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下)

2023-02-10 19:43 作者:出羽小乖  | 我要投稿

这次确实鸽得有点久了,考虑到自己也是咖啡馆党之一,对这首重要歌曲的乐评一直希望做到客观深入,因此写了改改了写,直到现在才呈现出来。本文有一些yy内容,博君一笑,不必较真。此外会cue到一些其他歌手们,没有恶意,如若冒犯了,本人提前说一声对不起,勿杠哦。


前言


2018年的一个午后。

心凌宅在家,一边抠脚一边看电视。

(嘶……这女生,唱得真好听……)

“噔噔噔噔噔,噔噔噔噔。”(水果手机经典铃声)

心凌下意识按了挂机。

“老娘今天度假,别吵,哼。”

过一阵,手机又响了。

“哎,那就接吧。啊喽哈……”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

A:“走,带你去见一个人。”

“现在吗?”

A:“对,赶紧的!”

“好嘞。”心凌有点儿不情愿地放下电话,“度个假都不让人省心呢。”

 

到地方了。A领着心凌进去录音室,里面早已有人等着。

这是她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

B:“来了啊,那就开始试音吧。”

带起耳机,拉下控制键。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录音室门外。

B:“你确定要把这首歌给她吗?”

A:“给吧,她值得。”

一丝笑容爬上了B的嘴角。

“新的传奇故事就要开始了。”


凌妃回宫!《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下)——点到为止的文艺范和清新脱俗的音乐表现力

一,什么是文青流派/歌手

 

在《敢要敢不要》专题里,我们简单陈述过,“文青”其实不能算一种音乐流派。它其实是从“文艺”的作品衍生出来,用于描述演绎“文艺”作品的中青世代艺术表演者们,当然了,在音乐界就是描述歌手。大陆的文艺派别比较复杂,有都市民谣、偏民谣的摇滚、LIVEHOUSE、校园民谣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植根于市井,基本全原创,还有一点偏高雅的味道。这样一来,文艺和流行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鸿沟,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对立较严重。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带文艺范,又能被流行音乐听众接受的流派呢?有。这就是2000年后台湾“文青歌手”的起源。

从千禧年起,到2015年左右,狭义的“文青歌手”流派逐渐成型。这批歌手的共同点是:仅限台湾乐坛特供;仅限女歌手;作品大致代表了这十几年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后催生的中产阶级的心声,即所谓“一个人,一杯咖啡,一个午后的岁月静好”。这样的句子甚至被用于描述一些跨界唱歌的演员,当然了,也仅限台湾女演员。一句话概括,“文青歌手”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陈绮贞是比较早期、现在仍活跃的文青歌手。

作为文青歌手的作品,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下面列举主要的四点,包括权重,基本大差不差:

曲调、编曲极简化,主要段落通常不会多于三个和弦,甚至单和弦;(40%)

歌词像散文,并不会平铺直叙,而会用许多抽象的比喻反复描述一种状态或者心境;(30%)

歌手在演绎时,突出气声、慵懒范儿,或者自带特色嗓音;(20%)

歌手本身的人设,比如独立、成熟、知性等。(10%)

具体可以看一些作品,注意的是这些作品的原唱也不全是文青流派的,不要以偏概全,我们仅看歌曲的作曲风格:

魏如萱《你啊你啊》:

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田馥甄《Love!》:

杨丞琳《年轮说》:

除此之外,像陈绮贞的玉女派代表体现出来的音乐人格、Hebe的懒声和叙事式咬字、魏如萱的台语吟唱、杨丞琳的小资腔调,都给歌曲的文青属性增添了强有力的流派背书。

当然了,在文青流派一步步走到巅峰的过程中,金曲奖也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上述的其中几位加冕过最佳女歌手之外,不少文青作品都有拿过单项奖,或是被提名。金曲奖还非常提携本土原住民歌手,这些充满台湾本土特色的新生代作者们一直为文青流派输送灵感,使后者得以风靡较长时间。


二,《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如何做到“轻文艺而不做作”?

