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分的中药

2021-12-30 23:41 作者:进击的诗与星空  | 我要投稿


片仔癀涨价了,安宫牛黄丸涨价了,甚至藿香正气水也涨价了。

 

在创新化学药被集采打击的头破血流的时候,中药走出一条独特的上扬趋势图。

 

当然了,涨价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东阿阿胶就通过频繁涨价,把自己从神坛上掀翻了下来。

 

经过多年的跟踪,星空君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今的中药企业,正在走上一条精分的路线。

 

一方面,研发投入极低,却通过品牌包装等方式,不断的加大营销投入,通过高价来维持销售额;

 

另一方面,向日化品转型,做牙膏,做面膜。

 

由于中药话题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在进入正题之前,星空君先声明,我们不探讨中药的有效性问题,我们仅从财务、经营等视角来探讨中药企业的成长。

 

一、转型成功的范本:云南白药

 

虽然因为持有的股票浮亏严重,云南白药的业绩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星空君给它的定义,依然是转型成功。

 

因为云南白药现在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牙膏厂,并且在化妆品领域也有了一定的积淀。

 

复盘云南白药的转型史,我们会发现,初期公司也是想在原领域做一些创新。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普及,门诊深入到社区乡村,跌打损伤在家凑活凑活的情况不多见了,大部分都会去大大小小的医院处理一下,而云南白药在医院的使用率比较低。

 

云南白药尝试改良产品,比如做创可贴、做喷雾剂等。

 

然而这些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大,并没有带来很好的销量。

 

牙膏产品线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长期以来,牙膏行业走低端路线,但消费升级的需求涌起的时候,两面针、黑人等国产牙膏品牌尚未从经营困境中走出。云南白药凭借强大的现金流投入营销资源,以及利用原有的渠道,产品一炮走红。

 

应该说,云南白药的转型非常艰辛,并非一蹴而就。

 

饱受诟病才“炒股”,从星空君的视角看,其实也是一种风险对冲。因为作为一家中药公司,云南白药竟然持有大量的恒瑞医药等西药企业的股票。

 

运气不佳的是,集采对西药行业冲击比较大,公司的股票浮亏严重。但这个思路是没问题的,长期看,也必然会是盈利的。

 

二、涨价有未来吗?片仔癀

 

今年6月,片仔癀线上售价一度由590元/粒涨至1500元/粒。

 

受此影响,公司三季报的业绩也一路飙升。

 

你以为片仔癀就此躺着数钱了?

 

并不。

 

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品类风险极大,所有的中药企业都有多元化转型的刚需。

 

片仔癀牙膏、片仔癀化妆品,都已经安排上。但和云南白药相比,尚需时日。能否转型成功,也很难讲,毕竟云南白药是个特例。

 

除了云南白药片仔癀,济川药业(蒲地蓝)也从事牙膏业务。

 

隐藏在片仔癀财报里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公司账面现金67亿,资产负债率只有21%,看起来非常“不差钱”。但是公司负债端却有6.9亿的短期贷款,看起来不合常理,甚至有“存贷双高”的嫌疑。

 

这些贷款主来自片仔癀的子公司:厦门片仔癀宏仁医药有限公司,银行借款余额6.9亿元。匪夷所思的是,这家子公司的资产总额只有13.85亿,半年报净利润214万。

 

作为不怎么缺钱的片仔癀的子公司,为什会出现大额银行贷款呢?

 

笔者查了下这家公司的来龙去脉,发现了原因:这不是亲生的。

 

片仔癀与厦门宏仁医药有限公司、福建阳明康怡生物医药创业投资企业合资成立了厦门片仔癀宏仁医药有限公司。

 

三方签订了对赌协议,主要条件是合资公司要能拿到福建省十家基药配送企业资格。

 

2018年8月,其中的福建阳明康怡生物医药创业投资企业表示,不玩了。

 

福建阳明康怡生物医药创业投资企业出让其所持有的厦门片仔癀宏仁医药有限公司13%股权,由厦门市海沧区宏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厦门市海沧区宏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承接其13%股权。

 

正是由于和这家子公司之间的纷杂的股权关系,片仔癀对待它并不像对待其他子公司一样,因此这家子公司缺钱的时候并不进行注资,而是让其“自生自灭”。

 

三、老字号的末路,广誉远

 

最近关于医药代表300万、500万的传闻比较多,由于同一个病,会有多种适用药物,甚至同一种药物都可能有很多厂家在生产,让医院、医生采用哪款药物,就成了各大医药企业销售费用的主要任务。

 

在销售费用里,是医药行业藏污纳垢的环节。

 

对于绝大部分病患者来说,生病了第一反应是抗生素、退烧药,还是中华老字号?

 

这就是中药品牌的问题。

 

广誉远的财务问题远比片仔癀等其他同行严重的多,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营收规模也在萎缩,现金流入不敷出,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负数。

 

而且,公司还不太会讲故事。

 

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只有5.9亿,销售费用却高达4.1亿。其中主要都是市场推广费和广告费。

 

四、转型的另外一个方向:同仁堂

 

和云南白药不同的是,同仁堂选择了另外一条转型路线:做零售药店。

 

当然这个转型和同仁堂的历史发展不无关联,同仁堂本来就是做连锁药店起家。但公司上市以来,一度以医药制造为主,零售占比较低。近年来,零售占比越来越高,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2021年半年报显示,同仁堂零售业的营收占比50%左右,经营利润占比40%左右。

 

和传统中药制造业相比,零售业门槛更低,风险也比较低,但同时毛利率也比较低。预计2021年零售收入100亿左右,拥有稳健的现金流,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五、总结

 

从投资的视角来说,中药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赛道。

 

但是从行业现状来看,中药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大多数中药企业都在谋求多元化转型,从已经转型成功的企业来看,转型难度非常大,甚至还有不小的失败的风险。

 

如果中药企业长期积累了充裕的资金,并且有了转型方向,这种企业是值得关注的,但是如果财务状况不好,强行转型,那么这种中药企业基本上没有未来可言。


精分的中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