的理论。我们学哲学的受用不仅是思维方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心灵境界的提高。

专业的细分造就了狭隘的头脑。哲学不是一种专业的知识体系,而是心灵的修养,去思考问题的一种境界和方法。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冯友兰

哲学应该讨论、对话,辩证法本意就是对话的艺术,我们在对话中去寻求概念本来的涵义。

认真地学习哲学问题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哲学带来的是心灵的震动。想不通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睡觉。学哲学要阅读,要独立的思考。

3.第一单元讨论题目:①如何说明道与器的关系?

②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心”(有四个善端的心)?

③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的性质及其困境是什么?

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根本对立是什么?

⑤从文化精神上看,在无论那一个民族中,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分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王德峰哲学导论2014版笔记(一)绪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