 

介绍完文青流派的过往,接下来该轮到本文主角了。

时间来到2018年。这一年,徐佳莹如愿拿到了金曲奖。这一年,张韶涵一声击破云霄的“你是自由的鸟”,宣告了她的彻底回归。这一年,周董发了《等你下课》,又双叒叕被质疑“周郎才尽”。这一年,《创造101》爆火,全民制作人参与的选秀达到高峰。两岸三地,到处充斥着传统与潮流的激烈碰撞。

也就在这一年年底,王心凌在“神秘人”的带领下开启新篇章,她的音乐之旅正悄然盛开。《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为了简化描述,下文统一缩写为“咖啡馆”)作为12专的开山之作,历经四年有余,仍被歌迷们津津乐道。它究竟有何魔力?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剖析。


1,作曲&编曲

来各位,先跟我喊一句“陈珊妮yyds”!喊完再说。

在讲曲子之前,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讲到过的一些乐理知识。(不记得的同学请往回翻到第一章《爱不爱专辑鉴赏》,再从头开始看doge)。

我们知道了,音乐和数学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除了前面说过的函数原理外,“合并同类项”也是很常用的解构音乐的方式。通过对歌曲某一重复段落的合并,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骨骼”,从而读懂歌曲的内涵,就像电脑压缩文件以释放出更多的空间一样。

你的数学是音乐老师教的吗?

说人话,比如b站被讨论很多次的4536251,就是“同类项”。它代表了华语慢情歌的主流递进模式,用4536251的和弦来套歌词,基本都不会差。像薛之谦,老薛的慢情歌副歌大都套用了4536251,如果拿这些歌去做文件压缩,估计会变成“压缩饼干”(薛之谦:你不cue我会死是吧)。

可是,要是拿这套来嵌入到咖啡馆的话,就不是“压缩饼干”,而是“纸片”了——因为咖啡馆全曲都在同一种四小节里循环!


(1)首次合并同类项

先列一下咖啡馆的一些基本数据:

G大调/e小调,音域G3~C5。

重点来了。仔细听就能发现,全曲都是四个小节的循环,分别是e小调、C大调、G大调、D大调:

如果写成简谱,赋予“1=G”这个前提,那么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成6415。而由于e小调是G大调的“关系小调”(敢要敢不要那一篇有介绍过什么是“关系小调”),两个和弦共用一组音阶,所以你也可以看成“1415”。(咦?谁说的114514?你干嘛~~哎哟~~)

而且,整个曲子没有任何变调、变速,仅在进最后一段副歌之前延长了一小节作为铺垫,压缩比达到99%。

(2)进一步合并同类项(是的,你没看错)。

懂乐理的同学会发现,“641”这三个和弦里都包含1,而“5”里面包含2,那么整首歌就可以完全用“1112”代替,可以自己尝试哼鸣一下。不懂的同学也没关系,陈珊妮老师早就考虑到了,各位可以听听前奏第二段,有个电吉他弹奏的“so do so do so do”,就是给各位提前适应这个旋律的。

可能会有人问,这样极度压缩有什么意义?简单讲,就是能让人看到一首歌的内涵有多深。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九儿》,整首歌同样是四个小节循环(连歌词都只有四句),就这么简练地将那个年代黄土地的女儿情怀描绘得深入人心,没有人质疑它的艺术高度。咖啡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把词的part说完再去总结。

(3)编曲润饰及一些小细节:

上述这些全做到了,估计还没让珊妮公主满意,于是她继续往编曲加buff。我们之前说过,华语芭乐的传统递归模式是51,也就是曲子的最后两个和弦。为了让曲子听起来尽量不像芭乐,陈珊妮故意不让“1”跟在“5”后面。主要段落已然如此,甚至连收尾也不例外,就拿D大调这个“5”来“草草收场”,反而营造出一种“没听够”的感受。

此外,bpm84,不快不慢,轻重得宜,最能放松心情。整首歌吟唱一气呵成,没有过渡的纯伴奏段落。

配乐上,淡化每个和弦的根音,虽然是6415,但是无论曲子还是贝斯的旋律,都极少在6 4 5这三个和弦里弹他们的根音,只用keyboard轻轻带一下,事实证明这样的编排非常清新脱俗,因为1112更顺耳,能被广大听众接受。

最后就是反拍,配合mv里心凌的前进步伐,同时也配合了1112里面的“2”(第四小节);还呼应了“爱你”(我为什么在上一篇散文里cue了爱你,就是这个原因)。这样一种遥相呼应,巧妙地表达出“甜心教主”的回归。


2,歌词

通常,在一首歌感情深度的构成里面,曲的重要性是比词高的。但是咖啡馆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词水平同样很高,与曲子构成一种“形散神不散”的奇妙联系。咖啡馆歌词的亮点有:

