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想,哪里都是菜地
疫情以来,各地陆续向湖北捐钱捐物,其中最有“中国特色”的要属捐蔬菜。
东北的130吨大白菜,内蒙古的130吨马铃薯,江西的160吨白萝卜和甘肃的60吨土豆、90吨洋葱等等,全国各地的新鲜蔬菜驰援湖北。
捐蔬菜

但是,当从四川雅安出发的50多吨蔬菜送到了湖北人的餐桌上时,湖北人却突然有些无从下手……
这个长得有点像“白菜”的菜是个啥?该怎么做?
湖北人在线提问

热情的四川网友一下坐不住了“这个叫儿菜,可好吃了!”,并纷纷在线给湖北人送菜谱。
“四川人教湖北人怎么吃儿菜”一下登上了微博热搜。
微博热搜

其实,作为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光大豆就有20000个品种,全国各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菜。
1、中华之大,菜各不同
从《黄帝内经》里的五菜“葵、韭、瞿、蒸、葱”,到《诗经》里记载了38种能吃的蔬菜,再到如今成为世界上栽培蔬菜种类最多的国家,中国人餐桌上的绿叶越来越丰富。
目前,我国共有160多个种类的蔬菜,而各地区人民都有日常生活绝对离不开的一种蔬菜。
广西西津村菜园

比如,西南地区云贵川的人民极其喜欢“折耳根”。
前两天刚给湖北人捐了儿菜的四川人,这几天又捐了三吨折耳根,想要跟湖北人分享自己爱吃的美味,而且这次四川人民吸取了儿菜的经验,主动送上了菜谱。
不过,这个学名叫“鱼腥草”的蔬菜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惯的。
鱼腥草 aka折耳根

过于独特的味道使得折耳根的口碑极其两极分化,虽然西南地区的人民就好这一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把它排到了最难吃蔬菜排行榜的榜首。
据我一个在成都上大学的朋友回忆,四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适应折耳根的味道……
究竟折耳根的味道有多神奇呢?就请湖北人民亲自品尝一下吧。

而作为第一批捐赠蔬菜的地区,东北人也把自己最爱的大白菜捐赠给了武汉。
大白菜虽普通,但背后却蕴含着东北人特殊的情感。
在蔬菜种植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冬天能吃的蔬菜非常有限,为了能在寒冷又漫长的冬天吃上蔬菜,屯便宜又耐储存的大白菜成为了东北人祖传的习惯,而且一屯就是百斤起步。
虽然现在新鲜蔬菜随时能买到了,但捐赠过冬用大白菜的背后,是东北人民一份真诚的心意。
冬天屯的大白菜

作为蔬菜的一大种类,菌类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也占有很大比例,而中国的野生菌王国就是云南。
云南拥有松茸、鸡枞菌、干巴菌、松露菌等等名贵菌类,光是可食用菌类就有900多种。
“菌中之王”鸡枞

同时,云南还有200多种有毒的菌类,因此爱吃蘑菇的云南人常常中招,网上随便一搜,就有“云南人吃蘑菇中毒是什么体验?”的提问。
没吃过毒蘑菇产生幻觉看见小人儿的那都不算真正的云南人。
吃蘑菇中毒后的幻觉

如今成为“短期全国蔬菜集散地”的湖北,也有自己的本地“名菜”—红菜苔。
作为武汉地区的特产,红菜苔早在唐朝就已经非常著名,据《生物史》载:“(红菜苔)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
而据传说,“历史著名吃货”苏轼当年游览黄鹤楼后,又多逗留了好几天,就是为了等待红菜苔上市后品尝一口。
“金殿玉菜”红菜苔

中国人不仅爱吃菜,更喜欢吃自己种的菜。
2、中国人的种菜天赋
中国人爱种菜,不仅在自家院里种,在小区空地里种,在网络游戏里种,甚至种向了世界,种出了“文化输出”。
与非洲友人交流种菜心得

2014年,中国维和部队第一次到达非洲,便在肥沃的非洲土地上开垦起来,几个月后营地里的蔬菜就多到吃不完。
2018年,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越冬医生,在南极种上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2019年,嫦娥四号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后,携带的棉花种子也在无重力环境下成功发芽。
南极种菜