(1)文学底蕴浓厚。

大量运用排比句、对仗句,而且特别押韵。还借用了文学作品的句子,比如村上春树的《舞 舞 舞》。这种有趣的小借鉴可以一下子拔高歌词的艺术感染力,但又不至于空中楼阁,让人觉得晦涩难懂。

(2)每一句歌词,都好像讲述一个故事。比如:“孤独只不过,一人走一段缓坡”、“成熟只不过,等一切都不假思索”,貌似一笔带过,仔细品味,却又别有洞天。而且,这些句子都有一个特点:没有动词。这种修饰手法在散文中很常见,如果很密集地出现,容易让人觉得矫情。但是在心凌独树一帜的甜嗓和连贯的演唱下,反而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3)歌词和王心凌本人的音乐人格、歌手之路交相辉映。比如:

经历了几乎整个职业生涯的被质疑,还有自己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彷徨失落,现在终于可以接受这所有的误解了。福祸相伴,既然承载了甜心教主的桂冠,也应该接纳它的桎梏。

不仅这一句,大多数的词都非常贴切将近迈入不惑之年的心凌的心声。所以说大家觉得心凌的歌难唱并非空穴来风,但绝不是歌的技巧难度高,而是没那样的心境和经历,唱不出内味儿。(关于这点,下一篇《劈你的雷正在路上》的分析里我会详细描述,敬请期待哦。)


总之,咖啡馆无论是词、曲、编曲,还是mv,做到了高度统一。整首歌清新而不做作,形散而神不散,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整张12专的高度在于,它成功将王心凌作为音乐表演者里“雅”的一面挖掘得淋漓尽致,却还能保留“俗”的基础,而咖啡馆是专辑里这些优点的集大成者。聆听专辑,无论身处何地、带着怎样的心情,旋律起来后,都能让听者忘却世间的琐碎,沉浸在心凌曼妙的歌声中舒适地徜徉。

 

在2018年的冬天,在这个无人问津的角落,她悄然种下了回春的种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束束光,终将汇聚成充满希望和能量的火焰,直至有一天,迸发而出,如夏花般灿烂。



彩蛋:“冰岛痛经”现象及新生代歌手的何去何从

 

首先,什么是“冰岛痛经”?

先看看这张图片,来自心凌的ig:

时间拉回到2013年,田馥甄发布新专辑主打歌《渺小》并前往冰岛拍摄mv,这可把咱Cyndi Baby馋的不要不要的,简直是大写的羡慕。

其实,“冰岛”在这里的含义并不是指代一个国家,而是一种风格。前文提到,文青流派的歌曲大都追求极简化,而冰岛所处的北欧向来被誉为“全球最干净的地方”,放眼望去尽是蓝白交替的冷色调。这样的色系简直就是文青歌手们的天然背景板。

那么,“痛经”又指代什么?

先说明一点,这个说法不是我首创的,来自一篇乐评,出于著作权,我就不公布他的身份了,以下是我依据这篇乐评以及自己观察得出的观点:

1,千禧年的这批女歌手,大都已步入不惑之年(确实如此)。

2,文青流派近几年已成强弩之末,许多歌曲为了文青而文青,已然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轻文艺而不做作”是一条不错的路,但是终究敌不过时代洪流(还有疫情)。比如《悬日》,已经没有多少前面提到的文青属性了,更像是半文青半芭乐的“四不像”,可以对比一下Hebe早期的《Love!》、《魔鬼中的天使》,真的不是一个档次。这样的情况在心凌这里也有出现过,即是上一篇介绍的《一个人的日子》。

概括来说,“冰岛痛经”反映的就是中生代文青女歌手的转型困境,而且从肉眼可见的将来来判断,这种困境应该会持续下去,直到被另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所代替。

 

其实,文青流派之所以并不成熟,根本原因还是它存在的特殊性——特殊的时代加上特殊的地域。2023年,乐坛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乐坛,未知的前程、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人们需要精神的良药。所以王心凌火了,乐坛、歌迷、普罗大众都需要她。曾经的王心凌羡慕别人,然后四处寻找出路,现如今才发现,大家仍然喜欢她的甜美特质,和柔软但坚毅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时代的洪流。

“冰岛痛经”终究会过去,当下这个令人失望的华语乐坛也不是王心凌们可以拯救的。如果新生代的歌手们还在为一城一地纷争不休,提前透支自己的音乐人格,十年之后,可能就变成“青藏高原痛经”了。

希望到那时候,他们不要后悔。

《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馆》(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