这项种菜天赋还会代代遗传,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然觉醒。
放在几年前,刚20出头的90后对父母在自家小区种菜的行为一定会嗤之以鼻,毕竟那时候的他们连盆仙人掌都会养死。
而现在,奔三的90后已经开始加入种菜大军,忙碌的都市生活是他们“眼前的苟且”,阳台上的田园生活变成了“诗和远方”。
阳台种菜

年轻人种菜就要用年轻的方式。
于是,豆瓣上有了养花种菜小组,微博上也有了阳台种菜话题,甚至90后们还拍起了种菜vlog,或者直播种菜成为网红。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李子柒了,这个在四川山林里过着隐居生活的90后女孩,通过拍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短视频,不仅在国内爆红拥有千万粉丝,更走向了世界。
李子柒

不过,对于生活在物资丰富的现代社会的年轻人,种菜可能只是装点生活的一点儿小情调。
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对我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实,甚至吃一顿只有菜的晚饭都可以称得上“艰苦朴素”。
今天吃的简单点

但是,一片菜地不会一年四季都在收获,四季不断的新鲜蔬菜背后,是中国这个种菜大国的六大蔬菜优势区域共同协作的成果。
3、一年四季的新鲜蔬菜从哪儿来?
中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有着适宜种菜的地理气候环境。
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亚热带季风区,四季非常分明;同时,我国拥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五种地形,复杂的地形条件也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
复杂的地形条件

但这样的气候和地形也使得中国自然灾害频发,据统计,自西周至清末的3000多年间,中国共发生灾荒5168次,平均每年发生1.723次。
饥荒频发的古代中国

古代时期,随着中国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也在不断减少,吃肉更加是百姓阶级奢求不到的美味,再加上战乱和天灾时时降临,中国人只能在每一寸可利用的土地上种上生长周期短的蔬菜,用来填饱肚子。
中国人的种菜天赋甚至可以说是从饥荒里磨练出的技能。
见缝插针就种菜

而现在人常吃的蔬菜,有很多都是各个历史时期从国外引进到中国的。
比如原产于印度的黄瓜、茄子,原产于波斯的菠菜,还有土豆、红薯、辣椒、南瓜、四季豆、胡萝卜、扁豆、刀豆、玉米、西红柿等等,由于中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这些蔬菜都找到了适应的生长环境,中国的蔬菜种类也因此越来越多。
我们都是外国菜

新中国成立后,1988年农业部提出的“菜篮子”工程,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1998年,中国人均占有肉、蛋、水产品和蔬菜量均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现在,中国人均年蔬菜水果占有量为500公斤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超市里的蔬菜琳琅满目

同时,中国还根据气候等因素划分了六大蔬菜产区(1、冬春蔬菜优势区域:华南与西南热区、长江流域;2、夏秋蔬菜优势区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北部高纬度;3、设施蔬菜优势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地区),并保证每个季节都至少有三个产区能够生产蔬菜。
在冬春季节,你能吃到华南与西南热区因为气候温暖而生产的豇豆、番茄、辣椒、茄子等等喜温蔬菜,也能吃到长江流域因为气候温和而生产的花椰菜、莴笋、芹菜、大白菜、萝卜、芥蓝、蒜苗等等喜凉蔬菜。
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蔬菜,在夏秋季节,则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北部高纬度为你提供适宜不同生长环境的蔬菜。
而在六个产区中,总产量最大的黄淮海与环渤海地区,因为光热资源相对丰富,可在一年四季产出不同生长特性的蔬菜。中国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就位于这个区域。
人在衣食不缺的生活环境下,不会考虑每天吃到的新鲜蔬菜背后有着怎样的供应产业链。
就像一个月之前,人们也不会想到,如今出门采购新鲜蔬菜回家,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来之不易的事物需要珍惜,习以为常的同样需要。
因为你的习以为常,是祖祖辈辈中国人忍饥挨饿、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

· THE END ·
撰文 | 苏淼
策划 | 苏淼
运营 | 苏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